[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物质文明的极大提升,农民兄弟再也不用为吃、穿、住、行犯愁了。但是,在大多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却没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农民的文化生活相对十分贫乏。在党中央的直接关心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已引起高度重视,正着手从实际出发,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奔向小康社会。
[关键词] 新农村 文化建设 小康社会
如果说口袋空空的农民不可能有幸福感,那么住上了新房、终日饱食但精神空虚的新农民同样不可能有幸福感。而且,光有物质的提升而缺乏精神的文明,很有可能会加剧农民群众的心理不平衡,造成新的社会不平衡。
在我国十三亿的人口中,有九亿在农村,“三农”问题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因此,农村文化建设必将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点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际,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从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基层文化工作的实际出发,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奔向小康社会。
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重点,发展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每个乡镇至少要建一所集图书阅览、广电传播、电影放映、科普宣传、文艺演出、科技推广和体育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站。wwW.lw881.com整合村支部活动室、村委会办公室和农村中小学图书室等公共资源,建成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场所,并明确专人具体负责管理。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学校的图书馆(室)、电子阅览室要确定专人服务,定期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使之成为当地的宣传、文化和信息中心。
依托镇、村文化资源,鼓励农民群众自办文化,建成一大批文化中心户,这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自然延伸。政府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照顾,并加强对这些文化中心户的有效引导和管理。配备图书报刊、文艺体育器材和硬件设施,使其有条件自由开展一些小型文化体育活动。
二、深入推动城市反哺农村的惠农工程
1.深入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工程
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对重要项目和产品采取财政补贴,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村。同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把科技、文化、卫生送下乡。充分发挥文化大篷车、流动文化车和文化小分队等作用,使“三下乡”活动小型化、经常化,努力做到因地制宜、行之有效。
2.深入推进城乡捐助工程
动员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以各种形式捐赠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图书杂志、音像电子出版物、家用电器等。可由捐助者直接交付农村,也可由民政部门、人民团体和相关民间组织发送。
重点捐助建设一批文化站(室)、图书馆(室)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充分发挥这些示范工程的文化辐射功能,以点带面,最终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三、培养本土文化人才、落实群众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