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公共产品提供自身的特点、不均衡的经济发展、各级政府不协调的事权和财权以及政府职能和决策机制的不完备是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对此,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供给制度和主体多元化的供给制度、协调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完善决策机制和政府职能以及抑制搭便车现象这些对策来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
[关键词]农村 公共产品 供求失衡 解决
一、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现状分析
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
我国有着重工轻农的历史传统,虽然1978~2003年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比例的绝对额是逐年增长的,但从相对额来看却是逐年下降的状况。农村的公共产品多是“自给自足”型的供给制度,国家财政补贴给予的较少。城乡的公共产品的数量有严重的差异,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和覆盖率均不足。例如,迄今为止全国约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的行政村没有通公路,全国大约只有10%的村有合作医疗而且多是在发达地区,学校和老师的数量也无法满足农村的需求。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的严重不足。
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不优
现阶段我国农村虽然也有一些公共产品的供给,但是供给品的质量不优,甚至有一些只是为了政府政绩的表面工作,而在损坏之后也不会予以维护,所供给的产品也不是根据农民最迫切的需要来提供的。wwW.133229.CoM例如农民对于大型水利灌溉设施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缺陷导致公共产品供给质量的不优。
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
1.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不均衡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以农补工、重城轻农”的发展战略,对于农村一直是于“多取少予”的发展政策,农民和农村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但是国家给予农村的各项补贴确是较少的,这也导致了城乡国民收入和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差别。虽然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支出的比例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是不断增长的,但是与历史上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比例相比仍然是下降的,这种城乡经济不均衡的发展战略必然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长期不足。
2.不协调的财权和事权的划分
我国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一直存在着财权与事权不协调的状况,主要表现在重上轻下、重财权轻事权的倾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3 年的78%下降到2004 年的45.1%;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却明显上升,从1993 年的22%上升到2004 年的54.9%。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却没有相应的变化,一直徘徊在70%左右。地方财政权的不足使得地方政府无力为农民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同时,随着农业税被取消等农村税费制度的改革,地方政府制度外筹集资金越来越难,可供其支配的公共资源也越来越少。
3.地方政府的决策机制以及政府职能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