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益阳市赫山区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对策

2015-07-04 20: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针对赫山区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赫山区农技推广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湖南益阳;赫山区
  
  益阳市赫山区辖12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6万人,总面积1 279.4 km2,耕地面积4.27万hm2,其中水田3.75万hm2,旱地3 266.67 hm2,实有基本农田3.65万hm2。现对赫山区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探讨。
  1现状
  依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针对乡镇(街道办事处)机构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公平、公正的改革方案,并已贯彻实施。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区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农技站为纽带、以其他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以村组科技示范为基础、上下贯通、专群结合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得到推广应用,为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含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1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设置
  2006年9月至11月赫山区制定了乡镇(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方案,乡镇设置了农业综合服务站,取消了农技推广站,由区政府核定各乡镇人员编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出了详细的民主测评方法,通过民主测评和考试成绩总分从高分到低分,决定人员的出留。www.133229.coM改革后全区乡镇按1.0∶1.2配备行政事业编职人员,农业综合服务站224人,其中全额事业编职126人,自筹自支人员98人。现有高级农艺师10人,农艺师50人,中高级职称占总人数的26.8%。
  1.2区级农技推广机构设置
  区农技推广体系设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属副科级事业单位,全额事业拨款,在编干职工94人,占全区农技人员的42%,设粮油站、经作站、植保站、农环站、土肥站。其中高级农艺师20人,农艺师42人,占全区农技人员的27.7%。一是乡镇职能整合,农技服务转向综合服务。2006年10月,通过改革原乡镇农技站并入新设立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由区农业局统一进行面上业务指导和培训,并承担农技、农机、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和病虫预测预报及防治指导工作。二是管理体制继续保持不变。1996年前各乡镇农技站归口区农业局管理,1996年底“三定”后,乡镇农技站人、财、物、事四权下放,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办事处管理,区农业局负责业务指导工作。改革后,“四权”仍留乡镇统一管理。三是人员结构得到调整。乡镇(街道)农技站原有国家编制人员236人,其中技术干部152人,占64.4%,技术工人(农民技术员)84人,占35.6%。改革后农技干部110人,占84.6%,农民技术员20人,占15.4%。同时,农技人员素质得到提高。现有高级农艺师10人,占4.8%,农艺师50人,占24.0%,助理农艺师及技术员146人,占70.2%,无职称的2人,占1.0%。高职称人员有所增加,无职称人员大幅度减少。四是农技干部工资得到保障,农民技术员工资补贴得到了提高。农技干部工资统一刷卡[1],乡镇(街道)农技干部的基本工资(仅指人事部门的档案工资)1997—2002年由区财政局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再由乡镇财政所以拨款或发放工资的形式支付到所属农技站或农技干部手中;2003年起由区财政执行工资统一刷卡,发放到农技干部手中。2003年区财政共发放工资130.222 8万元,按173名技术干部计算,人均7 527元。改革后农技干部按全额拨款,并解决了“三金”。农民技术员(技术工人)工资得到了提高,1997—1999年,区财政局按每人每年2 000元拨付到乡镇财政所。2000—2002年,由于区财政经费紧张,农民技术员完全自收自支,全靠经营创收保证开支。2003年,区财政按每人每年1 000元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再发放到农民技术员手中。2005年区财政按每人每年1 500元发放。改革后,上岗人员按改革方案每人每年1.2万元补贴用于发放工资,“三金”已纳入解决范围,下岗人员按每月150元发放生活费,已落实“三金”。改革后,乡镇农技离退休人员实行了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实行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互助保险,但在职农技人员的养老保险和房屋基金有待落实。
  2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顺
  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管理体制上经历了多次变更,时而由区业务部门管理,时而下放到乡镇管理,体制变动频繁[2]。农技站人、财、物、事四权下放乡镇后,农技人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时间精力无法得到保障,改革后甚至连农技站的设置都取消了,使区农业部门对乡镇农技业务上难于管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研成果难以推广,直接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如沧水铺镇有在编农技人员9人,已抽调出4人,其中2人安排在办公室,2人安排在综治办,有接近1/2的人没有在农技岗位,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2.2办公条件和工资待遇差
  乡镇农技人员部分人没有办公桌椅,农业综合服务站没有办公费用。上岗农民技术人员工资差额部分无着落。农民技术员改革前系差额拨款,每人每年2 000元,改革后作为自收自支人员对待,每人每年拨款1.2万元,差额部分无来源。农技人员津贴没有落实,与其他行政干部待遇相差很大。农技人员指导农业生产非常艰苦,也没有收费项目和创收渠道,工资水平不高,现在区农业局粮油站、植检站、农环站、科教站、办公室等行政股站室农技干部及乡镇农技人员没落实参照公务员标准发放津贴。
  3对策
  3.1职能定位,科学设岗
  农业综合服务站属公益性事业单位,无创收来源,期待界定农技推广工作的公益性职能。根据公益性职能的要求,增强充实区县级农技推广中心,科学设岗。确保农技队伍稳定发展,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对在编人员加强技术培训,促进知识更新,增强农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乡镇农技人员人财物由区农业局直管,确保乡镇农技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技推广工作中。
  3.2改善农技推广条件,提高服务效率
  现有农技推广机构、设施和条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新的推广服务体系。一是科学定编,定岗定员,财政足额预算资金,确保公益性职能人员的工资和经费。二是养老统筹,合理补偿,放活经营性农服务。三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实施,逐步配套改革推进农技推广服务的软硬条件和手段。
  3.3开展经营性服务
  改革与创新,放活经营性农技服务[4]。鼓励、支持、引导基层农技推广单位和农技人员,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开展经营性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技推广的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一是创办农产品中介流通服务组织;二是开展技物结合经营,连锁经营;三是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场、示范园,兴建开发基地;四是开展技术承包服务;五是开展产业化经营技术服务。
  3.4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踏踏实实为农民服务
  农业始终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无论什么时候,对农业农技推广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抓紧,不能放松。面对人多耕地少、农村经济水平低的现状,转变工作作风、推广农技服务更为重要,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尤其是农技干部,更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的提高,更深入基层、实际,探索农技推广的新方法、新措施、新途径,面向市场,找准位置,了解农民需要什么,应该干什么,真正解决农民增收难的实际问题。
  4 参考文献
  [1] 梁有勇,黄飞燕.博白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广西农学报,2005(4):63-66.
  [2] 王健儿,殷钰,沈阳,等.吉安县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实践及探索[j].农业科技管理,2009(6):74-76.
  [3] 张世辉.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技推广,2010(1):4-5.
  [4] 李启波.刍议县乡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构建[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2):10-11,2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