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3-12-08 11: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农业水资源作为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保障。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用水呈现递增的趋势,水资源紧缺与农业生产的矛盾日渐凸显。2013年,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2100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8%,亩均1400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0%,农业用水占总用水的比例为62.06%。可以说,农业水资源的短缺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将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粮食安全。对此,如何在有限的农业水资源下提高其利用效率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1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虽然我国作为世界主要的缺水国,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水资源的利用存在效率低下与浪费严重并存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进行农业生产。在单一的家庭生产方式下,农田呈现条块分割,农户各为其主,很难在水资源利用上达成统一的意见。加上农业水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明晰,农户在使用农业水资源时往往会追求自身利用最大化,尽量多的使用水资源,甚至浪费不必要的水资源。这致使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2013年,我国耕地实际灌溉用水量为418m3/667m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23,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0.7~0.8。每1 m3水生产粮食产量不足1.2kg,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kg的水平。在产业耗水率上,工业为23%,农业达到65%以上,是工业的近3倍。可见,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 
  1.2区域农业水资源空间分布与利用差异较大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仅各地区农业水资源空间分布相差甚大,而且利用数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在空间分布上,西部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东中部地区水资源比较稀缺。2013年,東中西部三地区水资源总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1.9%、24.2%、53.9%。可见西部地区水资源总量明显高于东中部地区,三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同时,在局部的小区域内,农业水资源分布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省份或县市,其水资源分布也存在差异。如在湖北省,鄂南鄂西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鄂北地区因为干旱经常发生作物减产的情况。由于水资源的分布在空间上的不均衡,间接的导致了其区域利用数量上的差异。在水资源利用上,东中西三地人均用水量分别为393m3、468m3、545m3,耕地实际灌溉每667m2用水量分别为379m3、378m3、512m3;由此可见,人均用水量东部最低,中部居中,西部最高,东中与西部地区相差较大;耕地实际灌溉每667m2用水量东部与西部基本持平,西部最高。 
  1.3农业水资源水质比较差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药化肥等工业用品的使用量呈现上升趋势。农业水资源水质污染也随着农药化肥使用量的增加越发严重。2013年,水利部对我国主要河流、湖泊与水库水质进行了评价,显示我国主要农业水资源水质整体质量不容乐观。在河流水质上,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劣V类水河长分别占评价河长的4.8%、42.5%、21.3%、10.8%、5.7%、14.9%,河流总体水质虽然中等偏上,但劣质水质的比例近15%。在湖泊水质方面,对119个湖泊水质进行营养状态评价显示,大部分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其中,贫营养湖泊、中营养湖泊、富营养湖泊数量分别为1、35、83个,分别占评价湖泊总数的0.80%、29.4%、69.8%(见表1)。在水库水质方面,对646座水库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近七成的水库水质处于中度营养以上状态。其中,轻度富营养状态、中营养状态、中度富营养、重度富营养的水库分别为有214、375、55、2座,分别占评价水库的33.12%、58.05%、8.51%、0.30%(见表2)。可见,我国农业水资源水质还比较差,急需改善。 
  2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2.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不足 
  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除与农村土地制度有关外,还与农田水利设施息息相关。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各地区的财政收入有限,而有限的财政收入需要投入到各行各业,在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上呈现“力不从心”的局面。尤其我国西部地区地域广阔,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分布极其不均衡,四川、重庆水资源相当丰富,而新疆、宁夏、甘肃等省区严重缺水,可利用的农业水资源十分有限,而需要投入到农田水利上的资金就相当大了。加上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单一的政府主导,资金使用的审批、利用缺乏有效的监督。甚至在专用资金的使用上存在寻租、腐败、政绩工程等现象,大量资金存在利用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供给脆弱。 
  2.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还存在很不协调的情况。一方面,当地政府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布局多以经济效益作为主要依据,很少会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特别是在种植业上,区域种植业布局与水资源禀赋违背的现象频发。如新疆、甘肃等地区本身是我国主要的水资源短缺省区,政府将高耗水的棉花定为主要农作物。棉花的生产消耗大量的农业用水,致使农业用水经常出现紧张的局面,甚至出现农业生产占用工业与生活用水的情况。另一方面,我国因人口多,耕地少,必须长期确保粮食安全。在农业产业布局上,广大北方地区因为耕地多,国家下达粮食生产指标较多。不少地区为了完成粮食产量指标,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依然加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从而影响了其它作物生产用水的供给量。

     2.3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滞后 
  节水灌溉技术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我国现行的节水灌溉技术多是上世纪70年代从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引进的,以渠道防渗、微灌、滴灌、喷灌为主。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加上农田的条块分割,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扶持。在广大北方地区,当地农户收入比较低,农户自身很难拿出大量资金用于节水技术,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又有限,技术推广时常会因为资金短缺而终止。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使土地呈现条块分割现状。在节水灌溉技术中,有些农户愿意接受新的节水技术,有些农户不愿意接受,经常因为少数农户的阻扰而无法全面推广。此外,一些地方虽然有节水技术的运用,大多是使用渠道防渗等比较简单并且成本较低的技术。即使少部分地区采用滴灌、喷灌等技术,但基本上使用的都是人工非智能的。在作物用水上人为因素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就很难避免了。 
  2.4农业水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农业水资源的保护与政府、企业与农户三方息息相关。在政府层面,我国现行的水资源管理是以“垂直分级负责,横向多头管理”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存在责任、权力与义务的不明晰,管理混乱,经常出现管理上的真空。尤其是在跨区域河流、湖泊、水库等管理上,时常出现无政府管理的现状,农业与工业生产的污水因监管不严,存在直排现象,导致水质变差。在企业层面,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少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违法违规排放超标的污水。甚至有些企业与当地政府官员勾结,偷排污水。在农户层面,农户环保意识淡薄,缺乏对保护农业水资源的认识。农户作为经济人,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是考虑是何如实现农业生产的收益最大化。对此,农户会大量的使用农药、化肥,以确保作物产量最大,收入最高。但农户增产增收的同时,大量的农药化肥对农业水资源产生了污染,从而使水质变差。 
  3提高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的对策 
  3.1加大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 
  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可以有效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此,加大農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一是要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一主多元”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机制。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公共产品,各地方政府应该是农田水利设施的主要出资方。政府可通过转移支付、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与鼓励各地区大兴水利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水资源配置上的作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水利建设中去。探讨公私结合,政府与企业风险共当的农田水利建设模式。二是要强化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多为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财政收入有限,地方政府应在农田水电设施建设资金贷款、税收上给予优惠,中央政府应加大财政转移力度。 
  3.2优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 
  面对我国现行的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应坚持“以水定作物种类、以水定作物产量”的原则,因地制宜的生产农作物。在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上,不仅要考虑其经济效益,更应该考虑水资源的丰裕程度。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该减少棉花、粮食、油菜等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积极种植节水、高产、优质的其它经济作物。在湿润地区充分利用其水资源丰富的条件,适当发展高消耗水的作物,以达到全国农作物供需的平衡。同时,在合理布局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应科学确定作物种植的规模。根据当地农业水资源的供给量与单位面积作物需水量,核算出作物种植的最佳面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实际种植面积应该比最佳种植的面积略小,以防备干旱等自然灾害。 
  3.3积极发展与推广旱作、育种、灌溉等节水技术 
  先进的农业科技可有效利用农业水资源。因此,大力发展与推广相应的节水技术,是高效利用农业水资源的重要举措。一是大力推广旱作技术;广大北方地区因年降水量少,其种植业以旱作物为主,应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降水,推广旱作物的种植。可在降雨后,利用薄膜覆盖作物的土壤,减少水分蒸发,达到高效用水效果。二是加大育种研究,培育节水高产的作物;在保证高产、抗病的基础上,分门别类的研究适合本地区的节水种子。三是积极推广灌溉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结合作物的种植类型与水资源的禀赋,科学选择恰当的节水灌溉技术。根据作物的生育生长规律与土壤的储水量确定灌水量,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滴管、喷灌等灌溉方式。 
  3.4完善农业水资源的管理机制 
  农业水资源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有价格机制的保障,而且需要多方的参与。首先要完善农业水资源的价格机制。农业水资源的使用价格应该与水资源的丰裕程度、使用量挂钩。在农业水资源比较紧缺的地区,应该适当提高价格,体现水资源的价值。同时,依据农户农田面积,分配用水用量,使用量超出配额部分应按高于现行价格进行收费。其次要建立多方参与的管理机制。可成立由政府、企业、农户及社会媒体参与的农业水资源协调管理机制,各方在相关政策制定、水资源定价与保护上集思广义,采取及时有效沟通,从而强化对农业水资源的管理。再次建立区域联合管理机制;区域联合管理可以有效管控跨区域的水资源问题,制止行政区域边界地带的管理真空。可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成立区域水流管理机构,协调各区域水资源的用法用量及保护,强化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