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实践的思考

2016-09-29 15: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马克思主义关于三农的理论,即是形成党的四代领导人三农理论的思想源泉,也是指导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基础。们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是根据不同历史阶段实践的需要,对马列主义三农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充分体现。当然,这些理论的运用和发展,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失败的教训,正如邓小平指出: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①探究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三农政策演变原因的重要理论基点和认识来源,将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环境下,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和完成农业全面发展、农村日益繁荣、农民更加富裕的目标和任务。

 

  一、破解三农问题的经验

 

  回顾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实践60余年变迁史,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经历是推动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1三农政策的正确制定关键在于民主决策

 

  “三农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过程中形成有利于政策不断完善的机制尤为关键。最重要的是按程序科学民主决策。中共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后,又提交了中共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这是民主决策的典范,也是土地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三农政策的制定必须立足于国情、农情

 

  根据国情、农情制定政策、需要分析三农的阶段性变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三农的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须根据不同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三农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

 

  3、改革步骤坚持渐进与激进相结合的方式

 

  渐进式改革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它是由一系列特殊原因和农村现实复杂性等客观条件决定的。农村改革在坚持渐进式改革的同时可以适当采取激进式措施,从全局的高度,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解决新的发展阶段下的三农问题。

 

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实践的思考


  二、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面临的新问题

 

  1、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表现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农业资源约束性增强,近年来耕地面积和淡水资源的减少趋势难以逆转;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我国中低产田占2/3,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46%;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落后,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由于技术相对落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农民种粮比较收益明显下降,并且劳动力和土地的机会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国际农业竞争日益加深,现在农产品贸易的争端也非常多,贸易的壁垒不断强化,给我国的农业带来很大的影响;农业生态脆弱、环境污染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靠开发农业资源、增加化肥使用来实现农业增产受到明显制约;粮食安全不容乐观,目前,粮食供需区域性和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

 

  2、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协调工农、城乡利益关系任重道远

 

  农业支持和保护水平低,与财力增长状况不相匹配。并且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改革明显落后,服务方式和农村金融产品也不适合农村的特点。在这种环境下,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社会管理中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3、农村社会不平等状态日益加深,搞好社会管理和兼顾各方利益形势严峻

 

  改革开放前,农村盛行平均主义,农民普遍贫困,贫富差距很小。改革开放以来,总趋势是,农村居民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村贫富差距也越拉越大。农村已经形成多元利益主体的格局,城乡利益关系、农村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十分复杂,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也在愈演愈烈,解决社会矛盾单单只依靠政府行政动员已明显力不从心。

 

  4、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任务艰巨

 

  从农业内部看,农业比较效益低制约了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业比较效益低主要源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另一方面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从农业外部看,宏观经济影响的不确定制约了农民来自非农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回升基础尚不巩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沿海地区低成本出口导向产业将面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巨大压力,农民工就业岗位和工资持续增长的空间将受到一定影响。

 

  三、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和重点领域

 

  随着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今后农业和农村发展将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农村改革的总体思路应是:

 

  在经济建设上,要以保障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设备、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保障,以完善农产品市场制度、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以健全财政支农投入体制、改革农业投资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在政治建设上,进一步完善体制、政策和法规,依法保障农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进一步明确农民家庭财产的法律地位,依法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在社会建设上,以农村为重点改善民生,完善农民平等就业的体制和农民公平参与收入分配的制度,保证农民完全享有义务教育、基本社会保障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之,在农村改革30余年后的今天,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了一个比较雄厚的基础。但我们更愿意把它看作一个新起点。站在这样一个起点上,通过全国人民努力奋斗,一定能够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一定能够在城乡统筹、共同繁荣的道路上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坦途!

 

  作者:潘俊杰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21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