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重新评估《红楼梦》的巨大价值

2015-10-08 10: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 中国 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前人虽对它已经作了各种各样的解析和评价,但笔者认为都远未触及它的精神实质。《红楼梦》需要以全方位的视角整体解读,其真正的价值才能随之显现出来。之后我们会惊奇地发现《红楼梦》不只是一部小说,它还能超越自身,超越时空与古今之 哲学 、 政治 、 艺术 ,甚至百门学科互为贯通,互为成全,它更像是一面反射真理之光的球面镜。
  首先,《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体裁的哲学论着。作者用自己“亲历”的口吻真实、生动、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关于人与 社会 如何重新认识自己,如何达到自我完善的实验报告。它不但通过人物和情节全景式演绎和揭示了中国 历史 上各派哲学思想的本质特征、变化 规律 及相互关系,而且在对前人合理取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破旧立新,构筑了新的哲学和思想体系。作者的主观意图是要让这一体系成为超越佛、道、儒的新的哲学高峰。笔者认为尽管这一体系 目前 还不为人们所认知,但客观上确实具有这样的高度。曹雪芹的哲学一开始就打破董仲舒天人感应的错误思想,把人独立出来,放在世界的中心位置,进而证明人具有不同于天地 自然 的善恶平衡、统一的本质,具有超乎天地自然之上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以及由此产生的创造新价值的能力。而这一全新结论的获得不是作者的主观判断,是缘于自己发现的只存在于人与社会的客观规律——人文辩证法。这是继对立辩证法、对立统一辩证法之后的第三代辩证法。小说既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一辩证法的客观性和正确性,并利用这一新 理论 对当时的人和社会进行了系统的改造和创新,成效十分显着。尤其还将中国古代相对贫乏的逻辑学和美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红楼梦》是起步于时空唯物论,穿越人文主义、民主主义以及当今各种主流哲学理念,径直指向人与社会的终极理想。由于《红楼梦》具有小说的全部特征,所以我们又可称之为哲理小说。这种体裁不仅使曹雪芹的哲学一反前人晦涩、抽象、空谈的文风,实践了自己理论与现实结合的哲学理念,而且使其哲学体系的整体系统性、逻辑合理性和社会实用性都达到了最高境界,超过了王夫之以及同时期的其他哲学家。然而,也正是它的小说体裁,使它未能成为哲学经典。《红楼梦》最终没有成就曹雪芹成为哲学第一人的梦想,而此后的中国也如他所料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一次次丧失走向强盛和稳定的历史机遇。二者的失之交臂着实令人扼腕叹息。不过笔者认为既然是真金就总会闪光,他完善的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提出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 科学 发展 观极为接近,对于当今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创新社会,如何进行 经济 的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改变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 参考 作用。他的理论尽管过去了二三百年,但依旧历久弥新,在很多方面甚至比 现代 人的理念更先进,只要稍加改进就能与现代哲学完好对接。笔者相信曹雪芹哲学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扎根生长,呈跳跃式发展,将历史贻误的光阴追赶回来。
  其次,《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体裁的政治论着。曹雪芹在书中表现了明确的政治观点和政治理想,认为当时社会面临的不只是一般的朝代更替,而是国家、人类社会正在走向覆灭,所谓“末世”、“劫终”。面对如此巨大的危机,他看到了最后仅有的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办法。时间上他认为真儒士失意和假儒士得道的转折关头正是自己构建国家新制度、社会新秩序的起点,利用之后一段相对平静的遮羞布尚存的贾雨村时期,还可以完成一代人从自发到自觉的成长,完成一代人新思想的武装,他们不但可能降低最后凶相毕露的大恶儒“扰乱天下”的破坏程度,而且随着人数的增多还可能用新体制取代封建帝制。空间上,他认为人需从自身完善做起,然后逐步改变体量大于个人的家族、国家和社会的运动规律,整体走向良性循环。《红楼梦》前八十回主要写的就是最小的人的统一和完善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以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理想和主张作为政治实验的基本条件,初步合成了一种实现国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政治模式,彻底打破此前朝代频繁更替、国家瞬息兴亡的恶性循环规律。可以说作者之所以煞费苦心构筑新的哲学体系也是要为这一政治实践作理论准备。他胸有成竹地期待着,甚至别出心裁地将不想任其重演的悲惨结局删去,他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结局会被改变。这段空白也是给新社会的后人续写“裙钗”的美好人生留下了余地,显示出他必胜的信念和长远的眼光。但也许是因为这一做法过于出人意料,其效果则不尽如人意,直到今天几乎还是被完好地包裹着。当然这只能怪罪于当时森严的文字狱,否则他也可以写得更加直白一些,或者至少增加一些注解。岂不知,即便如此谨慎小心,《红楼梦》还曾多次险遭灭顶之灾。曹雪芹的原意是要用该书作为仁人志士间传播新观念,****封建制度的思想火种。小说用深刻的哲理警醒世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突破佛、道、儒的价值观体系,重新认识自己,使身心变得强健和充实起来,并且同心合力引领整个国家和社会走出重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曹雪芹并不赞同用先****后重建的彻底革命的方式,而是主张让“破旧”与“立新”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和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破旧”就是化解对立的矛盾使之转向统一或促使对立的矛盾在斗争中消亡;“立新”就是以共同的目标聚集所有可以统一的矛盾并促使其在统一中壮大。最终以量变换质变,完成新旧体制的整体转换,达到真正的长治久安和天下太平。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渐进式的改革政策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便与曹雪芹的理念非常吻合。笔者认为《红楼梦》在当代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建设中仍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需说明的是他的哲学理念和政治思想都是在对中国自己的哲学进行改造后产生出来的,而且是直接派生于中国儒学。以前我们大都认为启蒙思想必定舶自于西方,其实不然,虽然其表面提法有相近之处,但哲学根基和国情根基都大不一样。《红楼梦》中也既没有出现过有思想的外国人,也没有提过任何外国哲人或书籍,世界在他眼里已然是濒临整体灭亡。曹雪芹的灵感完全来自于亲自操作的实验和高度的自觉意识。笔者通过综合比较认为,尽管作者受历史局限,对于新体制的设想很不具体、很不科学,但其主导思想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则远在同时期西方哲学家和政治家之上,而且更适用于中国。比如在曹雪芹看来自由和民主有两个层次,一种是初级的,自发的,它是人性达到完善的重要条件。只有当人性走向完善之后获得的自由和民主才是高级的、自觉的。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人性标准和理想作为引导,给了他自由和民主也没有用,甚至还有害处。比如贾珍不可谓没有自由和民主,但他“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人敢来管他”。我们知道西方主流哲学设定的人性前提是趋利避害的性恶论,要么类似于抑恶扬善的荀学,要么类似于贾珍,这样获得的自由和民主都是不完全的,所以退一步说,即使作者接受了一些西方思想的熏陶,也仍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应该看到相对于当时西方你呼我应的贤哲来说,中国进步的哲学家都是散落在民间,孤身作战,缺少必要的思想碰撞的条件,更不可能在现实中实验。但曹雪芹没有忘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是转而地将实验放在文字、梦幻和理论中悄悄进行。尽管作者的处境如此艰难,但还是取得了世界哲学和政治 研究 的领先地位。事实上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也必须保持理论领先才能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好比是一家大公司一样,必须始终保持业内的龙头地位,否则就难以为继。笔者相信《红楼梦》一定会将中国带入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三,《红楼梦》是一部古代完美的 艺术 小说和百科全书。曹雪芹在小说里几乎用尽了所有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展现出了文学艺术具有的几乎所有神采魅力。他这样做,一方面是出于哲理小说的特殊需要,因为只有用相适应的文体和手法刻画代表不同 哲学 思想的人物典型,才能给读者以真实感。不过在曹雪芹看来,自己采用的表现手段并非就都是可取的,它们也有深浅、雅俗之分,有的甚至是他不得不做出的妥协,所谓“敷演”,只是在篇幅上都做了恰当的控制。作者认为真正的艺术应与人性本质相适应,能与人产生互动感应和精神愉悦。真正的艺术品则应贴近现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达到形与神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作者认为惟有追求艺术真谛和创作艺术真品才是最符合人性需求,最体现人生价值,最能发挥人的巨大潜能的伟大事业。在此基础上作者还将目光进一步放开,认为一切须用到人的正确思维,符合人的审美需求的工作都值得去做,从而将艺术扩展到了文学之外的广袤空间,如服饰、化妆、器用、建筑、园林、饮食、医药、戏曲、 音乐 、美术、游艺等,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所以,在很多人看来,《红楼梦》是一部记录并创造了当时文明成果之精华的百科全书,如同一棵兀自从窒息的泥土中突破出来的生机盎然、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也许是这棵大树的枝叶过于茂盛,果实过于诱人,以至于掩去了它强大的枝干,让我们很多人都只是惊叹它的艺术之美,未能进一步领略它精深的哲学和 政治 微奥。如果说《红楼梦》的艺术带给人的是痴迷、颤栗的话,那么它的哲理和政治带给人的就是理智和冷静。除此以外,笔者认为《红楼梦》还是 现代 科学 的胚胎,其中不但能找到辩证法、逻辑、美学、心 理学 、发生学、 经济 学,还能找到热力学第二定律、线性代数、极限、概率论、时空相对论、量子力学、能量聚散和转化、光学、化学等学科的雏形。笔者认为《红楼梦》是探讨真理的书,既可以从它身上开拓新的科学领域,也可以用它验证现有 理论 的正确性,不管人文还是 自然 学科都适用。借用纪伯伦的一句诗可作为《红楼梦》的自述:“人们啊!我是真理。我是真理啊,你们要把这一点牢记在心。”

  《红楼梦》不但在哲学、政治和艺术百科上都分别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而且还将它们结合得非常缜密协调,成为一个天衣无缝的自足的整体。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巨制如《红楼梦》的宏篇不知需有多少次的妙手偶得。这哪里还是偶得,必然存在一段长时间的精心构思和灵感涌动。仅仅是第一回就字字珠玑,让人一生都难以完全理解和消化。作者这种超强的构思和写作能力除了不可否认的天赋之外,更是得益于他的能够创造无限新价值哲学理念的帮助,也就是说这一理念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人性和 社会 的本质,而且对于人的能量、生命力和创造力具有很强的开发、提升和聚积功能。这一点是其它哲学理论想做到却无法做到的。他自己就现身说法,用超乎常人的能力和能量将一部顶峰之作令人信服地放在了我们的面前,让 研究 它的文章堆积如山。但作者对此为什么却再三谦虚自嘲呢?就像儒家所说的人人可以成为尧舜一样,作者也认为在自己的哲学里人人都可以成为曹雪芹,只要正确理解和运用他的哲学,我们后人一定也能达到或超过他的境界。儒家的楷模是道德的超人,曹氏哲学的楷模则是人性的超人,代表了人类未来进化的方向。曹雪芹本人则不过是第一个实践者而已,也就是说他只意在“空前”,不想“绝后”。曹雪芹很慷慨,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对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吗?

  当然,《红楼梦》的哲学也不是绝对真理,它只是建立在曹雪芹个人的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之上,虽然他的直觉很好,思路正确,但仍然缺乏科学的理论、技术和工具的支持,更缺乏实践的检验,所以还是没有脱离抽象、朴素的圈子。《红楼梦》只能作为古代哲学向现代哲学过渡的枢纽,作为研究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实验小白鼠,作为整合各门学科向前 发展 的初级平台。《红楼梦》需要我们后人不断地完善和超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