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论农村合作社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2015-09-27 09: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五个方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是对新农村生动形象的描述,其重点工作是“发展生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才能为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和农民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建设与创新,作为农业微观载体,是建立农业和农村发展长效机制的基础条件,是农村经济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软件”。我们必须以创新的思维来对待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出现的合作社制度的演变,不断创新合作社制度。 
 
  一、合作制是我国农村主流的经济组织制度 
 
  1、股份制与合作制是市场经济条件自运行的两个轮子 
  无论是股份制,还是合作制,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经济组织制度,股份制与合作制是市场经济条件自运行的两个轮子,股份制企业与合作制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两大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两大力量。 
  2、合作制与股份制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不同的行业特点 
  合作社的制度特点决定了合作社多集中于弱势集团,多集中于弱势产业。股份制成为规模大、资金雄厚、有机构成高的行业的组织形式。 
  3、合作制必然成为农村主流的经济组织制度 
  农业是典型的弱势产业,农民是我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合作制必然成为农村主流的经济组织制度。 
 
  二、合作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发生合作社制度的变迁 
 
  1、任何一种组织制度,在不断变化的制度环境中,会吸纳和融合其他制度的优点,对自身不断完善。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扩张是任何经济组织存在与发展的需要。 
  3、合作制、股份制相互融合、转化、吸纳的表现 
  西方的“职工持股计划” 
  “公司+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化模式 
  美国、加拿大的“新一代合作社” 
  “股份合作制”是股份制与合作制相互融合的一个特例 
  4、合作社组织的变异以及现代合作社质的规定性 
 
  三、股份合作制是合作制的新发展 
 
  1、从理论层面剖析,股份合作制有四方面的制度优势。化解了合作社“方”与“圆”的矛盾;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生产要素的融合; 强化了“竞争”与“合作”两种力量;协调了“公平”与“效率”两个指标。 
2、从国际合作社联盟所确定的原则考察,股份合作制是合作社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符号国际合作社发展的主流趋势。 
  3、从中国农村新兴合作社组织发展的实证角度考察,股份合作制以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农民合作社的主流形式。 
 
  四、农村合作社制度发展与创新的条件 
 
  1、生产力发展对新型组织的客观要求 
  2、思维创新及舆论支持 
  3、政府的扶植及对合作社企业家的激励机制 
  4、良好的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1、苗敬柱 股份合作制:基层社改革发展的制度安排 《合作制理论与基层供销社改革——第七次中国供销合作经济论坛论文选编》 2004年11月 
  2、周连云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作制与股份制两种经济组织制度的比较研究 《合作制理论与基层供销社改革——第七次中国供销合作经济论坛论文选编》 2004年11月 
  3、中国农村合作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二)——中国合作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国农村合作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 选自《中国供销合作通讯》 2005年5月 总第301、302期 
  4、洪远朋 股份合作制是合作经济的新发展 《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 2004年4月 
  5、赵阳林 股份合作制是合作制和股份制的最优组合吗? 《中国供销合作通讯》 总306,307期 
  6、黄连贵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的新发展 中国合作经济学会《调查与研究》2006,3 
  7、叶长青 劳动、资本与国家贫富 《商业时代》2006,7 
  8、刘惠 苑鹏 合作制与股份合作制——制度的分析与比较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3年7月 
  9、付晨 合作经济的传统与变迁 《中国供销合作通讯》 2003年9月 总284期 


  10、冯开文 合作社: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经济组织——从合作理论变迁角度所作的初步分析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 2000,1 
  11、王宏斌 坚持毛泽东思想 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 《中国集体经济》 2006,1 
  12、宋养琰 对合作社改革的若干哲学思考 《中国供销合作通讯》 2006年1月 总第310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