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发展现代农业 解决“三农”问题

2015-09-27 09: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农产品需求持续较快增长的需要;是资源约束条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发展现代农业“三农”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只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才能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最终解决“三农问题”。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是指世界上生产力最先进的农业。目前现代农业大体上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经济发达国家已达到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根据世界农业的发展状况,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用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人畜力的工具和设备;二是在农业中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代替了过去单纯依赖经验的传统技术,农业生产已越来越需要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三是农业生产日益社会化。其基本趋势是在农业企业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农业生产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广泛而密切,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的联合企业。所有这一切,又使得对农业经济实行科学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现代农业,从其结果看,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力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从土地生产率来看,单产大幅度提高。从农业劳动生产率来看,在农业已现代化的国家,一个农业劳动力能够耕种几百亩、上千亩耕地。农村经济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工具装备来武装农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以及用先进的科学方法来管理农村经济,从而把传统的落后的农村经济转变为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村经济。
  农业、农村和农民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可从一些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中窥见一斑。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业劳动力份额由75%下降到10%,英国大约用了三个世纪的时间,美国大约用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日本用了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农业劳动力份额从50%左右降到10%左右,法国用了一个世纪,日本用了半个世纪。
  二、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农业必须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
  1.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农产品需求持续较快增长的需要
  从2006年的情况看,我国城镇居民对植物油、肉禽、蛋类和水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分别比农民高15.5%、47.7%、133.3%和200%。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快速推进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我国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必须保持稳定的持续增长。
  2.发展现代农业是资源约束条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农业的生产条件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一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二是淡水资源短缺;三是近年来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

 
  3.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我国农业要打破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提高资源和投人品的利用效率。
  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思路
  结合我国农业和农村改革的实际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现代化的要求,我国农业和农村今后的发展思路主要是:
  1.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
  当前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思想,在政策上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坚持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
  2.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全面取消农业税收,对农民实行各项直接生产性补贴,中央财政建立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奖励补偿机制等。这些都标志着具有我国特点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一些地区就以各种形式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又一次创新,它将推动我国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4.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2000年以后,国家逐步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不合理限制,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的城镇化道路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5.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基本标志。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花大力气增强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在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在注重农产品产量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在注重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四是在注重增加对农业设施装备投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新型农民的培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