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思考——关于青海省

2015-09-25 09: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适应农业产业化需要,我国目前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较低,文化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低,与现代农业相配套的农业服务体系不建全,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农业发展;文化素质;科技兴农To improving peas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the quality thinking——About big Qinghai province Tong Xian peas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the quality investigation thinking  
【Abstract】Improve peasant culture quality , the need adapting to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griculture employee overall quality returns our country back
at present comparatively low , the cultural  
educational and the degree accepting education are not taller than commonly , the agriculture produces middle technology content low , the  
agriculture assorting modern agriculture serves system  
not building the need complete , being able to not adapt to current marketplace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The agriculture develops; Culture quality; Invigorate agriculture by apply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青海省大通县地处高原的高海拔地区,现有农业人口 34 万,农民整体素质差,文化水平底,其中文盲及半文盲占 5.1% ,小学文化程度的占 43.51% ,初中文化程度的占 44.6% ,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 8 . 46% ,农业的科技贡献率不高。虽然近几年来,我县的农业生产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但和全省经济发展比较起来仍然发展缓慢。剖析制约我县农民增收的各种因素,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是关键,也是影响我县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1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多年从事农民科技教育的了解,我县农民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1文化水平低,接受农业新技术的能力差。首先是由于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的影响,思想上总觉得传统方法稳妥,新技术不保险。如在推广新型栽培技术中,政府进行技术指导、种田补助和奖励等政策,而有些农民就是不相信,不利用新技术。其次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接受不了新技术。如我们在农村农业技术培训中,表面看起来他们学习的很认真,也听懂了。可回到家又不知道怎么去做了。第三就是懒惰,不愿意学。现在农村很多年轻人有时间就打麻将,而对于学习新技术不管不闻。我们在下乡培训过程中,经常是老年人在参加培训学习,而年轻人在一边玩耍打麻将,培训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1.2信息闭塞,没有市场意识。虽然我们已经建设成了无公害农产品市场,但农民在实际生产中,照样我行我素,不该用的农药照用,不应该在残留期上市的蔬菜照样上市场。当然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农民没有全局意识,自身利益出发造成的,但也和政府的宏观管理不到位,没有形成农产品的优质优价有关系。其次是农村的信息闭塞,农民只有从电视上了解一点信息外,报纸和网络信息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尤其是新品种的引进方面,他们只有在别的地方成功栽培了几年后才通过电视、亲戚朋友的介绍自己想办法引进,但这时候的品种已经失去了新品种当初的产量优势和价格优势。  
1.3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诚信合作精神。虽然我市的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了定单收购、合作社成员优价等措施,但一些农户在市场价格高的时候没有长远眼光,没有诚信的市场观念,不履行合同义务,把农产品私自出售,影响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农民自身的利益。 


1.4农技推广机构设置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欠缺。我们现在的在乡镇设立农业服务中心的做法,表面看起来整合了资源,加强了管理,可实际上对农民技术服务来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乡镇政府直接管理下的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的考核,待遇,人事关系都有乡政府来决定,农技人员的工作首先要保证政府的中心工作,其次才是业务工作。甚至有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编制有几个人,可在上级业务部门和他们联系是一个人也找不到的现象有,都去做别的工作去了。其次是现有的农技队伍专业结构建设不合理或者说跟不上农业发展形式的需要,有些专业技术人员多,有些专业技术人员少或者没有。现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广泛引进,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跟不上快速发展的要求。培训教师培训时的深浅掌握、授课方法的通俗易懂、多媒体的应用和理论联系实践等方面也存在问题,是农民对参加培训不积极,上课不认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1.5培训项目设计不合理,影响培训机构的积极性。我们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发现,参与培训机构的多少和培训机构的积极性是否高,将直接影响到培训人数和培训效果。如现在进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方面的“阳光工程”每培训一人补助在 300 元左右,而通过劳动部门进行的培训则每培训一人补助在 800 元左右,差距之大就可知道培训质量和培训的积极性。另外我们进行的新型农民培训,要求集中培训15天也不现实,农民要做农活没有那么多时间,培训教师讲深了农民听不明白,讲浅了没什么说的。
2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对策和建议。我们从以上影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中知道,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仅靠一个部门、一个机构是办不到的,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和各级政府的重视才行。
2.1充分依靠基层的力量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首先是文化部门要高度重视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大力建设农民科技书屋,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农民文化生活,改变打麻将等不好习惯。其次教育部门要组织好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农业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培训工作,并将培训情况纳入学校的目标管理,使之规范化和经常化。第三是农业服务机构在推广农业新技术是做到先示范,再推广;并且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栏和奖励等形式让农民明白新技术的好处,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要求。
2.2管理部门要各尽其责,重视“三农”工作。首先是工商和农口部门要明确农业方面的职责(谁主管,谁配合),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开展农产品检测和集贸市场无公害农产品准入制度,利用举报有奖等措施保障我县无公害农产品市的正常运行,从而形成农产品的优质优价。其次是广播电视部门要开辟专门频度和栏目,结合我县实际进行农业新技术的介绍、典型宣传和报道农产品供求信息,使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第三是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大力开展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让农民及时了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
2.3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首先是加强和引导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诚信经营,让农民在和企业的合作中得到好处,得到发展。其次是政府在制定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政策是充分照顾到农民的利益,让政府的支持是企业和农民都得到实惠和发展。第三是政法系统加强农民的普法教育,让农民懂得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使农民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4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人事部门要通过公考、引进等形式配齐农业紧缺技术人才;农口部门要在农技人员的日常管理中,注意农技各专业人员的老、中、青配备,保证我市开展农业产业化的人才需要;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现有农业技术人员的新知识,新技术业务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技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其次政府应该从长远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次性投入资金成立基层片区农业服务中心,使乡镇事业和政府分离,实现系统归口管理,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的科技指导作用。
2.5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调动各方面的培训积极性。在制定农业项目实施方案是首先要考虑到农民的实际情况,培训时间不能太长,如新型农民培训有一个星期的集中培训时间就足够了,其次培训经费的使用上应有培训机构结合培训内容,在不违背中央项目政策的前次下灵活掌握,不能统的过死;项目管理部门要明确责任,多从宏观指导和质量督查上下功夫,不要什么都管,什么也管不好。
总之,随着政府对“三农”工作的不断加强,各级领导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加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就会逐步得到提高,我县农业生产就会得到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