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实施村务公开促进民主自治

2015-09-16 09: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我们许昌县委、县政府(河南省)坚持从本县农村实际出发,广泛深入地开展村民自治活动,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有效地提高了村级管理水平,探索了保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促进了我县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县呈现出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我们的做法主要有:

  一、着眼在“治本”上理思路

  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事关大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但部分乡村干部未能及时适应体制转变的新形势,习惯于过去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开,加之少数村财务混乱,个别干部办事不公,甚至假公济私,从而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不安定因素增多。这些问题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组织了对100多个村的调查研究,找准了影响农村发展稳定的主要症结: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转变,农民的自主意识、参政意识和法制意识明显增强,而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行为相对滞后,致使这些地方的工作出现“断层”。断层的一边是工作推动难,缺乏凝聚力;另一边是误解抵触多,缺乏信任感。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现实社会问题,只有全心全意依靠农民群众,认真搞好村民自治,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切切实实地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形成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好机制,真正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才是农村稳定发展的治本之策。基于上述认识,县委、县政府借鉴我县以及外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坚持“以稳定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的战略方针,提出了“开展村民自治,实行村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推进依法治县”的指导思想。确立了“着眼农村整体工作,依法开展村民自治,强力推行村务公开,深化村级民主管理”的工作思路。并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出台了运作细则,从而为搞好村务公开、实行村民自治奠定了良好基础。具体实践中,既注意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又突出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开始起步的前两年,我们狠抓了建立“一章一会一组”(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代表会、村务监督组)的工作,促进了村民自治的广泛开展;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行了村务公开,深化了村民自治的渠道和内涵,从而使我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努力在“公开”上求突破

  村级财务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实行村务公开,必须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我们以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和乡村干部遇到的难点问题为突破口,确定了统筹提留、财务收支、计划生育、土地审批变更、电费收缴、集体企业项目立项、紧俏农用物资分配、优抚和五保对象待遇、救灾款物发放、村干部工作责任目标等12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公开的重点,以县委、县政府文件的形式印发全县,要求及时、全面、真实地向广大农民群众予以公开。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扩展了公开的范围。并在操作过程中实行了“三个统一”。一是推广“一栏一会一卡”的统一公开形式。“一栏”即公开栏,由各村在显眼位置设立长20米,宽2.5米以上高标准、大版面、固定性的公开栏,把12项公开内容逐项予以公开。目前全县共设置公开栏2674个,先后公开涉及群众利益的内容28498次。“一会”即每个村都建立村民代表会,村内重大事务和公开内容须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后再向群众公布。全县452个村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后公开的内容达51682项。“一卡”即明白卡。各村把有关粮食定购、统筹提留、农业税等项目,金额填写到卡上发至农户,去年全县共制发明白卡17万多张。二是统一公开时间。区别不同的公开内容,统一确定了公开时间。如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5日公布上一季度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年初公布村组干部上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本年度工作计划等等。到时必须公开,雷打不动,坚持不懈。三是统一公开程序,即逐项规定比较规范的公开程序,明确要求公开的内容通过村代会讨论、村务监督执行组审议和签字后再予以公布,并建立公开档案以备查询,避免村务公开工作流于形式。

  三、坚持在“民主”上下功夫

  总结前两年村民自治的经验,我们坚持以“四个民主”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了“一章一会一组”,并将其与村务公开密切结合,充分发挥“一章一会一组”的应有作用,使村务公开取得实际效果。在操作中,狠抓了三项制度的落实:一是落实民主决策制度。规定凡需要公开的内容,首先由村两委研究,交村代会讨论、决策后再向群众公布,真正做到村务大事民主决策。这样,既减少了干部的决策失误,又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涉及农民利益的公益事业投入等村务大事,通过这一制度能更好地体现群众意愿。二是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注重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健全作为村代会派出机构的村务监督组织。这个组织受村民代表会议的委托,监督检查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制定严格的监督制度。各村组需要公开的内容必须经村务监督执行组审查后由村务监督执行组长签字予以公布,公开的资料存档备查;建立必要的监督设施。由乡镇政府设立举报电话,各村在公开栏内公开举报电话号码。公开栏旁设置意见箱,由监督执行组组长定期开箱。公开栏内设意见栏或建议栏,给村民提供反馈意见的机会。有效的监督机制为村务公开的实施和公开的真实性、准确性提供了保证。三是坚持定期督查制度。县委督查室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情况列入年度重点督查内容,定期进行专项督查,并将督查情况上报县四大班子领导。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办公室每月听取一次各乡镇村务公开汇报,并及时把汇报结果通报全县。各乡镇实行“一建议”、“二列席”的工作方法,即乡镇政府部署重大工作后,建议各村召开村民代表讨论会议;请乡镇领导和包片包村干部列席村民代表会议,检查督促各村村务公开的落实情况,保证了公开工作顺利开展。


  四、注重在“真抓”上作文章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村务内容复杂琐碎,推行村务公开的工作十分具体而又事关全局,因而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工程,必然要求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管理体制随之转变,其中的关键在于强化领导责任,加大领导力度,在“真抓”上做文章,在工作上见实效。因此,我们着力把握了以下三点。

  一是摆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县委、县政府把搞好村务公开,实行村民自治作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战略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听取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凡召开重要会议,部署重大工作,出台有关政策,坚持把村民自治与其统筹安排,一同布置,一同督查;对村民自治工作,舍得用足够精力,确保领导到位,投入到位。县乡两级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先后拨出20多万元活动经费,并抽调县乡干部264人深入各村指导工作。各乡镇党委位于农村工作的最前沿,做到了把村民自治贯穿于整体工作全过程,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常抓不懈。

  二是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村务公开工作纳入全县目标管理体系,制订了考核验收标准和奖惩办法,加大了村民自治工作在“稳定工作,一把手工程”中的考核比重,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坚持了一票否决制度。县委明确提出:“谁不公开谁亮相,谁假公开换位置。”从而强化了各级领导责任,落实了目标任务。县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副职集中大量精力具体抓。县乡两级还成立了领导组织,组成了办事机构,为做好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是实行三级分包,三级联动。三级分包,即县四大班子分片包乡镇,乡镇领导分片包工作区,乡干部包村。三级联动即县、乡、村三级干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完成好坏,从下到上互相牵联。对工作滞后、措施不力、搞形式主义、公开效果不明显、社会秩序不稳定的村,除本村第一责任人受到处理外,乡镇包村干部受到相应的处理;乡镇哪个工作区工作上不去,除追究包片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外,亦追究乡镇领导的责任;整个工作落后的乡镇除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外,还要追究包乡镇的县级领导责任。成绩突出的实行表彰。此举使全县形成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动一级干的局面。

  四是定期督查,奖罚分明。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办公室定期召开汇报会,通报工作进度,分段召开现场会,总结经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检查验收标准,开展创优评先活动,同时在电视台举办乡镇长谈村务公开专题节目,向全县公布16个乡镇的名次,对9个村务公开、民主自治搞得好的乡镇进行了表彰,使村务公开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