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对乡镇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几点思考

2015-08-19 14: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总理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巩固税费改革的成果,积极稳妥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试点。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这场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统一思想,把握形势,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组织领导好这场改革。

下面我就乡镇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讲几个问题。

工业反哺农业: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全国解放以后,中国农村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土地改革和互助组、初级社时期。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农民翻身得解放,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第二阶段: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化时期。1956年,在合作化高潮中,推行了高级社,1958年又推行了“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化运动。1960年全国粮食产量和其他农产品大都下降到1951年的水平。农村出现了“三年困难”时期。从1961年起国家被迫采取“调整”的方针。经过几年的调整,情况刚刚好转,又在农村开展了“四清运动”,接着又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不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由于“十年动乱”,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沿。这个时期是曲折困难时期。

第三阶段,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了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制,得到了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首肯和支持,大包干责任制,到1983年迅速在全国95%以上的生产队普及开来,“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彻底被否定,亿万农民又重新获得了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和产品支配权,农民既是劳动者,又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产量、农民收入成倍增长,迅速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由于农村改革的成功,进而推动了城市的全面改革,开创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纪元。

农民的贡献与牺牲:“三个剪刀差、一条鸿沟”

中国农民为工业化、城市化积累资金,在不同时期是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大体上可概括为一句话,即“三个剪刀差、一条鸿沟”。

第一个“剪刀差”:为了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国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从农村积累了巨额的资金用于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在工业化初期采取这种办法,是正确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国工业化从农村积累资金的时间拉得太长。国民经济发展遭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延缓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推迟了工业反哺农业阶段的早日到来。

第二个“剪刀差”: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全国各地出现了建设各类开发区和房地产热,因而形成了大量圈地的热潮。中国的土地政策规定,农村的土地不能进入一级市场,建设开发区和开发房地产的用地,必须先由政府征用,然后才能进入一级市场。由于征用价格低,转手高价出售给开发商,因而形成了第二个剪刀差。这个剪刀差比第一个剪刀差大得多,积累资金更多。各地政府把圈地作为第二财政收入的来源。圈地成本低、收益高,搞了开发区、房地产,又是各级政府的“政绩”,因而圈地风屡禁不止。但是对农民来说,则失去了土地,有的变成“三无”农民,再加上野蛮拆迁,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第三个“剪刀差”:中国已有1.4亿农民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他们的工资和城市职工的工资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剪刀差。他们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却不能同城市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就世界范围来说,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廉价劳动力,凭借着我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我国的产品具有强大的竞争力。2004年中国的外贸总额超过10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达6099亿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量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具有质优价廉的劳动力优势,不仅能吸引外资到中国投资,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的工厂”。中国的GDP仅占世界的4%,但中国的经济增长占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20%左右,为世界所瞩目。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的报告指出,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不到美国的百分之四。美国每小时的工资是16美元,墨西哥约4美元,中国约为0.5美元。据2003年的统计,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3.23倍,城市居民的购买力大约是农村居民的四倍。这是就全国而言的。如果说,在国内城市职工每月工资大约1000—2000元,那么,农民工工资只有500—800元左右,差距是很大的,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剪刀差。

一条鸿沟: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制度使城镇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曾几何时,从农村积累提取资金,而把农民封闭在农村的狭窄土地上,只能从事以粮为纲的低效劳动,农民分享不到工业化、城市化的成果,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这种严格的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把城乡的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不断拉大,致使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终于形成了城乡分割二元经济结构,延缓了工业化的进程,推迟了工业反哺农业时期的到来。

城乡统筹发展:“多予、少取、放活”,关键在放活

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方略,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实行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多予”,就是要不断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如果不增加投入,“工业反哺农业”就是一句空话。“少取”,也就是“多予”。过去是向农民索取甚至是剥夺,现在是少取或不取了,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也就等于多予了。现在有人认为,国家的投入力度不够大。但是我们要考虑到,我国是一个大国,各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要量力而行。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国家投入的力度是会逐年加强的,并逐步建立增加投入的长效机制,实践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我认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任务不仅是要求国家加强“多予”、“少取”的力度,更重要的是针对当前“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继续深化改革,在“放活”上下功夫。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自国家实行分税制以后,“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县以下财政压得很紧,本来日子就不好过,许多县乡靠“吃财政饭”,甚至发不出工资,因而乡镇债务剧增。现在,乡镇机构林立,人员庞大,冗员过多,财政不堪负担。取消了农业税和三提五统(改为一事一议)后,有些乡镇财源已断,而中央及省的转移支付不能及时到位或到位不足,只能靠出卖乡镇企业或出卖乡镇合并后闲置的资产,或靠出让土地的差价,或靠借债、欠发工资来维持。根据国务院的部署,最近几年在税费改革中,湖北、安徽、山东等省已采取措施,开展了对乡镇机构改革的试点,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他们的做法大体是

1.并乡并村,减少乡、村的数目。据统计,1995年全国共有乡镇47136个,2003年减到38290个,8年间共减少了8846个,减少了18.7%。

2.精简机构。湖北的经验是,把现有机构合并成“三办一所”。“三办”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一所”为财政所,取消政协联络处,同时实行党政领导一肩挑,领导班子交叉任职。湖北的做法是党委书记兼乡镇长,副书记3人,一人兼人大主任、一人兼纪委主任、一人兼副乡镇长,党委委员有的兼副乡镇长,有的兼武装部长、组织委员等职。不仅减少领导职数,而且使班子更加精干,团队优势更加明显,既减少了行政成本,又提高了行政效率。山东省还推进村级综合改革。全省共精简村干部13.6万人。他们的做法是村级两委实行成员“交叉任职”,“联村自治”,调整村级规模,全省共减少村干部11万多人,再加上在换届时陆续减少2.5万多人,合计13.6万人,减幅达30%以上,每年可减少支出近4亿元。据湖北省的报导,乡镇机构改革后,精简人员也超过1/3以上。

3.实行“乡财县管”,按编制和预算开支,堵死随意设立临时机构、乱聘工作人员、乱开支的漏洞。加强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和财税征管工作,不断扩大财源。要管好用好国家和省级财政不断增加的投入和转移支付,以及各种专项补助的资金,规范化管理,防止截留、挪用,保证各项经费到位,使其真正发挥效益。

乡镇机构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之举。特别是精简人员是改革的关键和难点,阻力大,风险也很大,必须上下联动,精心设计,循序渐进。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必须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地闯,大胆地试。

(二)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之后的第三次重大改革。2005年全国大部分省份已经完全取消农业税,基本结束了中国以农养工,以农养政的时代,进入了以工哺农的新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走依靠农民供养乡镇的老路是走不下去了。我们精简机构、精简人员的目的,就是要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由行政管理型的政府转变为服务型的政府。现在不能再向农民伸手了,而是要为农民服务,带领农民致富。主要任务是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主要是党的扶农惠农政策。二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带领群众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兴修农田水利、减灾防灾、搞好科学种田,引导农民致富。三是放活经济。加强小城镇建设,指导和扶持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搞好招商引资;放活市场,发展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业,引导农民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引导农民组织专业化合作社或培养发展经纪人,搞活流通。四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改革力度,巩固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证机制,要加快改革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的管理体制,精简师资队伍,加强对师资和医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师资和医务人员的素质。五是依法贯彻落实基本国策,如生态环境、土地规划、计划生育等。六是加强对村民自治的领导。要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要加强对村民自治的领导,调整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领导群众走富民强村之路,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公正、公平原则,加强社会治安、信访、扶贫、精神文明(包括文化建设),发展公益事业和民间组织等,搞好各项公共服务。

(三)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对干部不能光使用不教育,对基层干部布置工作任务下达指标时,还要注意和他们研究如何完成任务的工作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任务布置以后,要不断地进行检查,要善于发现典型,用典型引路方法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善于通过总结工作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爱护基层干部、关心基层干部,要表扬先进,以先进带动后进,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切忌一棍子打死。现在全党正在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活动,在这个基础上要建立对干部管理、监督、培训的长效机制,不断促进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扎扎实实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