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015-08-06 09: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党的历史使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品格和追求。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和开化的状态,人类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就是人类政治实践所形成的积极成果,具体表现为政治意识、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发展的相对先进阶段和进步状态。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因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当比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更加进步,也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可以解释为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意识提高、政治体系完善、政治行为进步、政治发展先进的阶段和状态。然而,进步与先进总是相对的,政治文明也是发展的、相对的。同历史上任何一种政治文明一样,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有其产生、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同社会主义整体发展水平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样,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应当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基本国情的政治文明建设;服务并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政治文明建设。因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至少应当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所以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内容,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第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原则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通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及各项事业中来。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辞职制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建立干部激励和保障机制。 
  第四,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决策机制。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并对其进行监督。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能,依法行政。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体履行职能。与此同时,党的领导机关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论证制度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 
  第五,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总的要求是,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此外,维护社会稳定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下,这一点至关重要。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十六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表明我们已经初步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框架,使我们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继续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首先,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改革开放以来,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共产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既要积极推进,又要注意保持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稳定是民主政治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根本利益所在。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民主与稳定、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必须有步骤地推进,循序渐进,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任何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作法,都会阻碍和破坏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进而影响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甚至导致社会的动荡。 
  其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含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人民民主。没有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人民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就没有制度保障,现代化建设也就无法顺利进行。发扬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享受最广泛的民主,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并且依法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归根到底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不能代替人民当家作主。党和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所以,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组织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再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一个文明社会里,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按规范有序进行,社会良性运行,其功能和效益得到最大发挥,这是文明社会的显着标志,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只有以法律为依托,才具有可靠的保障,法制只有以民主为基础,才具有至上的权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的过程,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正如******同志所指出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重在制度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因为政治制度带有权威性和强制力,反映多数人的意志,一经建立对一定体系内的所有成员都发生效力。同时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点。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他进一步指出,"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邓小平的这一深刻论述,对中国现代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加快各项制度建设。这对我们的制度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建设包含了非常复杂的内容,从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来看,制度建设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加强基本制度即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制度、"一国两制"等。这些制度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对民主政治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党在坚持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制度的具体细节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基本制度,从而使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充分的自由,尊重和保障****。 
  另一方面,完善各项具体的政治制度,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具体制度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操作性强,是基本制度的具体化。在我国,如国家公务员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基层民主制度、行政公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民主选拔制度、人民举报制度、质询与评议制度、集体讨论制度、失察失误追究制度等。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可以切实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而要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具有科学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关键在于使党内民主制度化。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执政党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和发展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有两层含义:一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和发展党内民主生活,确保广大党员民主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实现;二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没有党内民主,也就难有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及人民民主。 
  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两大组成部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应先从党内民主做起,这是因为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前提。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建国以来的民主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什么时候党内民主生活正常,什么时候人民民主的发展也就正常。什么时候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人民民主建设也就受到影响,甚至受到摧残。发扬党内民主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有机结合。民主和集中是民主集中制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是矛盾对立的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不能用民主取代集中,也不能用集中取代民主,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和前提,是对集中性质上的规定和制约。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民主集中制要求所有党员不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在人格上、政治上、党规党法上,都是平等的,承担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一律平等。坚持党内民主,必须反对个人崇拜,防止夸大个人的作用。 
  只有使党内民主制度化,才能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真正的民主管理,也才能真正从制度层面确保全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我们党才能永存在生机与活力。 
  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原则 
  全球化大潮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衡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成败、得失、利弊,有一个客观而不容置疑的标准,即必须利党利国利民。具体来说,必须做到五个有利于: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而不是削弱党和政府的领导、降低其工作效率;有利于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而不是否定和瓦解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而不是分离国家、破坏民族团结,导致社会动荡和混乱;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而不是压制、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社会的倒退和人民的贫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制度,已被实践证明是十分正确和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是在坚持这些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使之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第二,必须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众多民族和人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研究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不能脱离现实进行空想式的研究,凭主观愿望采取这样或那样的举措。我们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已经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今后的政治文明建设应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方针大计和切实可行的政策。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走自己的路,这就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历史的经验证明,政治文明建设不能从书本出发,不能拘泥于已有的理论框框,不能照搬别国的做法和模式。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这是十六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提法和新精神,也是我们党更加成熟、更加开放、更加进步、更加自信的标志。应当承认,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客观存在的,重要的是如何界定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没有益的;如何判断哪些成果可以借鉴,哪些成果不能借鉴。当然,借鉴不等于照搬,即使有益成果,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柏,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第三,必须正确认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本质关系,使三者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物质文明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属于基础性建设,它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基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就失去了依托。其次,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政治实践的积极成果,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一定条件下,政治文明影响、制约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在整个社会文明中起着主导和保障作用。最后,精神文明作为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积极成果,是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产物,又是促进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可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和谐统一的,它们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因此,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兼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三者协调发展,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始终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