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形势下,民族文化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化领域的竞争,不仅表现在文化产品的市场覆盖上,更表现在文化价值观的渗透上。因此,要树立既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文化,在观念、体制、机制上要真正解决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问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坚持 社会主义 文化方向
火炬——“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号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船标——“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摘自******同志十六大报告)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的核心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我们注意到,十六大报告中在讲到文化时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相互交融,即文化、经济和政治间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一体化互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另一个是相互激荡,就是一个相互学习、借鉴的过程。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文化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份额,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建设的一个高潮正在兴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文化事来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和重要性
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加体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价值之所在。******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他还指出:要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说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利用一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全方位地吸呐人类一切先进的文化因子和精神财富,重新整合、构筑现代化的中华文化体系。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致的,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同时,还要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文化就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它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体现的文化意识,是一种超越一时一地具体经济政治问题的远虑,它与长治久安、造福万代的执政理念连在一起,与延续中华民族斯文与道德的历史感连在一起,与谋求人类完善和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连在一起。
先进文化站应该是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时刻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表达人民群众的心声。我们的先进文化,正是朝着反映时代前进的方向,表现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方向前进。******同志曾把主旋律精辟地概括为“四个一切”即“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和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这些都是先进文化的集中反映。
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紧迫性
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纽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既是广收博采、熔铸万物,又必须保持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品格。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民族文化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着发展先进文化和被西方或同化的危险。这表现出文化领域的竞争,不仅表现在文化产品的市场覆盖上,更表现在文化价值观的渗透上。
不少人认为只要中国在、中国人和汉语言还在,中国的学问和文化遗产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就必然会存在,就会被很好地继承和发展,所以我们听到了“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这样的声音。其实我们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横行而来的西方文化逐渐渗透,而且残存的部分也正在被全球化过程进一步扫荡而消失。对于另一个声音“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表示过于乐现,而认为“走向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仍然而临铲除封建主义的历史重任。”透过这两种不同的声音,而且是完全对立相反的说法,一个的共同前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确实还活生生地存在着,而且几近消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面临着重大危机,而且这种危机现象日趋严重。
如何克服文化价值观渗透对我们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要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主,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从世界广阔的视野和面向新世纪的胸怀,审视自己,发展自己;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的精神总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其次,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振奋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民族文化精品战略,努力提高民族文化产品的质量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坚决反对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国家强盛和发展,民族振兴和独立,人民幸福和尊严,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努力实践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正是优秀的文化作品,把亿万人民紧紧凝聚在先进文化的旗帜下,不断增强人们的民族意识,不断为前进中的人们增强精神力量,为现代化建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必然性
我们要时时注视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来深入思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这个重大问题。我们既有丰厚的物质文明,更要有富足的民族精神支撑,才能充满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广义的概念中,“文化”既是一种精神价值体系,又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相对封闭的存在状态被西文的坚船利炮所打破。西文列强与中国的战争既是一场军事战争,又是一场文化战争。中国人在痛苦而屈辱的失败中认识到了工业文明与现代化文化的力量与价值,西学自此开始被先进的中国人所自觉接受。中国人是从两个角度肯定并接受西学也即现代文化的。其一是认识到了不接受现代文化就要亡国灭种,学习西方的技术、经济、价值与制度是抵抗并战胜他们的唯一途径。当时所说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就包含着这个意思。其二是逐渐认识到了西学所代表的工业文明与现代文化具有先进性,体现了历史的进步的脚步,是中国所应该选择的方向。就是在这种背景与思路之下中国文化开始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艰难转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党仍坚持文化的现代立场,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文明,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使民主、平等等现代观念深入到社会最基层,使历来封建程度最深的中国农村纳入了现代国家的制度框架之中。我党移风易俗、破旧立新,使人民日常的生活方式、思想价值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建国后我党也曾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犯过从局部性到全局性、从短时段到长时段的左的错误,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我党在追求现代化的愿望太迫切了,以至于想超越历史发展阶段,最终反而走到了现代化的对立面。“文革”过后,我党根据变化了的新的形势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新方针,带领中国重新回到国际社会,回到了现代文明的主潮流,中国共产党的现代文化导向更加彰显。二十年来对市场以济的建构,对民主政治与法制的追求,对信息时代的认识,对知识经济的倡导,都表现了我党追随历史脚步的旺盛的文化活力。
要树立既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文化,在观念、体制、机制上要真正解决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坚定决心,就是要实现整个中华民族全面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进入小康社会,群众的文化消费将进入旺盛期。据有关部门估算,到2005年我国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将达到5500亿元。这就要求在发展文化公益事业,保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新形势要求我们不断适应新情况、新变化,紧跟时代,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将极大地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从而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四、结合文化工作来进行深入思考
文化工作是小康社会目标中的一修正重要组成部分,文艺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把文艺普及到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层次的群众当中去,使他们不仅在物质生活上不受困顿,在文化生活方面也是美好的,而丰富的。文艺团体和文化工作者,一方面抓精品创作,一方面做好文艺普及工作,到基层去,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了解最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从而丰富创作。文化工作还应当是面向大众、服务人民、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植根于最深厚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源之中。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来源于人民大众,服务于人民大众,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
坚持以马克思列主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只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先进文化,才能够成为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也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虽然中国目前还缺乏和发达国家相媲美的丰厚物质生活,但这里有隽永的民族文化魅力,团结一致、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将鼓舞我们再铸辉煌。正是高擎先社会主义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火炬,民族精神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十六”大又为新世纪的中国描绘出了一个极具人文精神的宏伟目标。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六”吹响的建设先进文化的号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国运兴、文运昌。新的世纪、新的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必将为伟大的文艺创作、产生提供一个丰沃的文化土壤和丰富的创作资源。相信经过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不懈的努力,反映时代的精品力将将不断涌现舞台荧屏,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讴歌颂德,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必将呈现出群星璀璨、百花争艳的大好局面,也必将创造出更加灿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