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 城市科学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要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律及要求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继承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等几个重大关系。
【关键词】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决定,提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命题,形成了我党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拓宽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建设、怎样建设、建设什么等问题的认识视野,而且也对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理念、思路和要求。
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其任务更为繁重。树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理念、正确对待利益调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适应国际化要求提升公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等都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从构建和谐社会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大创新的力度
(一)构建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社会和谐”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这就从新的视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条主线,因此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和实践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要求。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我们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着眼点,为我们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围绕科学发展观这条主线,思想政治工作要大力宣传倡导科学发展的理念、思路、措施和办法,增强全党全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要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标,科学处理尊重人、教育人、服务人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政治工作,彰显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和优势之所在。
其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教育,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挑战。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创新和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教育,形成全体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另一方面要在理顺、协调关系,推进依法办事,改进工作作风,建立诚信体系,加强沟通与监督等方面,积极探索新办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再次,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全球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文明”、“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反映其发展水平以至发展后劲。在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同时要注意大力宣传普及基本礼仪知识,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中华民族的良好形象,促进和谐世界发展。
最后,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付诸实施、变成现实,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直面并切实解决各种社会矛盾,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强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积极探索新路子,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分析和对待形势、大局和困难,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
重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说服、劝解等功能,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思想舆论氛围。
(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优势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济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党的重要政治优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对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新的期待。
首先,期待思想政治工作在增进全社会团结和睦、激发广大人民创造活力、参与建设和共享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分享。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人们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要保护和鼓励创新,倡导和支持创业,营造和共建共享和睦和谐。
其次,期待思想政治工作在协调各职称考试吧www.zclunwen.com方利益、维护群众利益上发挥更突出的作用。在当前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各种利益主体并存的社会格局中,经济和社会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人民群众反应强烈,这也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新情况和新挑战。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主动拓宽、积极创新,比如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联系群众制度、搭建快捷有效的沟通平台、建立快速反应和及时调处反馈的工作制度等等,更多地研究和运用民主的方法,采取综合手段来协调各方利益,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并最终保护和激发人民群众共建和共享和谐社会的积极性。
再次,期待思想政治工作在丰富文化生活、推动先进的和谐文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猛增长,求知、求乐、求美、求健康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个性化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愿望也更加强烈,而我们能够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目前都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深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需要,这种情况在社会基层尤其突出。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大服务和扶持的力度,支持和谐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自身适应学科和形势发展、与时俱进的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之所以能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如此巨大的作用,就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结果。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不断进行创新。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工作对象的变化,不断拓宽新的内容,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比如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需要我们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关注热点的转移以及一些新问题的出现,需要突出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人们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发展状况,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区别情况,有的放矢,既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又解决工作和生活实际问题。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要跟上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的普及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影响力。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互联网和手机)的广泛运用,为人们的交往、交流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渠道和手段,对人们的思想、学习、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研究新情况、运用新手段、创新内容和方式方法,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牢牢占领主阵地、掌握主动权,保证其优势的发挥。
二、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需要把握若干关系的理性思考
(一)科学把握和谐社会规律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离不开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基于这一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前进方向,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文明进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另一方面,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只看到社会主义“应该怎么样”,而忽视了初级阶段“只能怎么样”,必须坚持以当前的实际来科
学统筹社会经济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着力点是加强民主法治、维护公平正义、倡行诚信友爱、激发社会活力、促进安定秩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种社会实践。而无论从理想目标来说还是从实践过程来说,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因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其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人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为我们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更大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发挥和创新是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进行的,不能脱离或违背其规律和主旨。
基于以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其关系的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首先必须进行理念的更新,并将新的理念贯彻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实践的方方面面。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而言的,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以人为本”的“本”,是指“根本”,强调与神、与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另外,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规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贯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一条主线,也体现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和实践之中。思想政治工作是人对人的工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同时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定和需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人作为手段,强调对人的塑造、制约和改变,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往往把思想政治工作理解为对对象的“管理”或“管住”对象,这种理念严重限制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范围和工作效果,甚至违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破除旧的观念和不符合社会和谐的观念,要通过改革实践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促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成为自由、自主、自觉的人,推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在实践中,要克服只在社会发展中某些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或只在社会发展某些时期坚持以人为本,只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枝节问题、表面问题、局部问题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片面的人本观;克服只把人作为手段,只是以客体的或直接的形式来看待人和理解人,使人消极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工具性的人本观;克服无限放大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无视其他物种生存、本位主义、物欲至上、漠视或淡化法制等极端的人本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以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它把人本身当作成就,把发掘人的潜力潜能,使人变得更有价值、更接近于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作为至高无上的目标。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形成促进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其次,要强化“科学发展”和“和谐共建与共享”的意识。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内容,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确立的新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既要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又要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二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要加强研究和实践,在继承行之有效的传统方式方法的同时,要大胆借鉴其他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和积极吸收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三是要注重建立和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体制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四是要积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制度,包括队伍、资金、评估和组织措施等。建设和谐文化,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其重要的支撑力量。而和谐理念是和谐文化的内在本质,是创新、享有和谐的思想基础
、前提和动力。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制度的和谐以及人与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达到这种和谐,必然要求人们的思想观点和谐、行为方式和谐。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用“和谐”的思想方法认识矛盾、化解矛盾,要充分尊重、支持和肯定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发挥各行各业以及全体社会成员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作用。
(二)科学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继承,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各自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继承,是保留事物延续其存在的肯定性因素,继承的同时,也包含着放弃,即放弃促使事物走向灭亡的否定性因素。当继承下来的肯定性因素不足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壮大的时候,创新便是必须开掘的不竭动力了。创新是从继承的遗产中没有的“无”中,通过发明,生出“有”来,或者,是从继承的遗产中的“有”中,通过创造,使之“优”化。创新的前提是继承,没有继承,就无所谓创新。任何创新,都是在既有的历史基础之上进行的。创新是一个有限与无限相统一的过程,某一个特定的即有限的创新之后,紧接着的,是在这个特定的、有限的创新基础之上的创新之创新。继承本身不是创新,但是如果没有继承,就不可能创新。创新,是在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趋势上,对于前人或者今人已经经历过的一些过程的跳跃。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创新要以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以经济、社会与环境相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前提。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以及理论上的不断总结和提炼,形成了系统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思想政治工作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人心,既保证了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又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前所述,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对象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在处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继承的关系问题上,首先要充分研究和认识我党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优良传统和理论原则,大力传承和弘扬那些科学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法等。比如在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面,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倡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和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等;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方面,必要的理论灌输和正面宣传引导、深入群众做过细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关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等等。其次要针对新情况新要求,积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在探索和实践中把工作做得更好。要不断拓展和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充分体现时代性要求和实践性特征。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看,思想政治工作要将和谐的身心与人格、和谐共生的新型人际观、和谐的生态自然观、和谐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纳入视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开放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激发人们内在的精神动力和个体责任感;要体现和宣传平等、尊重、协作和友爱的精神理念,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和谐共生的新型人际关系观,保持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协调;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自然观,通过对和谐的生态自然观、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等的宣传和强化,引导人民群众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实践中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树立科学的环境友好观念和生态平衡观念,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协调发展和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统一的理念,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要大胆实践新模式,在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以求实效。要改变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灌输的单向运行机制和做法,淡化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界限,克服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被动性、服从性和落后性的预设,建立起主客体平等、双向互动的多途径沟通交流机制。要加强实践体验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国情民情体验等具体活动,解决人们的态度和信念问题。主题教育活动是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中备受青睐、成效卓着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精心策划和组织好主题教育活动,不仅能扩大思想宣传工作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而且能更好地吸引广大群众的参与,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互动,有效地激发群众的主体性、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创设主题教育活动,要注意内容与形式、任务与过程的统一,既要有鲜明的主题和明确的任务,又要注意贴近群众,善于采用群众喜
闻乐见,同时又能抓住受众心理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形式;要及时为主题教育活动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努力营造主题教育活动的浓郁氛围,激发群众对活动的心理期待;要结合地方或行业特色,依托群众组织的影响和优势,最大程度地调动起主题教育活动之受动者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主客体双方的互动,最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之目标。
(三)科学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自主创新与学习借鉴的关系
主动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国外的先进文化、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途径。在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日,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之中,研究和学习借鉴国外的文化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对启迪我们的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共产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事实上,当今西方各国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国家纷纷将德育改革提高到关系国家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并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实践,不少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多管齐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在这个以“自由”为核心观念的国度里,爱国主义无疑是凝聚人心、稳定社会的一面旗帜,因此,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面对国旗的宣誓、对有益于国家利益的杰出人物的彰显和纪念等日常无时不在的渗透,孕育了国民强烈的爱国热情。
发挥所有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比如美国学校里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要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出回答: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们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在大学中,关于价值观教育的举措也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渗透性的教育和工作方法,运用灵活、效果颇佳。社会和教育者隐蔽教育目的和意图,通过间接、暗示、迂回、熏陶等方法,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影响。比如特别重视文化的熏陶,通过博物馆、纪念馆、庆典活动等再现其价值观;强调德育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规范来优化教育和社会环境;注重技术层面的工作,比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分解,用“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国民精神教育”、“历史教育”等来代替。这种将无意识教育与有意识教育的巧妙结合的方法,真正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产生了较为显着的效果。
学习借鉴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具有开放性,要结合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坚持自主学习,即以谦虚、开放的精神和态度,科学、能动、批判地分析和吸收国外的东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习借鉴是为了促进我们的工作,因此学习借鉴的同时,要有自主创新意识,注重对外来先进做法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注重实践和应用,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戴木才,霍季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2).
欧阳坚.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4).
韩斌.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潘志红.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2).
******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
【作者简介】周国华(1964—),男,苏州大学城市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