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劳动者素质不高。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西部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数占在业人口数的比重为 3 9. 5% ,高出全国平均 8个百分点 ,高出东部地区 1 1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聚居区 ,文盲、半文盲比例远远高于汉族地区 ,西藏的文盲和半文盲人口比例为 6 1 % ,青海为 42 % ,甘肃为3 2 % ;西部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东部地区 ,仅相当于东部地区八十年代水平 :内蒙古、青海、宁夏、贵州、云南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 5. 72年、4. 41年、4. 87年、4. 1 5年、4. 1 4年 ,而东部地区为 1 0 . 8年 ;西部地区小学毕业生约有 1 0 % -1 5%离开学校 ,初中毕业生约有 50 % -6 5%离开学校 ,职业学校平均在校生仅有 6 2 0人 ,低于东部 83 0人的规模 ,每万名人中普通中专和职业高中在校生只有 58人 ,东、西部比例为 2∶1 ,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西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制约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才总量不足 ,尤其缺乏高层次人才 ,在就业人口中高层次人才的比例明显低于东部 ,西部地区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人员仅 92人 ,还不到东部地区的 1 / 1 0 ;全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中 ,只有 1 5%集中在西部。[2 ]
3、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人才流失严重。相对于东部地区 ,西部的人才资源较缺乏 ,但有关资料却显示 ,西部大省四川现有科技人员 1 50万人 ,居全国第一 ;陕西有自然科学研究人员 47万人 ,各类科研机构 1 0 76个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81 . 5万人 ,并拥有普通高校 40所 ,1 0所军事院校 ,不论是每万人拥有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 ,还是高校教学科研综合实力 ,都在全国居于前列 ,在西部地区居于首位 ;西安、成都、兰州三城市的人才密度 ,仅次于北京、上海。但由于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资金缺乏 ,又阻碍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导致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据调查 ,西部省区有约占 1 / 3的科技人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目前有 3 44万专业技术人才处于闲置状态 ,相当于全国 3年的大学生培养量。在沿海地区和经济特区的强大吸引下 ,西部地区的人才普遍存在着“孔雀东南飞”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现象 ,特别是一些年纪轻、职称和学历高并且有很强竞争力的科技人员占很高比例 ,据深圳市提供的数字 ,仅贵州省在该市就有 1 5万人 ,相当数量的人属于中高级人才 ;兰州大学是甘肃省的最高学府 ,但这些年 ,学校每年都有 2 0 -3 0名博士生和副教授被挖走 ,而每年留校和引进的人才则屈指可数。西部地区教育不发达 ,劳动力文化素质低 ,观念陈旧 ,劳动力人口过剩 ,人才大量流失 ,科学创新能力薄弱 ,从而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西部开发涉及资源、生态、环境、水利、能源、交通、通讯等各个方面 ,但最重要最迫切的是科学技术与人才。纵观当代经济发达国家 ,如美国、日本、德国等 ,其发展的关键不在于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 ,不在于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或资本存量的增加 ,而在于对人的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因此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提高整个西部地区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生活基本技能 ,把人口多的包袱变为经济振兴的动力 ,是西部开发的首要任务。
人力资源的开发包括教育、培训、配置等多种方式 ,针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 ,搞好西部大开发 ,最终还是要靠西部自己 ,要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通过各种手段加快人才培养步伐 ,加强对潜在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对已发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结合实际 ,笔者认为搞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第一、加速发展各类教育 ,培养全体公民吸收知识的能力 ,提高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和******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为指导 ,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使西部教育的总体水平有新的提高。
(1 )加强基础教育。西部地区适龄失学儿童多 ,升学率低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发现 ,人口增长率每下降一个千分点 ,儿童入学率提高一个千分点 ,两个加在一起就可以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 0 . 7% -1 . 2 %。因此 ,各级政府要从战略高度 ,认识加快西部地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国家对西部最优先的投资应是对教育的投资 ,要增加中央财政扶助的力度 ,要提高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 ,提高教育经费的人均占有水平 ;继续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 ,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在巩固、提高已有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扩大九年义务教育的覆盖面 ,全面提高教育水平 ,要力争在 3 -5年内实现普及基础教育目标 ;提倡东部沿海大中城市以多种形式帮助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的孩子上学 ,对西部学校建设予以支持 ,加大实施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以及西部地区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农区学校工程的力度 ,保证所有的儿童和青少年获得基础教育。
(2 )加速普及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 ,运用多种机制 ,大力发展各类型的中等职业教育 ,要依靠政策手段 ,在政府统筹下 ,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要努力使初中毕业生都有条件继续学习、接受高中教育、职业高中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机会 ;政府应通过组织对口帮助等倾斜政策增加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投入 ,调整教育培养结构 ,在农村发展与农业生产和乡村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职业教育 ,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普及率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抓好成人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科设置、课程建设都要进一步面向大开发的需要 ,要适应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并切实办出特色 ,以满足大开发过程中特别是初期阶段对各类中等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的需求。
(3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要改变目前一些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科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不配套 ,严重脱节的现象 ,应积极合理地发展高等教育 ,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 ,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通过高校布局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调整 ,进一步优化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 ,设置西部开发所急需的专业 ,走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道路。在每省重点办好一所高校 ,扩大东、中部地区高校在西部地区的招生规模 ,尽可能多地培养少数民族各类专业人才并建设西部地区远程教育体系。
第二 ,稳定、用好西部现有人才 ,发挥他们最大能量。西部地区人才是不多 ,但比总量不足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 ,有限的人才并未得到有效的使用。因此 ,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将从盘活现有人才开始 ,通过多种方式 ,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这就要求 :
(1 )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制定好的政策 ,造就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各级领导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 ,不但要“善将兵”,而且要“善将将”,一定要爱才、识才、用才、护才 ;要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 ,建全竞争机制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 ,从僵化的人事制度解脱出来 ,引导现有科技人员 ,根据自己的自愿、专业、专长 ,向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岗位流动 ,减少机关、事业单位里的人才积压浪费现象 ,凡有一技之长者 ,都应流动到急需的岗位上去 ;努力创造一种使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 ,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环境 ,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积极性 ;尽快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提高西部地区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水平 ,逐步使之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改变“孔雀东南飞”现象 ,必须实施对人才的待遇倾斜政策 ,在工资晋升、专业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
(2 )建设西部人才资源开发基地和设立专项人才基金。西部各省、市、自治区要利用有利条件 ,建设人才培养基地 ,特别是重庆、西安、成都、兰州等高等学校和人才密集的大城市 ,要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人才高地 ,成为西部人才聚集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带动周围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经济科技发展 ;西部设立专项人才基金 ,通过人才的激励政策 ,培养造就一批学术精英 ,一批科技之星。一方面可以发挥这批科技之星的潜力 ,进行一流的科研工作 ,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榜样激励作用 ,在西部形成一种科技上“追赶”态势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3 )实行西部人才的第二次开发。统计资料表明 ,西部现在 42 . 2 %的正、副教授到 2 1世纪初都要退下来 ,另外还有 50 %的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正副研究员和正副主任医师也到了退休年龄 ,这使得短缺的西部人才雪上加霜。[2 ]面对这种情况 ,可借鉴国外老年人开发的成功经验 ,如日本 ,比较重视让这批人发挥余热。在西部实行人才的第二次开发 ,对一些急缺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采取返聘或延长退休年龄进行再开发 ,但这需要老年人专项保障资金来同步搞好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服务管理体系 ,来提高他们的待遇 ,使他们更能充分发挥余热。
第三 ,制定相应政策 ,吸引人才 ,推动人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西部的发展除留住本地培养的人才外 ,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人才为西部工作。引进人才是解决西部人才不足的又一重要途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 ,究竟该如何吸引人才呢 ?
(1 )积极制定有利于西部地区吸引人才的政策。西部在物质待遇上难以比东部优厚 ,在政策上却可以比东部优惠 ,政策的导向对吸引人才有重要作用。西部地区可以借鉴东部地区引进人才的方法 ,大开人才进入西部的方便之门 ,如改革户籍管理制度 ,对到西部工作的各类人才 ,实行户口不迁、身份保留、来去自由 ;户口迁入西部的 ,由政府提供一次性安家费用。依托西部开发重点任务和重大建设项目 ,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吸引人才 ,可不转户口 ,保留原工作单位 ,在职务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调整等方面 ,与原单位同类人员享有同等待遇。支持其它地区人才以兼职、短期服务、承担委托项目、合作研究、技术入股、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参加西部开发。
(2 )建立人才流通机制 ,鼓励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人力资源流动的结果是使人们走出封闭的天地 ,找到较原先更能发挥能力的岗位 ,活化人力资源 ,从而有利于人力资源潜能释放 ,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积极开展东西部人才余缺调剂、对口支援工作 ,制定灵活的政策措施 ,鼓励东部地区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 ;要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 ,把西部地区的人才送到东部地区对应的企业、政府机关及相关单位进行学习培训 ,包括短期考察学习、中期挂职学习、长期干部交流。要正确把握人才流动 ,使他们在沿海地区开阔眼界 ,接受市场经济的锻炼 ,逐步转变观念 ,成为西部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骨干和能手 ,还应为西部人才创造更多的接触外界的机会和条件 ,如 :举办一些针对性很强的培训班、送骨干到国外考察学习等 ;鼓励西部机关、事业单位的各类人才向企业和农村转移 ,支持他们创办企业和社会中介服务事业、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进行技术推广、承包经营和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 ,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跨世纪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 ,就是要全面推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要想高起点地发展西部经济 ,第一要素就是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 ,首先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加强现有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 ;加强后备劳动者的技术教育 ,普及法定义务教育 ,大力发展中、高等教育 ,加快人才的培养 ,还要制定有效的政策 ,解决人才外流的问题 ;采取措施 ,吸引人才等 ,为西部的开发作好先行条件。
参考文献 :
[1 ]梁裕楷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 1 999. 3 4, 2 6, 1 0 9.
[2 ]吕发成 ,马洪滨 .理性的思考 [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 0 0 0 . 2 1 9, 2 2 7, 2 3 1 .
[3 ]****** .坚持因地制宜真抓实干 ,更好地推进现代化建设 [N].人民日报 , 2 0 0 0 - 0 3 - 0 6(1 ).
朱基 .政府工作报告 [R].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 2 0 0 0 - 0 3 - 0 5.
西部大开发战略干部读本 [M].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2 0 0 0 . 2 0 1 - 2 0 2 , 1 56.
西部开发急需哪些人才 [N].人民日报 , 2 0 0 0 - 0 2 - 2 9第 3卷第 3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