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这样论述的: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 智慧的结晶。
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 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总结建党二十四年经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现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中央建议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作出这个决策,表明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 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 和心愿。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 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 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 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一九七八年邓 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 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 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 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 书。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 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 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 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在走向新世纪的新 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 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 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 ,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我国社会主义在 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 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 全搞清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 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二十年的历史性转变,就 是逐渐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这个进程,还将在 今后的实践中继续下去。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 的科学判断。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 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 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能不认真 对待。邓小平理论正是根据这种形势,确定我们党的路 线和国际战略,要求我们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墨守成规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 的时代精神。
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 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 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 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 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 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 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 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 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 、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 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中华民族的独 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把毕生心血都 献给了中国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 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这个理论,集中体现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着作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 文献中。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 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 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 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 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 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 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整 风时就强调:“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 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现在提出用邓 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提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就是发扬这个优良传统。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 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 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 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在当代中 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 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 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 帜。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恩格斯曾经深刻指出,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生活本身所产生的。作为科学思想体系的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厚的客观基础和主观条件的,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所作的十四大报告在系统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后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 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这段论述全面地说明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基础、现实根据、思想渊源等客观条件以及主观条件,深刻地提示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任何一个伟大思想体系的产生,都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都反映着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在其名着《哲学的贫困》中有句名言:“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得出如下结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 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不同的内容。”与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体系的产生一样,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了有着自己特定的时代背景。当世界历史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列宁分析了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指出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并提出了两个十分重要的观点,一是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十是战争必然引起革命。那个时代的世界主师或基本特征是战争与革命。十战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进入了一个不同于战争与革命时期的新的历史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具体表现在:一战后40多年,西文国家之间无战争,世界范围内保持出相对和平;二是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力是长期竞争共处,在世界范围内不存在无产阶级直接革命的形势;三是国际竞争的重点日益人军事转向科技经济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四是维护世界和平谋求经济发展成为世界主潮流。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世界范围内的众多矛盾,阳围绕着和平与发展这个主题展开的。邓小平正是从这种世界格局的变化出发,以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当代世界的矛盾和问题做了深刻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着名论断,认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不开中国。邓小平正是以此为立论的基础,以这种时代眼光和世界历史眼光思考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发展思路,从而形成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可以说,对世界历史主题变化的深刻把握和准确判断是邓小平理论得以形成的时代根据,也使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基础:
邓小平理论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也是在总结和借鉴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创立的。对正把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基础。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都照求我们:要使社会主义充满微型机和省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牟社会主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头30年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然取得过的辉煌的成就,但也发生过严惩的曲折,甚至出现过“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曲折。究其原因,人根本上年,就是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建国以来特别是1956年以后党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所的一切积极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正面的历史经验。过去探索中的错误则人把面提供了经验教训。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人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人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事实上,纠正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正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契机。正是在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和开放的问题。他指出,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挥。又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同时他还明确指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除了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的这些重要思想构成了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根据: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根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新的社会实践,二是人民群众 体的理论需要。就前者来说,邓小平理论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鲜经验进行总结的最新科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初中中,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理论原则、发展战略和指导方针,初步地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框架。就后者来说,邓小平理论是对人民群众迫切理论需要的积极回就。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着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一切划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他还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这些话的深刻性在于向我们表达了这样一条真理:任何理论的产生和在实践中的实现,都与人们的需要特别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有关。正像毛泽东思想是适应中国民主革命的客观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样,邓小平理论也适应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是邓小平对人民群众的迫切理论需要而做出的积极回就。中国当代社会的明显特点,就是底子薄,基础差,生产力低,商品经济不发达,科学文化落后,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建国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党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曾做过艰辛的探索,成绩巨大,但教训也极为深刻。当历史列车把中国带到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迥国社会如何向前发展的问题又十分突出地摆在大家面前:中国的国情到底有什么特点,中国社会到底处在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那个阶段上,社会发展的目标、动力、战略到底应当怎样认定等。在指导我们实践的原有的理论已推去解释力的情况下,这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迫切需要人理论上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回答,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实践的需要呼唤着新理论的诞生。正是在这促历史背景下,形成了指导中国实践的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思想渊源:
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邓小平理论“必须首先人已有的思想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起着先导的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善于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特别是经典作家思考社会主义的方法,都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论依据。如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假设,但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却变成了现实。邓小平理论就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东主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正是抓住了马恩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关于吸收资本主义一切文明成果发展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这一关键问题,结合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再如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较好的思路,邓小平对此十分重视。他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很多睥,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理论中的许多思想显然受到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启发。党和毛泽东在领导全国人民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和主张,尽管这些思想和主张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有的甚至是一些火花,但却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思想理论基础。邓小平一方面没有丢掉老祖宗,另一方面又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 ,立足于新的实践,用新的思想观点去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正如邓小平自己所言:“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 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人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把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第十资革命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在总结党和人民伟大初中经验和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这个领导集体的成员特别是其中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这个理论的形成都做出了贡献。而做出了最重要的历史性贡献的是邓小平。以******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中推动邓小平理论不断向前发展。所以党的十五在一方面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又强调邓小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之所以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并不是偶然的,是同他长期人事革命实践 活动的经历和崇高品格分不开的,邓小平那样漫长曲折的“三落三起”传奇式的革命生涯,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他那种好学深思的品格,练就了他无比深刻的敏锐的力;他那种坚强的性格和宽阔的胸怀,熔铸了那伟大人独有的风范。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起点。这是因为,这次标志着新时期伟大历史转折的开始,也标志着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始,因而,也反映了这个历史过程并指导这个历史过程的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开始。但是,必须明确的是,这个历史起点并不是突如其来的,1975年的全面整顿则是邓小平理论诞生前的直接酝酿。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着手进行全面整顿。他一再重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大局,要求全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他以整顿为纲,通过抓好和方面的治理整顿,开始逐步纠正“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各种混乱和错误。他为生产力正名,要把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和真假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整顿虽然没有也不可能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人根本上错误了,但可以说,全面整顿的指导思想人总体上同当时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大革“的指导思想对立起来了。人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新指导思想就要诞生了。这为以后粉碎“四人帮“、否定“两个凡是“,为党的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做了一定准备。正如后来邓小平自己所说:其实,拨乱反正在所不惜975年就开始了。那时我主持中央党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时的整顿也就是拨乱反正;说到改革,其实在所不惜974年到时候975年已经试验过一段。那时的改革,用的名称是整顿,强调把经济搞上去,首先是恢复生产秩序。凡是这样做的地方都见效。...改革是很得人心的,反映了人民的愿望。粉碎“四人帮“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了以发展生产力为全党全国的工作中心,改革者重新发动了。因此,总的说来,尽管在所不惜975年邓小平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但这些思想都在酝酿和萌芽之中了。人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理论利以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政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2月至1982年9月)在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主题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徘徊,拉开了全局性的拨乱反正弃,并人原则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在会议前夕邓小平所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后》的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十五大把这篇讲话看着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毅然停止使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和“以阶级斗争为纲 ” 等口号,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次会议后不久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邓小平又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这两篇重要讲话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所阐述的重要思想标志着新时期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开始具备雏形。在这之后我们党继续推进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上的拨乱反正,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和讲话,比较全面地阐发了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惊、关于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于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关于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观点。在拨乱反正基本完成的基本上,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他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人来不能利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利出的基本结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邓小平理论的主题的提出标志着这一理论开始形成。
第二阶段:在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深入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并初具轮廓 1982年9月到1987年10月
党的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逐步利以全面展开并向深度推进,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发然要求思想解放的深入和理论思考的深入。邓小平基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先后发表了《一心一意搞建设》、《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重要谈话,从理论上概括和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提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被邓小平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文件,其突出的理论贡献,就是开始突破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由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这是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先导。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门中全会通过《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思想,为邓小平理论体系充实了新内容。在此基础上,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深入研究了我国的国情,明确提出和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以此为依据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系统地分析和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构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并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措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三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形成。
第三阶段:以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体系 1987年10月到1992年10月
党的十三大以后,邓小平进一步总结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对邓小平理论充实了许多重要观点。尽管这一时期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发生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但党的基本路线和十三大,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动摇,在国际局势剧变中党中央按照冷静观察、觉着应付的方针,坚持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上。十三届四中全会选出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继做出了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定,关于加强同人民联系的决定,善于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善于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等一系列重要决定。这些正确的在决定保证了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这个谈话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以及面临和挑战的基础上,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大以来,围绕改革开放过程中姓“社“姓“资“等问题所展开的思考和探讨,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了新的深刻的概括和总结。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新概括,关于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了是解放生产力的新概括,关于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的新概括等。这些都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理论上做出的新回答,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大会依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并对邓小平理论体系做了市度的概括。******代表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对于统一全学号全国人民的认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推动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的进上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阶段:在整体推进和攻坚阶段的改革开放新实践中,邓小平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 1992年10月到1997年9月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把改革开放的伟大初中推进到新历史阶段。在改革开放的整体推进过程中,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如加强和改善宏观的艰巨任务、改革与发展两大题、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买方市场的形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啬和再就业、知识经济的崛起等等。和种矛盾相互交织,而且不断发展变化,形成极其错综复杂的宿舍矛盾综合体。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运用邓小平理论观察形势,分析矛盾,审时度势,显示出卓越的驾驭全局的领导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运用和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不仅郑重地做出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历史性决定,强调要在实践中继续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而且十五大善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一系列重大决定就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运用和发展,十五大是创造性地运用 邓小平理论的光辉典范。
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五大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20年的历史转变,就是逐渐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这个进程,还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下去。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等,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正是根据这种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墨守成规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
第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因此,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