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三重逻辑

2023-12-08 11: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13个“坚持和完善”,为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提供了认识和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全息图景”。其中,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创新,标志着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显著优势,需要立足我国国情,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聚焦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三重维度来理解其丰富内涵与内在逻辑。


  关键词: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重逻辑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制度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制度形成的基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决定了其他制度的基本形态。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是了解其他制度的一把钥匙。因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制度体系中长期的、稳定的部分,对经济制度属性和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是决定其他一切制度的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三项制度并列,形成了“三位一体”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系。


  一、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历史逻辑


  (一)单一公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1949年—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资本收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国家经济发展有了新的变化。经过了三年时间的恢复,彻底打破了三座大山统治的所有制关系,建立起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而且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1953年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阶段向社会主义阶段的过渡。直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以单一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二)突破单一公有制经济制度实践探索(1978年—199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标志着我们开始对基本经济制度进行重新审视与探索。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是在我们党的文献中,第一次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说明所有制结构,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补充的思想。十二大报告的理论开启了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探索之门。1982年首次以宪法形式确立了个体经济和外资企业的法律地位。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基础。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夯实了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并鼓励它们发展,是对传统所有制结构的重大突破。


  (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1992年—2002年)


  1992年,党的十四大在所有制和基本经济制度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对公有制企业改革的目标、方向和步骤、方法都做了规范,加速了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1999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


  (四)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中不断创新完善(2002年以后)


  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地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下日趋完善。实践证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个重要标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表述,从单一所有制理论发展成为“三位一体”的完整制度体系。


  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逻辑


  (一)关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思想


  马克思说:“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论题,也是马克思分析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立足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重要体现。


  (二)关于经济制度的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没有对经济制度范畴给予明确定义和系统研究。但对经济制度的相关研究却非常丰富。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重要理论依据。


  (三)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立足我国国情提出来的,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尚处于初级阶段”。这个论断,一方面说明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说明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因此,目前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特有的。


  三、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实践逻辑


  (一)理念: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既契合发展实际,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涵。创新、協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引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魂”。只有紧紧抓住新发展理念,才能使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强健,必将指导我们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发展理念解决了新时代为什么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五大发展理念实际上孕育了一个发展的动力系统,新时代发展靠什么,就是靠这五大发展理念滚动形成新时代发展的发动机。如果把发展经济比作做蛋糕,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创新发展是解决怎样将蛋糕做大;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是怎样把蛋糕做好;而共享发展是解决怎样分好蛋糕的问题。这五大发展理念有起点、有终点,构成了一个有动力、有目标,同时又有过程描述,构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新时代该如何发展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式、发展途径的动力系统。


  (二)主线: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从国内来看,主要是结构性问题。解决这一矛盾,必须进一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来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中,从“三去一降一补”到“破立降”,再到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既要巩固已有成果,又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还要提升产业链,要使得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从实践看,“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已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当下的遵循,是解决经济发展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是目前和今后经济工作的主线。作为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创新,其主要目的是要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特别是目前国际疫情爆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之下,必须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让“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各司其職,发挥好各自作用,推动经济稳中求进。


  (三)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我国跨越关口、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的迫切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战略支撑;以“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为内在要求;以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为必要条件;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制度保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复合的整体,涉及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要把中国从经济大国发展成为经济强国。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与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不断完善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


  (四)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其中,主体是质量变革,主线是效率变革,基础是动力变革。在资源约束、环境压力加剧、人口红利逐渐减弱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之下,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之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对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新概括,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新冠肺炎疫情犹如一只“黑天鹅”打破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说是一次大考验。在经济方面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严峻复杂,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更是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显著优势,以此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巩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特点和趋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淄博市按照新发展理念,一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部署要求,从产业、科教创新、金融、改革开放、文化、生态上多点赋能,为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注入新能量。二是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攻坚年”部署要求,提出实施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退出了“十五大重点改革攻坚事项”,以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攻坚带领新的突破。三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指示要求,启动功能区调整,推动淄博城市能级、品质、活力不断提升。以超常规的举措来实现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


  参考文献:

  [1]逄锦聚,等,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教学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2]葛杨.新时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发展与完善[J].当代经济研究,2019(8).

  [3]于国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9(10).

  [4]李太淼.要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3):1.

  作者简介:于菲菲(1982—),女,山东淄博人,中共淄博市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及金融理论与实务研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