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管理问题研究论文(共4篇)

2023-12-11 04: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不仅是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达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在实际教育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由此带来的新挑战,使学生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述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就已经提出了,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不断的丰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总体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等基本原则,促使社会发展中的各个因素之间协调配合,平衡稳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包含的范围很广,它包含了社会发展中的各个因素,所以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需要考虑全面。


  (二)和谐社会特点


  现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的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等作为和谐社会的主要特点,已经深入人心。实现民主法治,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体现,加强民主法治的建设才能促进社会的规范化。而和谐社会公平公正的特点是为了协调社会更方面的关系,主要可以解决人民的内部矛盾。诚信友爱则主要表现为社会道德的规范,民众关系友好,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一)对学生发展的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上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知识水平和思想素质水平都很高,思维活跃,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快。但由于他们社会阅历少,缺少经验,对事物的认识偏偏不全面,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的重要建设者,加强对其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正确认识到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总的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三观的正确确立,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使其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合格的建设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专业素质上,我们更加注重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而思想政治观念是一个人的灵魂所在,体现人的内在价值,所以高校为了实现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该与社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教育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客观的看待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应做到以人为核心,正如胡锦涛同志在思想教育会议上所说,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应该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展开,尊重学生的思想认识,对于不同精神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引导,时学生在被教育中学会自我教育,认识到自己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肯定自身价值,提高自身修养。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形成校园特色独特的文化氛围。而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思想基础;而反过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大学生正处于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感受到和谐校园的独特魅力,加深对“和谐”的深刻理解,这种思想氛围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三)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大力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不断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说,解决实际问题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为人接受,就要真正要到以人为本,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问题以及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给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保障。


  四、结语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思想政治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是当代思想素质极高的一类人群,其肩负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加强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现状,不断更新观念,加强教育,使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增强其责任意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刘锦锦

  第2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政府管理问题研究


  一、優化政府职能


  (一)准确定位政府


  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问题。对于市场中存在的交错无章的利益关系问题,政府应摆正姿态,扮演一个合格的“裁判员”和“服务员”的身份,而不要去充当“运动员”身份。政府要有理顺利益关系、消除利益矛盾、健全利益体系等作用,绝对不可以为了一己私利去干涉利益分配问题。


  (二)转变政府的职能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前提下,在坚持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根据已有的系统和方法,转变政府的职能,将政府的各职能部门承担的职责和拥有的权利区分开来。要减小党的直接领导范围与权力,增加党的间接领导范围与权力,让党成为一个政治上的总领导者,以提高党的政治地位,充分发挥党在法制建设和国家大方针制定中的作用,相关的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治地位也会提高,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在政治方针决定中的作用。通过对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政府可以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企业、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市场的作用。对此,一些地区的政府踊跃实践和探索,选出企业中优秀的中层干部,调任到政府部门就职,这样就可以切身感知市场中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政府,促使政府不断优化职能,使政府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二、依法行政,追求民主


  在社会新形势下,政府不得不将各种规章制度、程序以及决策等都像商品一样一一成列出来,政府保持公开透明的态度,让公众看得见,摸得着,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政府不应该参与利益关系以及司法问题,政府应该始终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严格依法行政,崇尚民主法治。政府不应该有官本位和特权的思想,将各种规章制度予以公示,构建“顾客是上帝”的“超市政府”的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就是公平公正,要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得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把握好尺度。


  一定程度上讲,制度和法制是我国行政的一种行为准则,因而政府行政要始终贯彻制度化、法制化,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是,制度终究是一种管理社会国家的一种约束方法,制度服务于政府进行公共管理,因此,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将其落到实处。然而目前我国不少政府管理制度处于空想状态,因此,将管理制度落实是我国政府需要加强以及奋斗的目标。即使有完善的法律和法规,社会中还是会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究、有令不行以及有禁不止等现象,这正是因为管理制度只是空谈而导致的。


  三、逐步放权,大力发展中介组织


  政府要逐步放权,将不应该管或可管可不管的琐事分配到社区中,这样社区可以实现“民间化”,消除政府的行政化,政府可以摆脱许多烦琐事情,而心无旁骛的行政,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同时又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这是一举两得的举措。在这方面实行的比较好的省份是深圳,其大类发展中介组织,特别的是行业协会和社会民间组织这两个方面,真正的实现了民间化。政府和企业中的任职人员,在离开其就职单位后,体现了社区的民间化;协会还负责社区的选举、重大决策以及内部纠纷处理等事情,协会逐步地承接政府交托的职务,逐渐的形成一个具有民间化、按市场经济体质的并且拥有政府职能的行业协会。


  四、改进管理方式和应急机制


  政府部门要推广和普及电子政务,并要共享资源,通过减少信息传输时间来提高政府的效能。政府要将重大决策进行公示,以提高政府部门的透明度,让广大的群众都参与进来,并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实现群众和政府之间消除摩擦并和谐相处。另外,政府要给群众提供发表观点的平台,实现“小政府、大社会”。近些年来,绝大多数省份都广听群众的心声,在城市许多地方设置“一站式”等多种形式的利民便民服务机构,这极大的增进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使群众与政府心连心,政府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但是,紧靠设置便民利民机构是不能全面的解决政府效率的问题,政府还得结合“电子政府”和“电子商务”,因此,政府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电子政府的管理和操作。


  五、以人为本,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新闻媒体有着舆论监督的作用,政府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媒介,以提高行政效率。新闻媒体是群众发表观点,倾诉不满的另一个平台,新闻媒体是疏通群众与政府关系的重要媒介。将新闻媒体运用的收获颇多的是山西省管理城市的“吕氏思想”。山西省省长充分意识到其市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改革没有进行的深入,因此,省长最先运用大众媒体,对政府官员们重点运用媒体的公开公正。


  (一)传媒治官


  早在十年前,吕日周担任了长治市委书记,从此,全市刮起了“吕氏风格”变革“实验”风,其中《长治日报》将“吕氏”舆论监督权进行充分的行使。媒体尽可能的发挥批评、监督、改造的功能,把各级官员推向舆论的尖端,这使得官员更好地受人民监督。


  (二)身先士卒,做好榜样


  政府官员要为人民群众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政府领导要有群众意识与服务意识,对于“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这种衙门作风,政府官员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到群众的基层去,深入聆听群众的心声,关注群众的疾苦,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致力于为群众排忧解难,身先士卒。


  六、结语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要充分拥护社会主义,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政府管理,多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对重大事件、重大决策进行公示,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以实现政府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作者:高鹏等

  第3篇:妇女权益保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过程中也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实现男女平等确保妇女权益,保障妇女利益有利于全面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挥人类的创造能力。因此,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需要切实关注妇女权益保障的问题。


  一、妇女权益问题是中国走向和谐社会的表现


  1、妇女权益保障状况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和谐的尺度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包括男人和女人,这是构成人类的基本群体,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因此和谐的社会关系不仅体现在不同的职业、区域和阶层之间人们的和谐,同时也包括性别的和谐,也就是男女两性群体的和谐。因此,消除性别歧视和维护女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拥有与其他社会成员完全平等的地位和权益,使女性和男性一样拥有平等享受社會发展和经济发展成果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2、保障妇女权益,有助于一个充满活力又富有秩序的和谐社会的建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创建一个具备稳定秩序同时又充满活力的社会,要确保社会具有活力,就要充分提高人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和竞争性等一时,特别是占据人口总数一半的女性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和竞争性意识。妇女对于人力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实现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能否充分调动妇女的积极性,和在建设小康社会中,是否有妇女的参加,以及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是否有妇女能够共同享有成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无法充分发挥我国妇女人力资源所具有的重要潜能。我们只有通过法律保障妇女的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益等,并将这些权益真正意义上的贯彻落实,才能够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不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3、妇女权益问题是一个关涉社会和谐的大问题


  结合历史和现实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很多妇女权益问题,一开始的呈现方式都是局部女性问题,并没有涉及到男性利益的部分,此外,也不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安定和和谐。但是妇女权益问题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必然会对社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轻易消除的,因此妇女在我国人口中占总数的一半,社会的和谐发展,建立在妇女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基础上的,妇女的生存发展情况是否得到改善,和是否有效保障了妇女的权益,以及妇女与其他社会成员是否具有同等的发展机遇,此外,还要包括不同区域和阶层的妇女所具有的发展资源和成果是否平等,因此,我们除了要深刻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此外还要做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


  二、构建妇女权益保障的对策


  1、将性别平等的内容纳入教育、宣传系统


  在传统男权文化社会中,极大的降低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女子处于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之中,无法实现自我满足。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文化,才能够改变旧社会对女性的时代性别观念,才能够打破传统性别文化中以男权为主的文化,进一步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首先,我们要注重文化观念的更新,构建和谐平等的现金性别文化,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文化,包括一切歧视女性的文化,如男尊女卑、男高女低、男强女弱、男刚女柔、男主女从、男主外女主内等,这些文化都是对男女两性存在的传统偏见。并在继承和批判现有性别文化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和谐平等的先进性别文化,在教育和宣传系统中加入性别平等的内容,对于当前女性造成压抑的内容进行剔除,包括教材和舆论宣传中过分强调的女性“慈祥与贤惠”、相夫教子、贤妻良母的形象等思想。确保教育内容实现平等,同时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培训系统中也要加入性别平等理论的内容,在各级学校课程中也要加入男女平等的教学内容,并在农村和社区大范围开展妇女权益的保障教育和宣传活动。


  2、建立性别统计制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


  我国要尽快构建性别统计制度,对男女平等进行量化分析,将分析结果提交给决策层,以便于决策层在研究男女不平等问题的时候,做出准确判断和评估奠定理论依据,进一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促进男女平等发展和有效解决女性问题方面,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点: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推动型政策。在公共政策中,加入一个基本理念,就是性别意识。并确保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不会因为缺乏性别意识,而在实际上造成性别歧视,在公共政策中,消除由于缺乏性别意识,对女性造成的不良影响,有效保障,女性也能够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具有平等的女性就业、女性参政、女性教育及农村妇女发展资源保障等问题。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协调型政策。在男女平等得不到保障的社会环境下,通过政策手段,对资源和利益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分配,有效确保资源配置妇女优先的原则,进一步促进妇女的快速发展。


  3、贯彻实施好《妇女权益保障法》


  《妇女权益保障法》是我国针对保障妇女权益和促进男女平等专门颁布的法律。在2005年8月28日,针对这项法律进行重新修正,修正后根据我国社会实际的发展情况,针对我国存在的一些女性问题,如女干部比例偏低和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存在困难,和女职工的劳动保护问题突出,以及家庭暴力、性骚扰等问题,此外,还包括农村女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等各方面问题,修正后的法律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完善,将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明确提出要确立执法主体,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明确妇联的职能,在人大代表中提高女性代表所占的比例,在招生中和就业中消除性别歧视,在农村地区保护妇女的土地承包权,严厉打击性骚扰和家庭暴力等行为。概括来说,修正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针对妇女权益保障的方式进行不断完善和丰富,进一步拓展了妇女权益保障的内涵,实现了妇女权益保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加大保障力度,这对于以后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社会家庭生活中,保障妇女的相关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具有稳定秩序的社会,社会的活力,离不开人类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和竞争性,妇女站人类人口总数的一般,他们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和竞争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妇女是构成人力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充分调动妇女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中,能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要从法律角度,真正意义上的贯彻落实妇女的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婚姻家庭等各项权益。这样一来,才能够充分发挥女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完善。


  作者:韦柳寒

  第4篇:积极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有效促进就业是维护机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和谐相处的社会。”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基础是各有其岗,使全社会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因此作为最广大劳动者最直接,最关心的大事,积极扩大就业就成为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


  充分就业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核心是民生问题,而解决民生问题关键是抓好劳动就业工作,形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主要表现在就业是:a劳动者生存的基础,致富的手段,b就业是劳动者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c就业是劳动者平等权利的体现d就业是家庭稳定和谐的重要经济支柱。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积极采取了一系列解决就业的方针措施,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效。但是,目前我国就业总量问题仍然突出,结构问题严重,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劳动力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今后较长时期,我国人口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将继续存在,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尚未全部解决,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日增,农村转移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问题凸显,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形势。我们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促进就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1.充分认识就业问题的重要性,要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必须把促进就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体系。


  2.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要把加快经济发展与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同步增长。a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b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c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d社区就业具有成本低,机制活,岗位多,潜力大的特点,要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e优化和改善就业结构,改善就业结构,就要使我国的就业结构呈现一、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迅速提高的好态势,要充分利用第三产业社会需求大和发展前景广阔的优势,大力拓展第三产业就业空间。


  二、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新时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针。厉以宁教授在谈到自行创业的问题时指出:“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自行创业者,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重视对于自行创业者和下岗职工的培训,国家税务部门,工商行政部门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来鼓励人们自行创业”。


  1.给予政策,资金支持,鼓励自主创业。


  2.加强就业观念教育,转变就业观念。就业观念的务实、改善、创新是推进就业,创造劳动机会,增加劳动者收入的重要前提。


  国际经验表明,大多数发达国家非正规就业比重都在30%以上,有的国家如西班牙,荷兰,丹麦,日本,英国等都超过了40%。政府应当鼓励失业人员或无业人员从事社区服务,维护交通,清扫环境等非正规工作,要积极引导无业人员树立职业不分高低和劳动光荣的观念


  三、健全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劳动者是就业的主体,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是劳动者素质的主要方面,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其获得劳动机会的前提条件。


  1.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教育培训制度。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不仅是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从而扩大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从而提升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今后一个时期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主要任务包括:第一: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推动技能劳动者培养。第二:有针对性地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职业转换能力。第三:实行职业培训的法制化,现代化。


  2.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由于农村富裕劳动力的素质普遍不高,在就业竞争方面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就成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所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提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第二: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经费投入。第三:加大培训的针对性,做到市场和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组织什么样的培训。第四:减轻培训负担,增强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四、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1.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中以民族、种族、性别等因素,歧视劳动者就业,要逐渐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2.国家应就农民工的公平就业,享受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权利,以及在城市参加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等方面制定法律法规,以保障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3.城市建设和管理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城市要有农民工的生存空间,既要建设适应农民工需要和承受能力的住房及相应的基础生活设施,如水电等,也要建设适应农民工需要和承受能力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医院,学校,幼儿园等。


  五、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既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要应采取以下五个措施:


  一是拓宽就业渠道。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引导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补充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二是鼓励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政府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三是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在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法律和政策。


  四是认真做好帮助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五是全面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政府举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应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求职推荐,人事劳动保障代理等多种服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家大学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和网上联合招聘制度,加强对各类招聘活动的监管,规范招聘收费行为,严厉打击虚假招聘。


  六、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主要应该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开展:第一:加快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第二:调节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规范工资分配程序。第三:推进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注重预防和调解,突出仲裁优势和作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要求我们做到:1.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负起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职责。2.用人单位既要认真履行维护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又要把维权作为自我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3.各级工会要在维权工作中有更大的作为。4.全社会都要支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5.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敢于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


  综上所述,我们要加大力度,真正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付立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