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过程分析

2016-09-21 15: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主要对其形成的过程进行了梳理,根据中共十八大的报告,将其分为四个阶段:毛泽东时期、邓小平时期、江泽民时期、胡锦涛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要着力解决的任务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亚洲国家怎样发展经济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毛泽东时期(第一阶段),邓小平时期(第二阶段),江泽民时期(第三阶段)和胡锦涛时期(第四阶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及其特征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体制阶段。在这一阶段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革命和建设两个角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怎样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这一阶段,主要有以下特征:

 

  ()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工业化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毛泽东提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经济,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的工业化。1953年,他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完整提出了这一思想:党的任务是在十年甚至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的改造。毛泽东认为,要发展通过社会主义经济,最终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

 

  ()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采用一大二公的所有制模式

 

  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变迁的历史看,毛泽东一大二公的所有制模式既是学苏联的结果,也是由于长期以来理论界未能合理地解释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造成的。而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看,也许正是由于一大二公的所有制模式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伤害,才直接导致了邓小平等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模式的思考,从而确立了今天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及其特征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阶段。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这一阶段,主要有以下特征:

 

  (1)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前提。在对国情的判断上,邓小平强调了中国现阶段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经济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过程分析


  (2)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根本目标。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认为,只有通过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但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突出了区域经济梯度开发的思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首先认为要在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发展区域经济。为此,在政策上就表现为给东部沿海地区以优惠,并在相应地方建立经济特区等。当这些地区先富起来后,就要承担对落后地区的帮扶义务。通过区域协调与合作,最终实现全国所有地区的共同富裕。可以看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强调在全国范围内,要通过区域经济梯度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最终实现各地区的共同富裕。一句话,它突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步骤和现实政策选择。

 

  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及其特征

 

  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的理论进行继承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环境下,继续从实践上探索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怎样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历史课题。这种认识,是对改革开放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深化和发展。这一阶段,具有如下特征:

 

  (1)先进生产力是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邓小平理论认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个代表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相结合,把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认识,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史上开创了新的篇章。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子。工业化是指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世界科技发展迅猛的信息化社会,我国经济发展可以避开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能以信息化为支撑,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

 

  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角度考察,我们发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毛泽东时代提出的工业化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毛泽东认为,实现工业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标,并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要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毛泽东的工业化提法,受到了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工业化道路上的体现,是旧工业化道路。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既是对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理想的继承,又有别于传统工业化道路。关键的区别在于,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工业化道路必须与信息化相结合,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此,新型工业化道路正视知识经济的到来,重视科技和人才的作用,注重可持续发展。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史上对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探索,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模式理论的重大创新,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作者:杨玉霞 来源:商情 20162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