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进行目标导航设计。它是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相结合,以价值目标、道德目标、学业目标、能力目标等方法来引导青少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体验,学生开展目标导航,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们中自然内化,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做好目标导航设计的研究工作,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能够在全社会掀起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用目标导航的方式,主要从价值、道德、安全、学业、能力、职业等六个方面开展目标引导,用目标导航引领当代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其针对性与实效性,进而培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持续关心的重大问题。用目标导航引领当代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解决人才培养的核心的两个问题,把大学生的成长目标导航分为四个方面:价值目标导航、学业目标导航、能力目标导航、职业目标导航,并科学设计大学生成长目标导航的五个环节:规划、指导、记录、评价、运用,以此构建具有普适性的、可视性的、可操作性的“学生目标导航体系”,进而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目标导航的内涵与根源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当前学生们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都发生了变化。引导加强学生们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紧迫而现实的任务,更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前瞻性的跨世纪的课题。对于学生而言,无论在树立目标还是实施目标上,都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目标的实施更是离不开教师的帮助。目标导航是指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科学地设计出分层次、分阶段、分个体的目标实施方案引导其成长。它主要包括价值目标、道德目标、安全目标、学业目标、职业目标五个方面的内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目标导航的开展通过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循序渐进地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从而改变当前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意志消沉”、“目标模糊”等现象,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特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我们国家和民族共同创建一个民主法治、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的和谐社会,响应党的十八大号召,使敬业、诚信、友善、爱国等精神深入人心,引导公民树立基本的道德规范,指引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为“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以人为本”就是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公平正义”既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重要属性,在经济领域体现为“共同富裕”、在政治领域体现为“社会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建设目标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价值目标对于每个人、每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1、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提到,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决定了社会意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全部社会生产关系限制着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的是我们国家现阶段的时代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追求,具有时代性特征。它是在一种整体性系统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下确立的,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更为完整、科学的方法来审视和处理现代化建设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于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要求,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现实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我国正经历经济社会转型时期,这给学生们的思想带来了空前的活力,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一种能够真切反映而不刻意回避、扎根现实而不虚无缥缈的价值观是学生们迫切需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破固有的套路和陈旧的范式,立足于中国的现实,不仅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了传统美德中重要的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向前发展和完善,它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
3、崇高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合了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为基础,反映了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而今是我们进入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体现着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精髓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推动着党带领全体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进程。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急需用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伴随着我们的经济转型,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此时,只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通过自己对未来的目标设计,并使学生们深刻理解它,把学生们的共同价值追求凝聚在一起,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得到保证。
三、目标导航设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学生时期是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最核心的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早在十七大,我们党的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号召全党要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善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学生社会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实现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
价值目标是学生目标导航的首要设计,通过价值目标导航来达到引领学生,爱国、爱家的目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正确、客观的态度去对待事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到“敬业”,唯有懂得敬业的学生才能更好建设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强大添砖加瓦。而学生目标导航设计中的职业目标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设计职业路径,完成职业梦想,成就自己的“人生梦”。学生成长目标导航,指导和帮助他们适当地调整自己的目标,培育更多的合格人才。
综上,学生目标导航设计是对当前学生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的具体路径和有益探索,为学生设计出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有效的方式方法。
四、用目标导航引领当代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路径
在个性张扬的时代,学生是目的性强、主观性强的独特个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能仅凭纪律来约束,必须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结合实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引导,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学生目标导航设计引领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价值目标、道德目标、学业目标、职业目标。
(一)用价值目标导航引领当代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目标导航可以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价值取向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目前,高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对学生进行价值目标的培育,不仅响应了党和国家的号召,还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强大的指导意义,价值目标导航将学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思想教育和引导,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扮演成将深刻的理论转化为易于学生接受的通俗形式的知识,将宏大的、抽象的、理论的,甚至空洞的观点和思想转化为学生切实需要、乐于接受、能够理解的东西,从而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与落实,形成其主流价值观。
(二)用道德目标导航引领当代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调控体系在全球化进程面临着困境,我们缺少一系列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完备的道德规范体系。因此,由于对价值观念定位的偏差,学生难以避免行为扭曲,这就导致其精神世界陷入极度的空虚、迷茫甚至惶恐之中,道德难以上升到信仰的高度被维护和践行。通过道德目标导航,让学生的道德的目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相协调,进而促进道德规范的自觉遵守和道德义务的自觉履行。因此,开展目标导航是对中国现有的道德体系进行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它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信仰观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
(三)用学业目标导航引领当代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表明,价值观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将社会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内化”为个体的需要,再“外化”为个体的行为。学业目标导航是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方面进行定位,以此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打破传统的灌输式、认知式教育的模式,优化教育环境,用学业目标导航引导学生去利用和挖掘学科本身中具有的教学价值,并且有计划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用职业目标导航引领当代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职业目标导航是学生目标导航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此环节客观地评判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为自己选择一条合理的又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而且通过将合理的职业目标付诸实施,促进了学生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目标制定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升华,从而将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和国家社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真正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要想增强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性、实效性,就必须将学生职业目标导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体验,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满足社会和谐需求的新趋势。
作者:宋明江 来源:当代青年(下半月) 201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