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社会思潮的

2016-04-08 11: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深入研究和解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回顾和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丰富经验,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刻启示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告诉我们:不仅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结构与功能”的关联,意识形态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意识形态各要素之间也存在“结构与功能”的关联,而且这种关联往往表现得更直接、更迅捷,有时变幻激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只是意识形态的核心,也是多样价值观念的核心,与多样价值观念之间存在着“结构与功能”的关联。这是我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一把钥匙,是深入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基本途径的理论基础和前提。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深刻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宏观结构与功能。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又说,“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的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如果仅从深入理解意识形态的角度看,这个著名论断起码有如下深刻启示:第一,意识形态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结构在观念上的表现,是制度化的思想体系和社会意识形式。第二,意识形态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巨大的反作用,其功能在于对它所由产生的社会制度的合法性作基础论证,使社会成员认同现存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即“意识到的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第三,具体到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担负着“意识到的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功能,即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巨大功能。这个功能不是外在的、强加的,而是内在的、必然的,是其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部分所必然具有的社会结构性功能。

  

  (二)马克思主义观念结构理论的深刻启示

  

  1. 观念系统的结构。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评论黑格尔的辩证法时指出:在理性的辩证运动过程中,“两个彼此矛盾的思想的融合,就形成一个新的思想,即它们的合题。这个新的思想又分为两个彼此矛盾的思想,而这两个思想又融合成新的合题。从这种生育过程中产生出思想群。同简单的范畴一样,思想群也遵循这个辩证运动,它也有一个矛盾的群作为反题。从这两个思想群中产生出新的思想群,即它们的合题”。又进一步指出,“正如从简单范畴的辩证运动中产生出群一样,从群的辩证运动中产生出系列,从系列的辩证运动中又产生出整个体系”。社会观念系统(包括意识形态)就是这种思想“群”、思想“系列”、思想“体系”,即思想一价值观念系统。可以进一步作这样描写,它是一个严密的思想一价值观念系统,在横向联系上,有若干领域和方面的区别;在纵向联系上,它有高低层次的差别,逻辑关系是包含与从属关系。意识形态,包括全部社会思想一价值观念系统都具有这种明显的网状结构。这是因为,全部社会思想一价值观念系统,包括意识形态,都不是人的头脑自生的,而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2. 观念系统结构的特性与功能。主要有:(1)核心性。社会观念系统(包括意识形态)结构有如网络,各个横断面类似蛛网,每个网络联结处均有内核。这种内核就是核心价值观念。在一个价值观念系统内,其他价值观念被核心价值观念吸引、凝聚、引导、制约、整合,产生向着核心价值观念规定的趋向。核心价值观念也有层次之别、系统之分。不同层次、不同系统的核心价值观念之间,核心价值观念与一般价值观念之间存在着合规律、合逻辑的归纳、联结和吸引。较浅层次的核心价值观念受较深层次的核心价值观念的归纳、联结和吸引。一般而言,社会核心价值观念是社会最深层次的价值观念。(2)凝聚性。一般而言,社会核心价值观念总是通过系统性的论证,以深刻的理性证明自身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凝聚整个意识形态及全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从而凝聚全社会。被认同并已成为社会大多数成员信念的核心价值观念,具有强大的逻辑能量,能够吸引、凝聚、引导、制约其他价值观念和价值观念系统,产生向着核心价值观念规定的趋向,并围绕社会核心价值观念运动。(3)稳定性。在观念系统里,社会核心价值观念是系统的中流砥柱,具有强大的统摄力和控制力(逻辑力)制约和规定着系统内各个价值观念的性质和方向。即使在价值观念冲突碰撞激烈,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周围的某些价值观念发生动摇或变更的情况下,只要社会核心价值观念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整个价值观念系统的稳定就可维持。(4)自建构性。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及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系统具有在外界环境和各种价值观念的作用下,科学地吸收新因素,克服不合理因素,不断发展和超越自身的自我调节和完善的能力和功能。这表现为两个过程:第一,同化外来信息过程。第二,自我超越过程。自建构性是价值观念系统能动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保持价值观念科学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机制。

  

  3.观念系统结构与功能理论的深刻启示。马克思主义观念系统结构与功能理论是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一把钥匙。它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存在着结构与功能的关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包括社会思潮在内的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中的核心价值观念系统,具有核心性、凝聚性、稳定性和自建构性,有引领社会思潮的结构性功能。事实上回顾历史,从古至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掌权者都是利用“核心价值观念体系”去引领社会思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功能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引领功能可以表述为:联结、凝聚、稳定、统摄、导向、整合、超越(自建构傳功能。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途径

  

  (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吸引力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在“彻底”和“抓住事物的根本”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吸引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本质和规律的科学而严密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民族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实践主题,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同胞团结奋斗、一往直前的力量源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在几千年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被中华民族绝大多数成员认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道德规范,是全民族团结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和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创造性实践的凝结和反映,是指引当代中国人从事创造,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动力来源。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行为取向、进行道德选择和判断的基本准则,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道德基础。上述四个部分互相联结、互相渗透、互相支撑,融为一体构成了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所以具有理论吸引力主要在于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第一,科学性。它的建构充分体现了如下原则:理论体系与实践基础冲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当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实践)的同一性;理论体系与理论基础經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同一性;理论体系与包括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在内的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同一性。理论体系自身的同一性。即理论自身的“三性统一”一“逻辑的展开性、现实的广延性与历史的涵容性的统一”理论体系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同一性。第二,先进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共性、特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具有社会主义的共性,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同时还具有时代性。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把握了当代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当今世界潮流和时代脉搏,并为解决当代世界性生存与发展难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也为中国和人类的未来展现了具有规律性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具有先进性。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强大的理论吸引力,表现出引领社会思潮的强大的凝聚力、征服力、辐射力、渗透力、影响力和推动力。

  

  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功能,应当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说服力和吸引力建设。第一,继续深入理论研究。主要是进一步探索和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并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体系”。第二,坚持理论创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坚持自觉的理论创新,才能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超越自身,保持和发展自己的理论说服力和吸引力。

  

blob.png

  (二)广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理论共识

  

  所谓以建立理论共识的途径和方式引领社会思潮,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通过对话、沟通、交流等方式,引导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最大限度的理论共识,以便引领社会思潮,维护社会秩序和推动社会发展。通过形成理论共识的方式引领社会思潮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时代的国家都曾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种方式。

  

  一个社会,以核心价值观念为基础,理论共识建设的广度哩论共识领域的广泛程度)和深度哩论共识的深刻程度)与社会的秩序和发展有直接关系。一般而言,理论共识建设的广度和深度越好,越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通过建立理论共识的途径和方式引领社会思潮,是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和体现。面对存在差异、多样的价值观念系统,怎样使多元价值观念系统的存在不危及社会的统一、秩序和发展,是所有社会的难题。解决这个难题的最简洁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就是以社会核心价值观念为基础,建立理论共识。这种理论共识可以包含广泛的社会领域如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艺术等。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政治共识。在今天的中国,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政治共识是理论共识的底线和根本。建立起政治共识,社会就能统一、有秩序和发展,失去政治共识,社会生活便会发生危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全社会提供了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和道德基础,代表了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的历史、现实和优秀传统,必将能够建立广泛的理论共识,有效地引领社会思潮健康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应确立积极的理论共识建设目标,即通过与多样社会思潮的主动对话、沟通、交流、碰撞、研讨、辩论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形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共识。

  

  为此,应做到:第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一个具有极高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理论系统,而且还是一个包容性、综合性极强的理论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社会思潮面临共同的环境压力、共同的国情、共同的精神传统、共同的事实和历程,这为建构广泛的理论共识提供了基础与可能。只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就能够建立起更加广泛和深刻的理论共识。第二,要有包容的心态。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积极引导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的社会思潮是辩证统一关系。我们既要坚持一元统领、协调有序,又要坚持兼容共生、和而不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理论共识,同时,要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引导社会思潮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三,贯彻正确的方针政策,坚持“双百”方针,尊重创造,严格区分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第四,提高建立理论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和水平。要精心打造学术精品、思想文化精品和媒体精品,积极建设和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平台,积极建设国家软实力,努力实现思想理论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三漣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思想观念整合机制

  

  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以理性的态度、开放的姿态经常地反省、调整和超越自己的理论行为,是文明社会价值观念建构的普遍方式。它既包括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社会思潮的自觉整合、相互整合,也包括通过对错误和腐朽思潮批判之后形成的整合。思想观念整合不是一劳永逸的行为,而是社会理论自觉的动态建设过程。一个成熟的健康的社会要保持它的健康发展,必须有足够的理论自觉,以开放的姿态,经常地反省、调整和超越自己,坚持不断地进行思想观念的整合。善于进行思想观念整合的社会,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其价值理论是与实践一起发展的、常青的,并且有能力清除精神领域中的错误的和消极腐朽的成分,始终保持健康的朝气蓬勃的先进的精神世界。相反,不善于进行思想观念整合的社会,由于缺乏理论自觉,其价值理论是停滞的,并且没有能力清除精神领域中的错误的和消极腐朽的成分,它的精神世界只能处于落后的,甚至是混乱的状态。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自觉地以开放的姿态,不断地进行思想观念整合,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思想观念的整合机制。

  

  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思想观念整合机制,是由思想观念系统的特性决定的。第一,核心价值体系,即主流意识形态的某些特性决定。思想观念系统具有滞后性。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长青。价值观念系统相对于社会实践具有滞后性,它产生之后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保持理论自觉,不断地进行思想观念整合,才能不断反省和超越自身,跟上社会实践的发展。第二,还应看到,知识体系逻辑一贯,具有无矛盾性。这个特点具有二重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主动进行思想观念整合,才能不断发展和超越自己。第三,社会思潮的特性决定。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思潮起伏,五彩缤纷,难以计数。这既是人们思想开放、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国际国内社会生活复杂化和发生社会结构性变迁的反映。社会思潮既具有积极的有价值的因素,也具有不成熟、不确定的因素和消极的因素。如何评价、整合和引领社会思潮,关系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甚至是国家的整体安全。这个结论已被现实所证实。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出现于中国社会舞台的社会思潮不下几十种。

  

  其中,有的社会思潮具有启发性,而有的社会思潮则具有迷惑性和极大的危险性。一个文明的成熟的社会必须有能力对社会思潮进行自觉的、有效的思想观念甄别和整合。

  

  思想观念整合的方式很多,大体可概括为三种:第一种,理论自觉式思想观念整合。这种整合指,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均对理论自觉有高度认同,能够自觉地以开放的姿态,反省和超越自身。它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思想观念整合和社会思潮的自觉思想观念整合。第二种,理论对话式思想观念整合。这种整合指,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之间,各种社会思潮之间,依据政治原则和“双百”方针所进行的学术理论对话、讨论、交流、沟通、辩论和批评,并通过理论对话达到正确的理论共识。第三种,制度规范式思想观念整合。这种整合指,对于违反法律的错误的、反动的和腐朽的社会思潮,应依法进行批判、教育引导,依法进行规劝警告,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应依法处理。

  

  晒浣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公民认同机制

  

  公民认同机制是指实现公民认同的结构要素之间的趋向既定目标的交互性作用和有效性联系,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制度安排、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是实现公民社会化目标的运行机理。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公民认同机制,是指完善和充分运用公民认同的制度安排、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引导全体公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坚定信念,并转化为自觉追求和行为习惯。完善公民认同机制是一切社会的共同职责。任何社会要想建立秩序,获得稳定发展,首要的任务是建立制度和秩序的合法性,引导全体社会成员接受和认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并建立起信念,从而自觉维护该社会的制度和秩序。一个现代社会能否建立秩序,获得稳定发展,关键在于公民是否接受和认同该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并建立起相应的信念。

  

  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公民认同机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一方面,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途径和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能直接引领社会思潮,它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必须通过人,也只有通过对人的引领才能实现。它只有使公民(包括社会思潮的制作者和传播者)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实现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人是社会的主体,没有实现对人的引领就不可能实现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另一方面,它是引领社会思潮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引领社会思潮引领人,即引领全体公民清除错误和腐朽社会思潮的影响,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维护现实的制度和秩序,为中华振兴而奋斗。因此,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公民认同机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基础和关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无成效的决定性条件。

  

  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公民认同机制的方法十分丰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主要应强调以下几点:第一,掌握价值接受过程的机制,满足社会成员接受心理的需要。公民对价值的接受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不是反应论意义上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是接受主体对接受客体的反思性选择必须遵循接受价值的规律。引导社会成员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建立信念,不能不遵循价值接受过程的机制。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第二,区分对象,掌握重点,在确立坚定信念上下功夫。第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注重行为养成,使其基本精神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国民性格。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社会支撑体系建设

  

  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与功能理论告诉我们,社会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功能,但它的实现必须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等其它社会要素的配合与支撑。

  

  (一洛级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重要性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建立广泛的理论共识,其中关键的是建立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共识。各级领导干部掌握着国家权力,控制着意识形态的决策和传播。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程度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认识和态度,将直接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效果。因此,首先应做好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共识建设,使他们深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自觉推动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系统工程。

  

  (二)经济发展和维护群众利益。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是引领的物质基础。人们奋斗的一切,都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归根结底要靠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成效。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引领社会思潮的根本。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切实解决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与群众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的问题,使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夯实形成基本理论共识的物质和利益基础。

  

  (三)国家软实力建设与积极文化战略。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国家软实力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保障。应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为龙头,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提供雄厚的理论支撑。要精心打造理论精品、文化精品和媒体精品,加强高科技网络媒体建设,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实行积极的文化战略,建立更加广泛的基本理论共识。

  

  (四)加强政治上层建筑建设。加强政治上层建筑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根本性支撑。应切实抓好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政府的公正与效率以及执政为民等执政理念的落实。还应抓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有制度和政策支撑。应逐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制度和法律,将引领社会思潮的活动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提供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