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发展研究

2016-03-27 17: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具有时代特征、蕴涵着丰富内容的新的文化形式一网络文化应运而生。网络文化的多元化、价值的多向性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文化认同和价值选择。因此,对网络文化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建构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认同体系和发展道路,不但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局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

  

  网络文化意指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各种文化现象的总称。网络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延伸和多样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形态、是文明进步的新趋势。作为一种人文与技术结合的独特文化,网络文化具有其自身的特性:技术性、虚拟性、互动性、开放性、多元共生性、内容的海量性、传承的后喻性、价值的多向性、管理的弱可控性和被引导的诉求性。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网络文化集精华与糟粕、进步与退步、先进与落后于一网,毫不质疑地演绎着技术的二向性理论。与此同时,却“没有一个机构和部门能够支配或控制网络文化的流向,但引导却是必然的,被引导的诉求性伴随发展的速度日益强烈。”网络文化对我国的文化建设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而必须要对网络文化加以引导,以确保当代中国网络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正向功能的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我们社会崇尚和倡导的思想理论、精神风尚、道德原则、理想信念等因素构成的价值认同体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这一价值观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实践性,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和精髓,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发展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来辨别、甄选、协调、引导、整合网络空间各种文化实践、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在辨别中甄选,在甄选中协调、在协调中引导、在引导中整合,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实践体系的构建和健康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的必然性

  

  网络文化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创造性的产物,具有巨大的进步性和合理性。但网络文化的自由性、多元化、虚拟性也给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及其实践活动带来了一系列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因此,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具有引领的充分条件和坚实基础。

  

  首先,网络文化霸权主义的加剧,呼唤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文化生态价值的有力回应。

  

  网络文化中,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常态化、不同民族文化在网络空间竞争的加剧化、西方工具主义、操作主义、金钱文化的泛滥化,道德相对主义、极端私利主义的盛行化不仅对我们的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形成巨大的挑战,也导致我们网络话语权的弱化和舆论宣传与控制的乏力。互联网不是中立的,西方的文化传统、价值观、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的结构体系和文化归属。从某种意义上说,进入互联网,就是进入了美国文化霸权的万花筒。网络信息垄断、网络文化攻击和网络语言霸权是网络时代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的最新表现,这一文化霸权使我们的网络文化阵地不断被侵蚀、文化主权部分地在丧失。面对网络空间文化主权不进则退、不争则失的严峻形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应在现实的物理空间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应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占据主导地位,以其强大的精神势能和文化效应坚决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渗透与殖民、积极回应各种文化的挑战,拓展中国特色文化价值体系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确保网络文化建设沿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方向前行。

  

  其次,网络文化发展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呼唤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生态环境的出现。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无疑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也是科学技术的伟大胜利。但网络技术的社会效应是双重的,网络图腾和技术至上主义及其实践造成了网络文化空间技术与人文的极大悖论,使得网络空间灵魂与肉体、理想与现实、手段与目的、虚与实、真与假、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不断裂化,给人与社会的安全利益带来了许多隐患。垃圾信息、骚扰邮件、网络色情、网络谣言、网络沉溺、计算机病毒、骇客行为、数字化犯罪、人肉搜索等等网络问题对社会伦理和法律规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向变迁的发展历程。因此,我们应在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科技成果的同时,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灌注到网络文化建设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大的思想力、独特的精神力和鲜明的规范力提升网络实践的人文性。把技术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缔造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网络社会生态环境。

  

  最后,网络空间人的异化现象,呼唤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实践生态素养的形成。

  

  网络文化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更重要的是对人们政治思想、道德心理、个体素养的影响。网络空间价值观的多元化、信息的污染化、信仰的虚无化、感官体验的沉湎化、诚信危机化使“网际自我异化”和“脱离肉体效应”等网络疾病纷至沓来,使网络实践主体愈来愈沦为无差异的单向度的人。网络文化选择和消费中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相对主义的泛滥,淡化人们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而一场场因网络文化价值迷失所带来的无聊狂欢加剧网络空间人类道德文化的失范和滑坡。网络提供了人发展的技术条件,但这一技术条件代替不了人发展所需要的道德条件。网络空间人的异化不在于网络这一工具本身而在于人及其实践选择。我们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致深入地推进到网络文化建设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对于事实的超越、精神对于时空局限和制度安排的超越以及价值追求的恒久来扭转网络文化对人的异化状态,促进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在个人层面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实践生态素养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大众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创新的结果与体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又体现着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大众文化的当代诉求。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而且必然会全方位地引领网络文化建设的实践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网络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网络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网络文化建设的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对网络文化发挥强大的引领作用,而网络文化建设也能够成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二者相互支持、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blob.png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的路径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问题与希望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仅仅满怀引领的豪情和信心是不够的。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多一份理性,坚持正确的引领理念、以切实可行的路径来实现核心价值观对网络文化建设的真正引领,促进网络文化发展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性互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的理念

  

  第坚持—元指导、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的引领理念。

  

  面对文化发展多元化、文化冲突激烈化“文化消费快餐化、对外文化交流失衡化的网络文化生态面前,文化专制主义是不现实的,消极防御主义是难以奏效的,放任自流主义更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客观地把握网络文化发展的规律与趋势,站在人类网络文化发展的主航道上,以开放的心态、全球化的视野,秉承“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而不同”的引领理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种社会文化思潮方针不动摇的同时,更加尊重不同文化的意见,倾听不同文化的声音,摒弃那种非己必伐的阶级斗争思维,增加核心价值观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度。以兼容并蓄的开放姿态、博大精深的胸怀与高度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达到对网络文化的真正引领。

  

  第二,树立引领的技术理念、服务理念和竞争理念。

  

  技术是网络空间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物理空间的引领多强调人文性,很少涉及信息、数字、设备等技术性,从而造成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技术理念和技术手段的缺失,技术理念和实践手段的匮乏使得其在网络空间引领成效难尽人意。因此,必须树立引领的技术理念,鼓励技术创新,加强对主流价值观网络技术载体的研究,为网络空间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实现提供新的技术基础和技术手段。

  

  强化服务理念,树立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建设的服务意识。把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渗透到人们生活化的网络实践中,以服务达到引领,在引领中强化服务,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发展的生活化模式。同时,也要将竞争理念渗透到网络文化建设中,敢于并善于同西方文化主导的网络文化样态进行竞争,在竞争中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阵地,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建立在人类基本价值理念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网络领域抢占人类文明的制高点,才能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的路径

  

  第一,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网络建设的法制化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网络文化建设开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支持之道。

  

  首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新的胜利。用我们建设的伟大成就为网络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进而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其次,树立依法治网的社会主义法理权威,加强制度建设和立法,为核心价值观引领和规范网络文化建设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核心价值观在网络文化建设中主导地位的确立与巩固,需要党和国家从社会制度安排的角度加以提倡并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予以支持与贯彻执行。努力形成完善的网络政治社会化运行机制。健全网络法律和制度的规范机制,走网络文化发展的制度化建设路径,依靠完善的制度实现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的价值诉求。最后,深化文化管理制度与体制改革,完善文化政策体系,完善网络文化管理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将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和而不同的技术理念、服务理念、竞争理念转化为文化管理制度、文化体制、文化机制和文化政策,以完善的文化法律法规体系确保网络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目标的正向功能。

  

  第二,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开发网络民族文化资源、加快网络人才队伍建设,为网络文化建设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生态环境。

  

  首先,网络空间是社会领域核心价值观宣传的重要阵地,要加强社会舆论引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占领这一领域。鼓励网络文化部门和网络工作者要及时把握、科学分析网络高科技条件下文化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新特征、新动向。根据网络媒体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具有应对性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不断提高网上引导的水平,把握好网上话语权,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对重大和敏感的社会问题要及时发声、激浊扬清、主导舆论导向。充分组织和调动网络理论工作者、评论员、舆情员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营造网络空间积极向上的主流社会舆论氛围。其次,弘扬传统文化,提高网络原创能力,积极开发网络民族文化资源。加强中文信息资源库和网站的开发和建设,形成一批既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又让人喜闻乐见的中国特色的网站,把我们的文化资源优势在网络空间转化为产业优势、话语优势、引领优势。加速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传统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和专业化水平,打造和形成一批具有社会主义文化特色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魅力的网络文化品牌,使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不断成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进而增加其辐射力和影响力。最后,加快又红又专的网络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支技术高、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政治强的网络人才队伍是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保证。一支既精通网络技术又谙熟思想政治工作艺术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对先进文化的发展和弘扬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加快建立健全网络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核和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在内的制度保障体系,积极培养网络社区管理人才,提高网络文化队伍建设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建立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思想道德评价的综合体系,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适应的网络技术研发队伍、管理队伍和舆论引导队伍。

  

  第三,开展网络伦理教育、抢滩青年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阵地、发挥新媒体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引领功效,为网络文化建设提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本支持。

  

  首先,开展网络伦理教育,形成以“慎独”为核心的网络实践道德自律体系。相对于传统社会而言,网络文化的发展更要求人们确立道德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网络自主、自律型道德。依靠道德教育的内在制约功能,提高人们的信息素养、自控能力和自律意识。在发展高新技术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了人类的精神家园建设,信息文明的声光电化不得掩盖道德培植和情操修养的重要和必要,唯有如此,社会才有人文精神。所以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形成以“慎独”为核心的网络实践道德自律体系,自觉抵制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文化实践的自觉性。其次,改进宣传方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占领青年大学生网络文化阵地。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网络实践主体青年化的特点,使传统的一本正经的道德说教式思想灌输方式很难吸引大学生的“鼠标走向”。要运用与网络技术相契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方式和思维方式,吸引广大青年人的积极性、参与性,与青年网民展开真诚的对话和交流,把网络建设成为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平台,使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融入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文化实践中。最后,我国边疆地区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具有任务的艰巨性和挑战的严峻性,应科学有效地管理好、利用好新媒体的功能,积极探索形成具有地域色彩的网络文化发展模式。在以新疆为首的边疆地区,境内外的民族分裂分子和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加紧在网络领域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步伐,企图把分裂祖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上。所以,这些地区必须确保学习宣传全覆盖、学生党建进网络、组建党建网络信息员队伍、专人专门负责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系统维护、利于云空间技术搭建交流平台,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教育活动对青年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击败敌对势力企图借助网络、利用青年分裂祖国的图谋。

  

  能否有效引导、积极利用网络文化阵地,使网络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不仅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必须从我们的实际出发,积极研究网络文化发展规律,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统一的角度建构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发展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以网络文化建设为载体践行核心价值观,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先进文化。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