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景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

2015-11-17 10: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相关概念

  (一)价值观

  关于价值观的描述,学术界有很多种说法,一般的认识是,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认识。所谓“价值观”,是一种价值认识,是对价值关系的反映,是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的价值意识。通俗的讲价值观就是深沉次的存在人内心的稳定的观点,关乎你信什么、要什么、坚定追求什么和实现什么等内容。

  (二)核心价值观

  所谓核心,也就是在众多的元素中其绝对支配地位的元素。核心价值观是却别与一般价值观的,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一种社会制度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对个体而言核心价值观具有统领性和超强的稳定性,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明显和长期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次提出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对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把握着社会价值的发展方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毫无疑问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核心,而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思想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我国的建设实践中居于统领的地位,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创新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撑,没有了民族精神,也就没有了核心价值观的脊梁;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体民众都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这座大厦的基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的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要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一)大学生价值观及其特点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在长期的家庭、社会和学校生活实践过程中所不断积累形成的对客体或客体效应的根本标准或判断,在整个大学生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大学生群体在处理问题、看待事物时的根本立场和态度,能够起到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在当前社会巨变的环境下,具有如下特点:

  具有时代性,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十分突出的时代性,从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到建国后的上山下乡运动,再到80年代的改革大潮和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从众性,所谓从众,就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自身的需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具有易变特点,大学生处于价值观成型阶段,且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变化,这也是导致从众性和时代性的主要原因。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处在形成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能够起到突出的引领作用。首先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处在行程初期,在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下,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会受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其次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起到教育引领作用;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己基本形成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精神归属作用。

  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路径

  (一)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离不开高校政治思想课程,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主渠道,应该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政治思想课程,要禁止当前高校弱化政治课程的做法。高度重视高校政治思想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教师选择上严格把关,保证课时;要以行之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思想灌输,充分发挥理论引导的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社会大环境,尤其是社会媒体为代表的舆论环境是关系到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当前社会信息逐渐走向碎片话,信息常常以冰山一角的方式展现;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也在不断的扩展。对于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大学生而言,如果不加引导,常常会误入歧途。因此要加强对于网络信息的监督,从源头上控制网络信息和新闻信息的规范化,保持严肃性,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建立约束机制

  外在的约束举措与自身的行为约束互为补充,两者结合实现大学生自身思想和行为的约束。包括与法律相衔接的硬性约束举措、与道德相衔接的软性约束举措以及与生活相衔接的常规性约束举。在法律约束上,做到恪守法律法规,有法制观念,并能约束自身的行为实践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道德层面,始终以八荣八耻为考量自身行为的最高标准;在生活常规约束上,可以包括大学生价值观成长日记、大学生行为规范守则、大学生价值观评价机制、大学生诚信档案等。

  (四)建立长效的培养机制

  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因此在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并充分发挥信念引导的作用,强化大学生的理想内化机制,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继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要加强社会公平机制建设,构建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奖惩机制,构建完善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在理想信念恪铸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将其作为纲领和指南,武装和教育学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