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浅析

2015-08-24 15: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执政党 执政基础 
  [论文摘要]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需要对党的执政基础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由合法性基础、经济基础、法理基础、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理论基础和组织基础等组成。 
  中国共产党已从一个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党转变为一个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保持长期执政的执政基础是什么,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所谓执政就是一个执政党对国家政权系统的领导,是执政党执掌政权、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活动。执政基础是一个政党能够具有执政地位的基本条件。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包括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经济基础、法理基础、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理论基础和组织基础等。 
  一、合法性基础 
  合法性是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于现存政治秩序和政权的信任、支持和认同。这里所说的合法性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概念,而是政治学的概念。 
  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执政之前,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带领中国人民****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打败了腐朽的******政权,建立了新中国。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赢得了民心,这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国之初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五十多年中,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这期间,党虽然也犯了一些错误,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进步,是任何人不能否定的。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至2006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近2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万亿大关,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六位。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政策,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所以能长期执政,归根结底,就在于它反映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支持和认同,成为中国共产党当今在中国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二、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为,经济基础是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因此,任何政治制度都不过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中,资产阶级内部为了追逐利润进行激烈的竞争,形成不同的资本利益集团,这些有着共同利益的集团结成政治联盟,组成资产阶级政党,进而掌握国家政权。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公有制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长期执政,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在中国作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这样一种现实。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表,代表最大多数人执政。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外没有任何一己的私利。中国共产党是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打破了旧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可以下结论的说,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其他政党能够成功地担负起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 
  三、法理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的法理基础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规定的。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由1982年月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四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序言中明确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通过具体的政治制度进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其中的一项基本制度。
多党合作制度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具有参政党的地位,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参与执政。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四、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作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是与中国先进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先进阶级。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先进性奠定了坚定的阶级基础。党章还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不仅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且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结合,在党的有关党的性质的规定和说明中是贯彻始终的。 


  五、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成功的在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经过十三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一历史性的重大课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和条件,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归宿和目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六、组织基础 
  组织基础是一个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行使执政职能的组织保证。党的组织制度决定了党的具体存在和具体活动方式,对执政党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由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所构成。党的中央组织包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等。党的中央组织是全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对全党和全国各个方面的工作实行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党中央是党的领导核心,也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有关全国性、重大政策问题,只有党中央有权做出决定。党的地方组织是指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以及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及同级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地方组织是本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其主要任务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层组织是指各种基层单位的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及相应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带领人民群众在具体的社会基层工作中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实处。党对国家政权的掌握和运用,是通过不同层次的党的组织来进行的。 
    参考文献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2页。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7页,第350页。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