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探究

2015-08-24 15: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打牢全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切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的又一成果,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任何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无论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还是西方的平等、自由、民主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都表明一个基本观点:一个政治社会的组织和管理不能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尤其是当今中国,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迫切需要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和生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们处在一个思想活跃、观念碰撞和文化交融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便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落后文化得到改造,正确思想得到坚持和弘扬,错误思想得到抵制和反对,从而实现文化自身的和谐,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一个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要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就保证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相反,如果我们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就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性质和航向上产生迷茫,就会在社会立场和服务对象上产生摇摆和偏移,就可能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想是一种信念,表示着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现阶段我们全党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体现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激励着人民群众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而不懈奋斗。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将会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来奠定,凝聚民心,感召民众。
  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爱国主义是当前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动员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是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和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也愈加突出。
  树立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指的是对公民思想行为选择标准的价值认同。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人生态度、道德修养和治国方略等主要方面,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旗帜鲜明地规定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辨别是非善恶、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和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原理,不断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对解决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问题的新创造,是从思想文化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出的科学解释。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
  1.加强党的领导和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和政府是责任主体。从历史上看,任何一项重大决策的贯彻,都要加强党的领导和管理。尤其在西方价值观念不断渗透和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情况下,更要加强党的领导和管理。为此,要从三点入手:一是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社会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新特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二是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各级党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当作大事来抓;三是要经常关注,周密部署,精心指导,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同时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把长期规划与近期安排结合起来,锲而不舍。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离不开广泛的宣传和普及。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在与群众的交流互动中引起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群众使人们加深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认识和理解,使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体现在文化创作与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人们,使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获得启迪。要努力建设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和提高素质。要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要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青少年进行由浅入深的教育,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阵地。
  3.广泛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着眼实践,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只有融入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化为大众的愿望要求和自觉行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中,使人们“学有榜样”。通过培育和宣传来自群众身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先进典型,引领人们根据身边实实在在的模范的人和事去选择、塑造自己的生活,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具体实在、可感可亲、可信可行;二是紧紧抓住诚信建设这个重点,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推动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扎实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倡导相互关爱、服务社会的文明风尚;三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中,进一步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日常化具体化,努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李德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问题[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7).
  林尚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N].学习时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