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埃里稀·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弗洛姆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消费异化的社会。人们与其消费品之间失去了真实、本质的联系,消费由手段变为目的和非理性的目标;人们在异化消费中失去本真。弗洛姆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阐述了其异化消费理论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培养健康的消费伦理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弗洛姆 异化 异化消费 节约型社会
埃里稀·弗洛姆(Erich.Fromm,1900~1980)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也是新人道主义伦理学的创始人。在其学术生涯中,他始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基础,致力于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一种人道主义伦理学(humanistic ethics).促成一个健全社会(the sane society),从而结束异化,回归“本真的人”。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与文化采取了激进的否定姿态,始终关注着“孤立无援的现代人”,关注现代人在异化的泥沼中苦苦挣扎、在无孔不入的权力与意识形态的绞杀下精神撕裂、人格畸变的命运,对人在技术至上的社会里被沦为“异化”的人、消费也“异化”了的现象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
一、异化
所谓“异化”,本意是指人作为与客体相分离的主体被动地体验世界和他自身,“异化”是一种体验方式,在这种体验中,个人感觉不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体和行动的创造者,而是受其支配与约束。弗洛姆认为,异化思想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西方传统的早期阶段,即渊源于旧约预言家们的思想之中,特别是他们的偶像崇拜这个概念之中。人把自己的精力、自己的艺术才能用来塑造一具偶像,然后供自己崇拜。他的生命力渗透到“某物”中去,但是,一旦这个某物成为一个偶像时,人就不再认为这是自身创造力的产物了,相反,他所崇拜和服从的这个偶像却成了脱离人的、凌驾于人之上并且反对人的某物。特别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现象几乎是无所不在。尤其是在消费领域中,异化情况最为严重。消费原本是满足人们需要和达到幸福的手段,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片面强调物质消费,从而使得消费变成了人生的目的。
二、异化消费
弗洛姆提出,如果一个人按照人性的特性和规律去充分发展,他就可以达到精神的健康;如果一个社会以符合人性的、满足真正的个人需要为基准,它就是健全的社会。而当代资本主义为延缓经济危机而力图歪曲“满足需要”的本质,为了刺激消费、扩大生产,在意识形态领域灌输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从而导致了异化消费。所谓“异化消费”,是指“人们为补偿自己的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大众文化的商业追求使得文化产品就像在工厂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使得本应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千篇一律,加上对娱乐、消费的极致追求,“人民在他们的商品中识别出自身;他们在他们的汽车、高保真度音响设备、错层式房屋、厨房设备中找到自己的灵魂”。
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经济行为是由道德规范所决定的。然而,到了18世纪,资本主义实现了一场彻底的演变,把经济行为与伦理以及人的价值观念分离开来。经济活动被视为一个完全独立于人的需要以及人的意志的自主的整体。经济体系的发展也不再受到什么对人类有益这个问题的制约,而是由什么对体系自身的进展有益这个问题所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要求不断地发展生产,因而必须不断地扩大消费。它动用一切宣传机器不择手段地来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而“所有这些手段从根本上说都是不道德的”。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即使富裕的人也会感到贫困”。资本主义使人变成了消费的工具。更严重的是,人们购买消费品,不是为了使用或享受而只是为了占有它们,因为占有可以标明他的社会地位,为他博取名望。这种消费方式使人们对消费永不满足,如饥似渴,从而产生了以商品作为宗教信仰的人,他们对于天堂的解释“就是一个像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商场,里边摆满了许多新产品和新玩意,而且他有充足的钱来购买这些东西”。然而,这种无止境的“消费的渴望却已失掉了和人真正需要的联系”,只是“人为制造的需要”和虚假的需要。对这些虚假的需要和欲望的无限制满足导致了人的精神麻木,最后导致了自我的毁灭。因此,弗洛姆说:“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类死了。”
消费异化造成奢侈浪费。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建筑在高生产与高消费的基础上,因而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倾向。浪费倾向不仅导致了经济上的严重损失,而且对人的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它“使消费者不尊重劳动和人创造的成果,使消费者忘记了在他自己的国家和更贫穷的国家中还有许多衣食不济的人,他所浪费的东西对这些人就可能是最珍贵的东西;总之,浪费的习惯表明,我们幼稚地无视人类生活的现实,无视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经济斗争。”他认为,奢侈就是一种浪费。人类对奢侈或丰富的选择,对好的、坏的富足的选择,直接决定着人类的前途。他赞同马克思等思想家的看法:奢侈和贫穷一样都是巨大的负担,甚至奢侈比贫穷更可怕(奢侈是指多余的富足),这种奢侈最终将导致贫穷与痛苦。
三、消费异化理论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启发
虽然弗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弗洛姆认为消费异化虽然有社会经济制度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主动放弃了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他的这一论断实际上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而是错误地将人与自然这一人类的普遍矛盾当作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从一定程度上是在为资本主义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开脱。但其消费异化的理论对建设社会主义消费伦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人的消费伦理观念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反映,在新中国建后的计划经济年代,人们普遍接受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伦理观念,解决温饱是当时的生活主题,这种基本否定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伦理观念是与当时的经济状况相适应的。改革开发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国许多老百姓来说享受生活已不再是奢望,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为人们享受生活提供了物质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西方资本主义享受生活的消费伦理观也开始在我国传播,成为社会消费伦理观念发生变革的重要标志。伴随着享受生活的消费伦理观念的普遍接受,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也在滋生蔓延。我们在肯定享受生活的消费伦理观念道德合理性的同时,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对享受生活的消费伦理观念必须有清醒的理解,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无限制地蔓延滋长必然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隐患,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首先,败坏社会风尚。物欲横流,享受成风,人们的理想信念及其精神追求势必被削弱,道德人格的根基将被动摇,社会的****难以被有效遏制。其次,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贫乏的国家,从资源禀赋看,我国是总量上的富国、人均上的贫国。我国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居于第五十三位。巨大的人口基数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消耗,假如中国每个家庭平均有一辆轿车的话,石油资源的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在大城市中,数量众多的轿车还会造成空气污染。过多地追求以物质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生活享受,对保护生态环境是极其不利的。再次,影响社会稳定。由于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人们的消费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分配领域的差异如果反映到消费领域,肯定会影响人们的心态,进而影响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破坏了社会稳定。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倡导节约文化、节约文明,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积极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已经势在必行。弗洛姆的观点说明,单纯的物质享受并不能为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反而会成为物质消费的奴隶。如果人们沉醉于商品消费中,并以此作为自由和幸福的体验的话,那么这种发展实际上只是异化的发展;因此制止和杜绝消费异化现象,树立符合人的真实需要的消费伦理,将大众消费引向科学、健康发展的轨道,追求以人的充分、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物质和精神的均衡发展既是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个人人格的内在要求。正如弗洛姆所说,如果我们依旧追求生产的无限增长、消费的毫无节制,那么我们的前途只能是生态系统的无穷灾难。因此扬弃和超越工业文明无限制的发展和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与生态文明相符的消费价值观,加强政策对消费的引导,建立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倡导合理、适度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个人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人格得以完善和回归本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91.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重庆出版社,1988.9.
弗洛姆.健全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291.
人民日报.200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