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 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 人文精神作为社会文明的理性积淀,体现了人类对自由本质的自觉追求,其内容随着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文精神,以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以公平正义为基石,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以真、善、美为最高追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具体要求。
人文精神发端于十四世纪下半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亦即人文主义运动。此后,又通过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表达出来。从观念形态来看,人文精神的内涵体现在“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这三个概念的历史衍生中;从社会实践的层面上看,人文精神的内涵则是不断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形成的理性积淀与观念提升。所以,人文精神的内容是丰富的,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性,也因此其内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西方学者更多地将人文精神的内涵定位在人性、价值、自由。他们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提倡人性、****、个性解放、理性和科学,高扬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讴歌平等与自由。尽管西方近代与现代的人本主义思想有所不同,但在尊重人的价值,关注人的存在,主张人的平等,崇尚人的自由等方面是共同的。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文精神既有对西方“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合理内容的继承与借鉴,又不是西方“人文主义”、“人文精神”的简单演绎和重复,而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着人与自然、社会及他人和谐共存的内在要求,表达了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文精神应该是以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以公平正义为基石,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以真、善、美为最高追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具体要求的文化理念和时代精神。
由此,我们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四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公平、正义、自由;社会主义荣辱观。
1.“以人为本”——人民当家作主。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文精神的核心所在。它既是对中华民族“民本”、“仁民”优良传统的合理扬弃,也是为人民服务精神在当代的丰富与发展,更是我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以人民为本”,即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首位,使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切实的利益。所以,“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点,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文精神的核心和实质,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2.科学发展——人、社会、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科学认识。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协调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也就是要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从而保证人、社会、自然界之间处于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良性运行状态,保证人、社会与自然发展的可持续性。片面的发展观的结果是生态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价值危机,最终导致社会的畸形,人的异化,而这与人文精神的本质相违背。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也是基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反思。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减危机,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于和谐状态,最终使人获得良好的生存环境,使人作为真正的人而存在。而且,不仅要促进中国社会内部和谐,还要努力争取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其他文化交流与融通,求得和谐共赢,共同发展。可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存、持续发展,是人文精神本质的充分体现。
3.公平、正义、自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公平正义既是和谐社会最基本的思想道德诉求,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一个社会的公平正义状况如何,对社会是否稳定与和谐有着巨大的影响。没有公平正义,社会就不可能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因为,公平正义是为广大社会成员所能普遍接受的基本价值观念,也是社会各个阶层所能取得认同、社会不同利益群体所能达成共识的基础。公平正义理念具有很强的社会凝聚力和感召力,它有助于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引导和规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行为,促进公平竞争,有助于缓和与消减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各种力量的整合,使人们和谐共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公平正义为基石,它倡导人人平等、扶贫济困、互惠互利,努力使社会成员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即权利平等、分配合理、机会均等和司法正义,使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而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能为人的自由个性发展和人生价值实现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有力的保障,能不断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迈进,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无疑,这是人文精神的理想所在。
4.社会主义荣辱观——时代文明、社会风尚。
******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高度概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它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道德规范,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人生态度、道德修养和治国方略等方面,明确规定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人们辨别是非善恶、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和规范。“以热爱祖国为荣”,把是否热爱祖国作为个人道德评价的首要标准,以唤醒人们爱国的意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等,激励人们树立尊重劳动、艰苦奋斗等道德意识。而“以崇尚科学为荣”,“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诚实守信为荣”则体现了改革创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精神。“八荣”观是追求真善美的具体体现,是以爱国主义和诚信友爱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热爱科学、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等民族精神的集中概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文精神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的具体体现。
总之,人文精神作为社会文明的理性积淀,体现了人类对自由本质的自觉追求,其内容随着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以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以公平正义为基石,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以真、善、美为最高追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具体要求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文精神,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和本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