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和而不同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党充分吸收和利用“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建设现代和谐社会,同样要尊重和而不同的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与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而且也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所追求的和谐思想一脉相承。中华文化中“和”的前提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源头,可追溯到公元800年左右的西周末年,当时郑国的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周语》)的思想。在《论语子路》中,孔子也指出和而不同是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差别性和不同性。没有多样性,差别性,不同性就构成不了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性。因此和谐之中理所当然地包含着和而不同的成分。
一、和而不同构成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
有一位作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话说明,自然界里的事物是千姿百态,无限多样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否则就不会成之为世界。
人类社会的事物也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不同的事物。世界上的国家,生产力有发达的,也有不发达的,科学技术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等等都说明由于不同,才形成了人类社会,这也是“和而不同”,否则就无所谓人类社会。
“和”是指世间万物相附相生,相互依存的一种状态,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和”不等于“同”,“同”是无差别的同一,而“和”是不同种类,不同形态的事物的有机结合。和而不同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只有承认不同,尊重不同,才可能追求“和谐”。
2002年******同志在美国乔治·布什图书馆的演讲中提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想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二、和而不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之路
和而不同也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规律和准则。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发扬“和而不同”这一闪耀着辩证法光辉的传统思想,用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走上成功之路。
其一;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其宗旨是毛泽东同志主张的“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民主即“不同”,通过民主表达不同意见,寻找共同点从而达到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而实现党内的集中。这种“和而不同”既让个人发表了意见,又能达到统一实现全党团结和谐,从而使中共能在各种困难面前经受考验,取得成功。
其二;统一战线。毛泽东把它称之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党派等为了共同的目标,在共同点上进行合作,在合作中扩大和增进共同性,同时又承认成员之间的差异和一定范围内的组织独立性,政治自由和法律地位的平等。不同时期,我党始终与不同的阶段、阶层、团体党派结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分别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了******的反动统治,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成功。这都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实践中成功的运用。
其三;“一国两制”的思想。即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创新和发展,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和而不同”,真正做到了承认不同,尊重不同,从而达到一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香港,澳门的 成功实施,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好评和普遍欢迎。
三、和而不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从本质上来说或者说其最后落脚点,就是处理好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从利益的原则。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各依其序,各尽其能的社会。和谐社会不是要遏制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诉求,保持分配上的平均;也不是要泯灭个性,保持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绝对统一。和谐社会主张“善解能容”,本质上是一个宽容的社会。和谐社会应鼓励差异的合法存在,以彼此的尊重融合而不是以相互排斥,压制形成社会秩序,这种社会是多元的,是“和而不同”的。
2005年2月19日******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这六大基本特征都贯穿和体现着“和而不同”的精神。
其一,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应该是通过完善的制度来实现的,本质上就是要建立系统的利益均衡制度。通过法治和德治共同实现社会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将有助于加快我国实现社会政治和谐。和谐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追求的理想境界,而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则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和根本途径,“和而不同”是和谐社会政治文明的精髓。
其二,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要求我们首先应该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坚持效率的前提下,注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做到保证社会成员机会平等,解决好初次分配的合理,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解决好再次分配公平。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将公正的天平稍微向弱势群体倾斜一点,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社会阶层利益最大化,有助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由此可见,公平正义是有差异的公平正义,是“和而不同”的公平正义。
其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诚信友爱有助于消除人民内部矛盾,有助于增进各民族的团结友爱,特别有助于缓解当今中国社会突出的城市与农村的矛盾,有助于缓和城乡以及地区间的紧张关系,有助于促进中国社会的“人性化”发展。但是,提倡诚信、友爱,绝不是主张消弭个性,牺牲自我。和谐社会需要的是充分尊重个性,尊重独立思想,要容忍各种不同利益关系存在,要容忍各种思想观点存在,要尊重别人做出的不同选择,特别要保护少数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确立自律自立与宽容共存的理想诉求,通过教育增强人民的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不同社会组织的作用,在诚信的基础上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形成团结友爱的社会大环境,一样是“和而不同”。
其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绝不是不允许各种矛盾存在,也不是要从根本上消灭矛盾的社会,而是承认差别,正视矛盾,协调和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社会。我们应该给予个人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使他们能够各尽其能,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效果,“和而不同”才可以最有效的激发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
其五,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所谓安定有序,一方面是强调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则是在承认利益主体差别的前提下,强调要有着不同利益与要求的群体和个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使不同群体之间的激励得到公平的反映,才能使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得到保障,社会才会安定有序。这种安定有序毫无疑问也是“和而不同”的。
其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就是要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其前提是尊重自然规律,承认自然规律与人类的“不同”,尊重自然规律。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敬畏自然,保证生物物种资源的繁衍及其生活环境的保护,确保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建立起地球上最大的两个群体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而这种和谐很明显也是“和而不同”的。
四、结束语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始终追求的一个美好理想,以“和而不同”为本质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通向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华民族精髓之一的“和而不同”思想,它的生命力是永恒的,它在今天的价值需要我们进一步控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和而不同”思想的魅力越来越凸现出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和贯彻“和而不同”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王伟光,《构建和谐社会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新华网,2005年2月24日
邓伟志,《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公关世界》,2005年5月
张左己,《努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理论前沿》,2005年第6期
路云辉,《社会关系和谐:和谐社会的关键与核心》,《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