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 经济 之间的关系是 研究 所有人口 问题 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之一,因此长期以来倍受学者的关注。早在几百年前,
随着1978年
尽管学者普遍认为,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存在着客观的比例关系,但他们对两种生产比例关系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两种生产的比例是国民 经济 比例关系中最基本的比例关系,是一种更带全局性、更具有战略性的比例关系,它直接决定物质生产内部的各种比例,如两大部类生产比例、积累和消费比例等(吴忠观 1982;王向明 1982)。李竞能等(1982)则认为,两种生产的比例是 社会 生产的基本比例, 自然 对国民经济的 发展 有制约作用,但它并不直接决定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发展规模以及内部的比例关系,这主要因为人口生产本身并不属于国民经济领域。
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 理论 无疑是
这一时期的人口 经济 问题 研究 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突破长期以来国内对适度人口的“禁区”, 从
一是 研究 成果的开拓性。WWW.133229.cOM由于自1957年以来,
与改革初期的 研究 内容 相比,注重区域间人口增长和 经济 增长关系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人口经济 问题 研究的一个特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各个地区之间的 社会 经济 发展 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李竞能(1993)根据不同时期的人口 自然 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平均人口密度、按社会劳动者平均的生产性积累、 工业 总产值等人口、经济指标对14个有代表性的省、市进行了 分析 ②,研究结果发现:一般情况下,人均国民收入同国民收入总量、劳动生产率是正向变动的,而同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率是反向变动的,这种变动关系在序数的最高和最低两头最明显,如序数排最前面的上海、天津以及序数排在最后面的四川和贵州;一般来讲,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率对人均国民收入有明显 影响 ,但相对而言,国民收入变动对人均国民收入的影响更直接、更主动,作用也更大;从长期来讲,人口因素对人均国民收入的动态影响不如人口增长率变动的作用明显。这些研究结果无疑在提醒政府,降低人口增长率是提高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进入80年代中后期,
如何解决
许金声(1991)通过研究15个国家人口密度和人均gnp 之间关系发现,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人口密度超过
1987至1993年是
毛志锋(1995)以 研究 适度人口为基本思路,从
人口、 经济 、资源环境可持续 发展 研究
90年代之后,随着可持续发展 理论 框架的引入,学者普遍感到,研究
第一, 科学 技术对 经济 发展 的作用 研究 。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 时代 ,其中衡量知识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科学技术,也就是说,科学技术对 社会 经济发展的作用程度究竟如何,尤其是学术界需要从宏观上对于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量化关系作出明确的界定。另外,科学技术发展对于各行业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也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第二,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研究。虽然学术界在过去10年内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相对于人力资本的全部内涵而言远远不够。例如,从微观上,我们对健康投资收益研究、人口流迁的经济收益研究以及技能水平与个人收益水平关系等方面还缺乏合理及可信服的实证研究结果。从宏观上,我们对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没有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至少从动态上需要更深入的 分析 。
第三,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经济关系 问题 研究的重点和突破口将是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这不仅因为人口与经济关系是可持续发展全部 内容 的基础和核心,更主要是因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将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重点。由于各地区人口、经济、 自然 等方面条件的差异,我们对于人口、经济、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需要更加突出区域性的特征,即以不同区域为研究对象来确定区域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借以指导实践。 第四,人口发展与市场变化关系研究。九十年代以后,我们对人口变化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还需要对人口亚群体和其市场需求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在利用人口数据和 方法 进行市场变化分析上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也是实用人口学能否繁荣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然,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个方面以外,
林富德,陆杰华.1995.十二亿人口的人口学意义.市场与人口 分析 ,(2)
刘洪康. 1983.两论两种生产.人口 研究 ,(2)
刘铮.1980.我国人口的就业 问题 .人口研究,(1)
刘铮.1982.关于人口投资的几个问题.人口研究,(4)
刘铮,段成荣.1989.人口投资与人口素质.人口研究,(6)
陆杰华,于学军.1995.
陆杰华.1999.人力资源开发与缓解贫困.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