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民主制度论文

试论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政府公共服务改革

2015-08-03 10: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公共服务 和谐社会 改革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政府一项重要职能.。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是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使政府的发展理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全面健康均衡发展”上来的迫切要求,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素。要积极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经济的范围,从根本上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方式、方法,提供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公共服务机制。
  一、政府公共服务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等日趋分化,其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继政企分开改革之后,行政管理领域另一重大改革的主导思想即是政府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而公共服务则成为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目前国内学者对什么是“公共服务”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1.社会公共服务一般是指依托社会公共设施或者公共部门、公共资源的服务;2.公共服务是为消费者提供公共物品的服务;3.公共服务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主要内容,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4. 公共服务是指用以解决公共问题,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种资源配置,其基本目的是为解决每一独立的市场主体所不能单独解决的许多公共问题。
  参考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得出,政府的公共服务主要是指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为公众提供社会产品和服务。它是由以政府机关为主的公共部门生产的、供全社会所有公民共同消费、所有消费者平等享受的社会产品。政府不在是高高在上发布指令的主导者,而是真正放下身段,视百姓为顾客,切实为顾客提供各种公共服务。
  
  二、国外公共服务制度的几种模式
  
  “最低保障与兼顾效率型”公共服务模式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上,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特点在于重视竞争和市场的作用。该种模式的代表国家是美国、德国。在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之后,美国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公共服务理论也是在这一时期提出来的。它强调通过竞争和经济增长,确保劳动者加入劳动市场,以劳动者对生产的贡献程度来保障其生活。德国的公共服务在强调上述特点的同时,还很强调政府的辅助作用。
  “效率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是通过国家立法等强制手段,以个人或家庭的储蓄进行自我保障。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不拿税收来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对经济效率起正面影响。比如,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所有工人及雇主必须按期交纳中央公积金。该种模式的代表国家是新加坡、智利。
  “全面公平型”公共服务模式视:“公平”为首要价值理念,实行对全民的普遍保障。该模式的特点是公平价值理念落到实处,适用富裕国家。英国的公共服务模式是基本的全面公平型的制度。国家的保障仅限于“平等的最低生活”。北欧模式以瑞典为代表,它对其社会成员进行全面、高水准的保障。比如,瑞典的所有教育都是免费的。
     三、中国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战略重点
  1.政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发展决不能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的发展,更不能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以及后人利益为代价的增长和发展,而是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一论述完整准确地表达了一种完备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经验的正确概括和总结。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新高度,进一步回答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我国必须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我国当前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责任
  所谓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指政府“筹集各种资源,通过民主政治程序设定社会需要的优先目标;与此同时,又利用私营部门之所长,组织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具体而言,即指政府通过政治过程作出决策,确定公共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标准,然后以市场机制为杠杆,通过多种方式调动私营部门、非赢利部门等组织的参与,在竞争中完成公共服务的供给。首先,政府必须以结果为导向对市场化公共服务实行有效监管,对其中影响决策和服务结果的各种影响因素加以考虑和监控,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公众对服务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和意愿的表达,发动群众对私营部门,非赢利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进行监督。另外还要加强法制方面的建设,以可靠的、稳定的法律约束保证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各种不公正的行为。
     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
 

 
  1.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要求发展的目的不是为少数人利益,也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不仅要求发展是为了人,而且要求发展必须依靠人,要求通过发展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实现科学的发展观,前提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改革观。要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要进一步做好增加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帮助城乡特殊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要下更大的决心,坚决纠正土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教育乱收费和药品购销、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等等各种突出的社会问题。 加快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对策分析
  (1)推行政务工作电子化,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采用吉林大学张锐昕教授的定义: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部门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在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的基础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整合,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打破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的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和运行。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加之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本身存在失灵现象,很容易削弱政府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控制能力,从而降低政府经济宏观调控效率和水平,导致“政府失灵”。电子政务的实施不仅可将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信息充分开发利用,并通过信息适时、准确的发布,引导市场竞争向规范的、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电子政务的推进过程中,通过对决策权的分化,决策者
  有限理性的改进,决策与执行的界限模糊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从而避免仅依靠经验和信息不足而导致盲目决策的现象。政府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对服务对象情况的掌握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逐步摆脱层级节制的官僚体制,以分权、参与的管理,实现管理权和管理责任下移,为行政人员增强公共服务绩效创造条件。政府社会管理方式要从“重管制,轻服务”向“管制”与“服务”并重转变;以行政干预手段为主向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的转变;从政府生产向政府提供服务来转变。
  (2)更新执政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就是要实现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政府公共服务改革,就要求政府全面正确地履行自己的职能,而服务则是当今政府的主要职能;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政府的一切工作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利益,要求政府从过去的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即要求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在推行公共服务型模式的进程中,要注意目标实现度的选择,发展是不平衡的,要把服务不仅放在大企业上,更要放在广大人民群众上,要关怀弱势群体。这就是服务要以人为本,要实现以人为中心的人类发展战略。发展政策的目标应该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提高人的能力,提高人类发展水平。要使政府从行政管制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从旧式发展观、片面政绩观向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转变;从提供经济物品向提供制度物品转变;从集中管制型向依靠市场调控型转变。
  (3)加强主要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当前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职能缺失现象。例如在公众生命财产等安全保障表现为公共卫生体系不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缺乏;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公众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存在后顾之忧;有不少公众生活困难,弱势群体得不到有效救助;农村家庭子女辍学的现象存在,城镇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就业压力大,失业带来的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严重,农村征地农民得不到合理补偿,乱集资、乱摊派等现象时有发生。城市公共交通等公共事业设施、教育文化卫生娱乐服务设施、养老护幼与残疾人服务设施短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造成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所以,当前政府尤其要关注以下几个公共服务的职能:强化劳动就业服务职能,创造良好的劳动就业政策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卫生服务职能尤其是食品药品监管职能,确保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强化收入分配职能,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构筑有效的公共帮助机制,维护与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