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民主制度论文

健全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制度研究

2016-09-30 16: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城市社区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的基层协商民主形式,它对于推动社区的科学自治,促进社区的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社区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水平较低,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丰富协商民主的载体、优化社区协商民主的流程、完善反馈机制等措施健全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制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进一步指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2〕,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3〕。而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制度作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必然不断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健全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

 

  一、发展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制度面临的问题

 

  虽然各地在发展社区协商民主方面进行了很多富有成效的探索,但是由于社区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制度,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社区协商民主往往不被重视

 

  社区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兴的基层治理形式,由于它自身组织程序的复杂性,有很多领导干部和社区干部推动社区协商民主发展的积极性不高,调研数据显示只有27.7%的社区干部经常主持社区公共事务的协商,而且有28.7%的社区干部从来没有主持过社区公共事务的协商。由此可以看出,还有相当一部分社区干部没有认识到发展社区协商民主的重要意义,在实际的社区工作中也不愿意主动推动社区协商民主的发展。

 

  ()社区居民参与协商的积极性不高

 

  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56.4%的受访社区干部认为社区居民在有一定的物质激励下才会参加社区公共事务协商。由此可见,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协商的积极性并不高。

 

  ()社区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水平较低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虽然有的社区建立了社区协调理事会、社区议事会等公共事务的协商机制,但是由于这些协商机制建立后并没有高效的运转起来,所以它在推动社区协商民主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比较小。主要表现在公共协商议题的拟定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拟题的科学性不强;社区协商民主的组织机制还不完善,开展协商的效果不明显;社区协商民主没有一个严格的流程设计,流程不优化;协商成果落实不理想,反馈不及时。

 

  二、健全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制度的具体对策

 

  社区协商民主的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加强宣传教育

 

  一方面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要通过理论宣传、政策学习等多种形式,培养领导干部的协商民主理念,使领导干部更清楚认识到,通过运用协商民主机制作公共决策,会减轻政府单方面决策所承担的风险和压力,会促进公共决策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使我们的多数社会成员尽快熟悉协商民主的规则,掌握协商民主的手段,具备协商民主的技能。

 

  ()健全社区协商议题的拟定机制

 

  要结合每个社区的实际情况,推动社区议题拟定方式的多元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确定社区协商议题。第一种是通过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确定协商议题。社区居委会通过组织召开有居民代表参加的协商议题建议大会,收集和整理代表们提出的书面建议和口头建议,再根据社区目前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最终选择出本年度要进行重点协商的议题。第二种社区居委会依托社区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确定社区协商议题。社区居委会可以通过社区议事会,动员议事会参与成员围绕社区协商议题积极建言献策,并把这些建议作为社区协商的参考议题。第三种是社区居委会根据街道办事处的年度工作要求和社区居委会的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社区协商议题。第四种是社区居委会根据社区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临时确定协商议题。以上这几种社区协商议题的拟定机制既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同时采用,这样就能够促进社区协商议题拟定的参与者更加广泛,社区协商议题的拟定也会更加科学。

 

健全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制度研究


  ()不断丰富社区协商民主的载体

 

  社区协商民主的发展离不开载体建设,要根据社区协商民主的发展情况循序渐进的进行社区协商民主的载体建设。可以着重对以下几种载体加强建设。

 

  1.居民恳谈会

 

  居民恳谈会是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居民围绕着社区公共事务而进行充分讨论协商形成最后决策的社区协商民主形式。这种社区协商民主形式的优点就是便于组织,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过程较短。因为居民恳谈会自身具有的这些特点,我国很多城市的社区都在开展。所以要积极推动居民恳谈会的建设,围绕着社区居民关心关注的公共议题通过精心组织,包括确定主持人、确定参与人员、讨论和记录等,真正使居民恳谈会成为社区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2.社区议事会

 

  社区议事会是由社区干部、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代表、社区名人、社区居民代表组成的协商社区公共事务的议事机构。社区议事会集中了辖区内各方面的利益代表,遇到需要各方协调才能处理的公共事务,可通过社区议事会这个平台进行协商和调解。社区议事会具有精英协商的特点,使社区协商更加的理性,效率更高。这种协商民主形式非常适合辖区范围内单位和企业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社区。这种社区协商民主形式因其成员较少,成员的素质较高且成员组成比较固定,所以能够使协商更加的专业和富有成效,是发展社区协商民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载体。

 

  3.社区居民代表大会

 

  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是社区居委会进行社区治理的比较传统的方式,是居民实行自我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在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组织规则和操作流程,这种形式也充分体现了社区协商民主的精神。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和改革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它注入社区协商民主的要素和精神,充分保证社区居民代表的发言权,真正能做到畅所欲言。

 

  4.协商民意测验

 

  协商民意测验是西方学者发明的一种科学性较强的协商民主方法,它是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参与人员,并通过两次问卷的测试而进行的一种民主协商。协商民意测验是一种具有较深的理论背景的科学的协商民主方法,近年来它被运用到我国一些地方开展的协商民主中。比如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就普遍采用了协商民意测验中的抽样法。这种协商民主方法的参与人数较多,组织程序比较复杂,适合于讨论比较重要的公共事务。这比较适合于讨论社区的年度工作计划中的各种工作的重要性程度,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由于这种协商民主方法需要经过抽样,事先提供说明材料,采取大、小组分组讨论,设立主持人,进行两次问卷测验,所以社区开展协商民意测验需要和专家学者进行合作,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有序的开展,不断丰富社区协商民主的形式。

 

  5.社区听证会

 

  社区听证会是由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党组织组织社区居民参加的围绕着社区公共事务而进行充分讨论的一种协商民主形式。这种听证会一般是先由政府代表、社区居委会主任或者社区党委书记先就听证的内容进行陈述,并说明听证的规则,然后由听证参与人轮流发言,组织者记录好每一个人发言的内容,相关人员针对发言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释疑解惑,最后根据听证的情况形成最后的决策。这种社区协商民主形式参与人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讨论协商也比较深入,有利于形成比较科学理性的决策。

 

  ()优化社区协商民主的操作流程

 

  社区协商民主的形式比较多样,针对不同的社区协商民主形式需要有不同的操作流程。一个科学的流程对于社区协商民主的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从社区协商民主的两种主要的载体分别来说一下社区协商民主的流程。

 

  第一种是居民恳谈会。召开居民恳谈会的一般流程应该是这样的,事先制定好居民恳谈会的计划:包括议题的设置,参与人的选择,相关说明材料的准备等。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先把说明材料分发到每个参与人员手中,然后由每个参与人员轮流发言,记录员要做好记录,主持人要控制每个人的发言时间,保证每个人都能平等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政府部门代表和社区干部要及时对参与人员的提问进行解答,争取在最后形成共识。

 

  第二种是协商民意测验。协商民意测验的一般流程应该是这样的,首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参加协商民意测验的人员,通知参与人员在固定的地点集合。然后开始分组,可以以8个人一组分为若干小组,把事先准备好的关于协商议题的相关资料发给大家,并要求每一个人做一份问卷。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每个小组形成一些共同的观点并推选出发言人到大会上发言。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在每个小组在大会发言时对相关问题进行回答和解释,大会发言结束之后,再做一次问卷,并把第二次问卷测试的结果作为决策的依据。

 

  ()健全协商结果落实的反馈机制

 

  开展社区协商民主形成共识是一方面,能否真正落实是另一方面。目前开展社区协商民主走过场的情况还在一定情况下存在,这是因为社区协商民主开展之后没有及时把协商结果落实的情况反馈给参与人员和社区居民,最后造成为协商而协商的后果,所以我们要健全协商结果落实的反馈机制。

 

  1.开展社区协商民主的结果及时公布

 

  开展社区协商民主活动之后,要及时把协商的结果公之于众,并把落实协商民主的时间表及时公布,随时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并且把协商结果的落实进度及时通知参与人员,使协商结果的落实不打折扣。

 

  2.在协商结果落实过程中加强协商

 

  协商结果的落实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及时召开社区协商会,邀请原参与人员进行协商,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真正实现协商贯穿于整个过程。

 

  作者:张靖伟 曾文 来源:理论观察 2015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