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民主制度论文

高校协商民主制度建设途径研究

2016-05-21 11: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协商民主:含义、实质及特征


  协商民主是指在一定的政治共同体中,特定主体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商谈、妥协、交易、沟通和审议等协商性的方式及机制参与政治的一种民主类型。就其本质来说,协商民主是为了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一方面强调“有序”,另一方面强调“政治参与”。我国协商民主的实质是最广泛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


  协商民主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协商民主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举民主注重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突出决策结果上的民主,而协商民主既关注决策的结果,又关注决策的过程,从而拓宽了民主的深度;协商民主既关注多数人的意见,又关注少数人的意见,从而拓宽了民主的广度。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相依,互为补充,只有把二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二是协商民主所包含的参与主体十分广泛。协商民主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其主体涵盖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等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能够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最大程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


  三是协商民主所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十八大提出“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包含了人民生活中的各项重大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既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又有影响群众具体利益的各项决策,实现公民平等地参与公共事务与公共决策。


  四是协商民主机制所要求的平等性、自由性和公开性。平等是协商的基础。协商民主的主体之间必须是平等的,无论在形式方面或实质方面,参与者的权利是平等的。协商民主参与者表达意见和要求的方式是自由的,参与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参与协商,发表意见和看法,包括不同的看法甚至反对的意见,应当保护其自由表达的权利。协商者还要能够公开表达自己的偏好和利益,在公开的过程中了解协商的进程并且对协商的结果也是信服的。


  二、高校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现状、问题及难点笔者在7所部署、市属高校中选取了120个样本,获得了116份有效问卷。被调查者的岗位包括了学院管理人员(28名,占24.1%)、教师(69名,占59.5%)、实验室人员(11名,占9.5%)、机关管理干部(8名,占6.9%)。从政治面貌来看,有党员(72名,占62.1%),也有非党员(44名,占37.9%)。


  (一)调查结果


  1.高校协商民主的现状对高校协商民主的了解程度见图1。


  过去一年参加学校协商民主事项的次数:未参加的25人,占21.6%,1-2次的71人,占61.2%,3-4次的14人,占12.1%,5-6次的4人,占3.4%,7次及以上的2人,占1.7%。见图2。


  

blob.png

  (二)高校协商民主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难点


  1-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阻碍了高校民主管理的广泛展开


  高校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主要依靠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实行民主管理,偏重选举民主而轻视协商民主。对于协商民主制度疏于宣传,更淡化了高校的协商民主氛围。


  2.高校协商民主参与形式单一,参与渠道有限


  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恳谈会等传统的协商方式仍然是协商的主要形式。教代会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高校实行民主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教代会每年只召开一次,难以保证广大教职工及时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在平时的校园重要公共决策中,常常是领导层进行决策,广大教职工很难通过更多的参与渠道进行协商。


  3.高校协商民主缺乏监督,执行不到位


  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协商机制建设不足,协商程序不科学,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协商结果难以真正落实。若协商中出现不同的意见和要求,不能达成一致的,能否得到及时的反馈,能否进行决策更未可知。


  三、新形势下高校民主协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


  (一)高校协商民主制度建设需要明确的基本问题


  1.与谁协商进一步扩大协商主体


  高校既有共产党员,也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既有教师,也有行政管理人员,既有教职工,也有广大学生,可将他们都纳入协商民主的参与主体。高校中的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是党联系教职工和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参与协商民主的重要力量。


  2.协商什么--进一步明确协商内容


  高校要围绕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大议题,围绕涉及高校成员切身利益的问题,发动协商主体提出合理化建议。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的调整,重要的人事变动都可以成为协商的议题,学校制定好相关的政策,明确不同问题的参与层次和参与范围,实现各类问题的有序参与,建立广大师生对于公共参与的稳定预期。


  3.何时协商--增强民主协商时效性


  协商民主可以重点开发决策前和决策中两个时间段,尽量使协商双方达到信息对称,通过与现有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制度对接,开发实际可行的协商参与形式,将民主在实践目标和价值目标两个层面上向前推进。


  (二)高校协商民主制度建设重在创新


  协商民主所涉及的主体及内容的多元化,必然要求多种协商渠道并行发挥作用。传统的协商民主方式高校不仅可以继续沿用,还可创新出贴近高校实际的协商途径。


  1.成立校园民主委员会,搭建协商平台


  校园民主委员会可挂靠党政部门,处理校园民主生活事项,促进协商主体之间的协调沟通。定期与民主党派、教师、共青团委、学生会等校内不同主体展开交流,征询他们对校园建设的意见和看法。


  2.健全协商制度,拓展协商渠道


  (1)建立校园公开听证制度。就与高校师生关系密切的问题,如校园安全、教学模式等进行公开听证,一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实现更好的民主管理,另一方面也切实推进校务么、开,提高管理透明度,密切了干群关系。


  (2)针对重大事项的提案制度。民主委员会针对学校建设或者存在的重大问题广泛征集提案,尽可能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解决的,要立即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要说明情况,或再次协商。


  (3)广泛开展调査研究。由民主委员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在校园内就学校建设、制度落实等问题广泛展开调研,通过谈话、问卷、走访等形式密切掌握校园动态,并及时反馈。


  (4)召开民主协商座谈会。邀请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代表作为与会双方,针对学校重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学校领导或负责人可提出问题请教职工代表出主意,想办法,教职工代表也可提出意见和建议,供校领导参考。


  3.多管齐下,丰富协商形式


  传统的协商形式仅停留在纸面上,会议中,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也可成为协商民主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


  (1)信息化促进高效协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在高校协商制度的实现手段中,将大大提升协商效率,并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如能广泛运用网上提案系统、问卷调查系统以及网络视频会议等现代化手段,更快捷、更准确地收集信息,实现更完善、更高效的民主管理。


  (2)构建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大力开展网上议事、建立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可以迅速、大量搜集来自校内甚至校外的民意民智,不仅扩大了基层协商民主,也提高了高校工作的开放性。


  (三)落实协商成果,完善监督机制


  仅仅停留在书面上的协商结果是无效的,协商的结果最终应转化为决策,让公众看到协商结果最终得到有效的实施,才能让公众对协商民主充满信心,激发他们更大的参与热情。民主监督也是必要的手段。通过完善的手段对学校工作进行监督,不仅是协商民主制度的要求,也能够更好地激发高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在民主管理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健全民主盟督机制,在高校内形成“勇于参与、敢于监督”的良好民主管理氛围。


                                                                    王勤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上海20162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