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民主制度论文

苏联解体原因的文化学思考

2015-11-05 11: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任何一种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生、存在、发展,都有相应的文化形态作为条件;同时, 任何一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都有相应的、特定经济政治制度的历史形态作出基础。不 过,文化与具体的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规律不同,因为,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文化中的 精髓——价值因素,不会由于具体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消失而同时消失。但是,也有一些 特殊的文化历史形态,由于它与其相应的经济政治制度,处在特殊的矛盾之中,最后, 这种特殊历史形态的文化,便与其相应的经济政治制度同归于尽了。这种特殊的历史文 化现象,给我们提供了深入探讨苏联和苏联共产党解体原因的新领域——文化学上的思 考。
  在苏联解体以后,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事实:即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原来的苏联哲学 、苏联政治学、苏联经济学、苏联社会学等等,即所谓苏联文化也终结了。这就意味着 ,对于前苏联各族人民的思想和精神来说,这种“苏联文化”还是外在的东西,始终没 有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没有成为该社会一种内在的人文精神。从这个意义上 说,在苏联存在的历史时期,始终没有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科学。这样,由于社 会文化的发展有自己的本质规律,就使它与特定的政治制度始终处在尖锐地对立之中。 所以这种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客观规律之间的这种对抗性矛盾的解决,便成为这种政治 制度解体的文化原因;而那种特定历史形态的文化,也就只能随着它附着之上的政权的 解体而一起终结了。
  苏联和苏联共产党的解体与“苏联文化”终结的同时性,特定历史形态的文化与相应 的政治制度的这种特殊关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值得认真研究的文化现象;而对这个 特殊文化现象的研究,则会使我们对苏联和苏联共产党解体的原因,有更深刻的文化学 的认识。对苏联和苏联共产党解体原因的文化学思考,这对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肯定会是有益处的。
  以下,我们对苏联共产党统治时期,苏联社会中文化发展与政治统治之间的尖锐对立 现象,进行一些分析,从文化学研究的角度,进一步探讨苏联和苏联共产党解体的历史 原因。
  1.文化的多元性本质与政治体制高度集权性的尖锐对立
  大量的事实说明,苏联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它的后期,文化和政治之 间的矛盾日益深刻、日益尖锐,而政治体制本身的各种弊端,又使它无法解决这样的矛 盾。因此,政治和文化之间对抗性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就成为导致政治体制本身瓦解的 重要原因之一。从苏联产生到解体的过程中,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矛盾为什么这样突出, 并且最后变得不能相容了呢?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社会文化的多元性本质与政治体制高 度集权性之间的尖锐对立。
  在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问题时,人们普遍认为,政治、经济、行政权力的高度集中, 以党的领导一元化为特点的集权体制,就形成了党的领导集团、党的领袖对社会权力的 全面垄断。于是,便形成了单一的权力结构、单一的经济所有制。这样,实质上是专制 性质的单一权力结构,与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要求就日益尖锐对立起来,最 后,导致了政治经济体制的全面崩溃。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从根本上说是经济、政治关系的反映。但是,体现人类文明发 展成果的文化,诸如科学理论、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等,并不是对经济政治关系的简 单消极反映;相反,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文化,必然会表现出它的精神特性。对于活生生 的文化来说,这就是它的多元性的特点。但是,从整个苏联存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 到,随着政治体制的日益集权化,文化的多元性发展也相应地越来越受到扼杀了。在社 会科学的研究中,甚至在文艺创作中,政治上的党性标准,越来越成为惟一的要求。而 这里所谓的“党性标准”,说穿了就是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与现在当权的最高领导人 的观点保持“完全一致”,否则,就要被扣上“反党”、“反社会主义”等大帽子,遭 到残酷的政治迫害甚至人身迫害。这样,为了维护高度集权性质的单一权力结构,就必 然要执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粗暴地破坏文化发展的多元性,造成一种具有教条主义特 征的文化的单一性。
  这种高度政治集权在思想文化领域中产生的恶果之一,就是国家崇拜、政党崇拜、组 织崇拜、领袖崇拜的泛滥,而这其中影响最恶劣的是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在斯大林当政 时期,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狂热的个人崇拜,粗暴 地践踏了社会科学研究。在当时,人们必须按照斯大林的观点去理解哲学、经济学、历 史学、政治学、法学,按照斯大林的意思去编写历史,等等。斯大林本人则成了各个学 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所有学科)惟一的、最高的学术仲裁者。[1]这样, 由于权力的绝对集中,在斯大林的政治高压下,文化的多元性本质——思想的自由本性 遭到了严重的摧残。
  但是,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发展规律、思想进步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或者说,社会科 学理论的自由发展,科学思想的自由发展,这是任何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都无法遏止 的。这样,在政治权力与文化发展之间,就必然要形成日益尖锐的冲突。而在这种冲突 中,政治权力必然要对文化的多元自由发展实行扼杀。但是,历史的发展证明,任何一 种专制政权,在新的思想文化面前,或者说在它所称之为异端思想面前,都是表面上很 强硬而实质上很脆弱的。所以,它们是经不住自由思想潮流冲击的。如果我们仔细研究 一下苏联解体的过程,应当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定的意义上完全可以这样说,苏联的 庞大政权机器,是被以民主思想为主流的现代文化发展冲垮的。
  2.文化的社会价值取向与政治实用主义之间的尖锐冲突
  在各种历史形式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中,掌握最高权力的政治实体在极端自私的考虑 下,必然要以自己为核心,而对其他的各种社会主体,一概采取利已性的政治实用主义 态度。这就是说,集权专制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把整个社会的各个机体,特 别是各种能动的社会因素,都当作为自己服务的工具。我们看到,在苏联存在期间,整 个社会的文化,全部的意识形态,特别是社会科学理论,完全都成了党的最高领导人可 以任意摆布的政治性工具。或者说,社会科学的各个门类,都具有了政治工具性质。这 样,现存的政治体制以及权力结构,就与文化的社会价值取向产生了尖锐的冲突。
  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创造性成果,它是属于全社会的精神财富。 也就是说,作为一种意义世界,文化对全社会的各种主体,它都是一视同仁的。因此, 文化的社会价值取向,这是它的本性。但是,在苏联的政治体制之下,全部文化只能为 现存的政治服务,只能成为领导集团的实用主义政治工具。这就是说,只能有一种“党 的理论”,而不能有具有自己特色的各门社会科学。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如果再 研究一下苏联存在期间的社会科学状况,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 ,社会科学理论中的主要出版物,往往是同样的面孔,发出的是同一种声音,显示了它 们作为同一种政治工具的基本特点。
  文化,包括全部意识形态在内的社会科学理论,由于它的政治工具化,使它的本来的 社会价值也变质了,或者说使它的作用庸俗化了。比如说,苏联共产党的末代领导人之 一康斯坦丁·契尔年科,这个平庸之辈,在事业上毫无作为,也谈不上什么具有坚定的 信念,然而,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却是十分重视的。不过,这并不是由于他对理论有什 么兴趣,相反,“他多半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看作是保住权力的手段,当然这也是由习 惯促成的。”[2]当然,在苏联领导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上,契尔年科只不过 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苏联存在期间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种普遍的政治实用主义态 度,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命运来说,是可悲的。因为,这样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不是要保卫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保卫自己的权力、地位 和利益。结果会是怎么样呢?随着政权的解体,他们的既得权力和所谓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一同失去了。
  但是,这种政治实用主义的文化政策,由于它违背了文化的社会价值取向,实际上是 不可能达到它预想的政治目的的;而且,由于政治实用主义与文化社会价值取向之间矛 盾的尖锐冲突,往往是适得其反的。这样,文化,特别是意识形态、社会科学理论,不 但不能有助于政治权力的强化,反而是常常帮倒忙,使社会的各个阶层对政治权力实体 产生反感;同时,更严重的是,这种政治实用主义,极大地损害了社会科学的形象,取 消了它的实际社会作用。可见,如果一种政治权力对文化采取政治实用主义态度,这不 但会摧毁自己,更可怕的是摧残了社会文化。在社会的文化发展史中,苏联政权与苏联 文化的同归于尽,是一个极为严重的教训。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