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内生型民主制度是实行该制度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宗教、经济等因素的基础上,经充分发展后而形成的。外生型民主制度国家数量众多,呈现出政治不稳定、经济政策不连续、政府效率低下、腐败问题严重、民族矛盾尖锐等特点。我国民主制度的完善,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各方面的监督,使政府的行政运转依法进行。
关键词: 内生型民主; 外生型民主; 民主制度完善
根据制度生成基础的不同,我们把现行民主
制度国家分成两种类型:内生型和外生型[1 ] 。内生型民主是一个国家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的产物,各方面的国家制度建设比较完善,有能力适应日益变迁的政治环境,政局较稳定,经济社会发展较健康。外生型民主,不论是主动移植还是被动接受,它的产生受外来因素(主要是西方) 的影响都很大。从现实来看,这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大多效果不甚理想,不是政局不稳,社会发展失衡,就是经济发展不足。
当前,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我国现行政治体制进行改革的呼声很高,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推进这一进程,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只有像英美等西方家学习,植入它们的制度模式,走多党制、三权分立的政治发展道路才是唯一选择。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本文从内生型与外生型民主发展模式,谈谈我国民主制度的完善。
一、内生型民主国家民主制度的形成
内生型民主制国家的民主政体,是在该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宗教、经济等因素的基础上,经充分发展后而形成的。英国现代民主制度属于内生型,其确立是近千年英国政治演进的必然结果。
1. 议会的形成与完善
自11 世纪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13 世纪,约翰王统治时期(1199 - 1216 年) ,经常增加额外的捐税,对外战争经常失败,还干涉封建法庭的权力,使国王与贵族的关系日趋紧张,尤其是干涉坎特伯雷大主教的选举,与教皇发生了冲突,被教皇革除了教籍,并停止了全英国的礼拜,约翰王无所依赖不得不向教皇屈服。分离倾向日益明显的强大贵族势力乘机联合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开始了反对国王的斗争。1215 年,约翰王被迫接受了他们所拟的大宪章。大宪章保证贵族和骑士的领地继承权,由贵族和骑士组成王国的“大会议”,只有得到这个会议的同意,国王才能向封建主征收额外的税金。这就意味着在英国长期以来至高无上的专制王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
15 世纪上半叶是英法百年战争的最后阶段,以英国的彻底失败时期,紧接着爆发了持续30 年的玫瑰战争,英格兰政治一片混乱,王朝更替频繁,最终以亨利·都铎即位,结束约克王朝,开创都铎王朝。这其中交织着王权的发展变化、封建贵族集团力量的强大、议会的产生与发展。王权的加强引发了封建贵族集团的反叛,促使他们以御前大议事会来争取权利、制约王权,从而催生了议会。在这个三角关系中,开始是封建贵族集团以大议事会来对抗国王,维护自己的封建权利,但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封建贵族集团实力不断衰落,大议事会中的骑士、市民阶层代表逐渐成为议会中新的制约王权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国王的权利也得到加强,王权挺过了这场封建危机,从对大封建主效忠贡赋的依赖转为与市民阶层、新兴贵族、商人共荣来继续发展,到16 世纪,英国的政治逐渐成为国王与议会斗争的舞台。
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交织着权力的冲突与分配,且过程漫长而曲折。从这个过程来看,英国早就形成了一种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
2.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市民社会的形成
英国早在13 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其商业化的过程。14~15 世纪,带着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对金银、对财富的强烈渴望,西班牙、葡萄牙派出了航海者去探求到达东方之路。而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加快了对美洲的开发。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欧洲社会的巨大变化,引起了商业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世界地区市场格局,使欧洲成为世界市场的一个中心,使得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于英国恰好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线的位置上,促进了英国商业化的迅速发展。英国的港口、市场、集镇随之发展起来,并进而引起了英国固有的阶级关系的变化,不仅促进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而且逐步形成了发达的市民社会。
同时,英国的商品经济在农村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5 世纪晚期,英国土地市场的形成,土地买卖的出现,标志着商品经济在农村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随后的殖民扩张中,英国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本,也促使了其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维护市场交易的安全,开始日益注重法制的调节作用,法治的理念也不断深入人心。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达市民社会的形成是英国民主政治产生的法治基础与社会基础。
3. 解决农民问题
中世纪,土地在法律上都属于英国国王所有,国王把土地赐予他的臣属,在全国形成大小不同的封建领主,各领主再分给更小的领主,处于最下层的领主再出租给农民耕种。早在12 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圈地运动就已经出现,但是规模很有限。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从15 世纪30 年代开始,圈地运动越来越频繁。1455~1607 年,共圈占土地约516 673 英亩,其面积约为总面积的2. 76 %。1593 年,英国政府废止了禁止圈地的法令,圈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圈地运动历经16~17 世纪,一直延续到18 世纪,甚至个别地方延续到19 世纪初。1776~1815 年间,英国圈占了数以百万英亩计的土地,圈地价格从最初的最多不过每英亩1 英镑,最后提高到所有地方都达到5~25 英镑。
通过圈地运动,近代英国改变了原有土地所有制度,在农村产生了大批的农场与牧场,这不仅促成了英国农村新兴贵族的形成,而且有利于人员、资本、商品在英国境内的流通,进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在近代英国的发展。圈地运动同时把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4. 宗教因素的影响
英国人崇尚宗教,他们认为,宗教是在一切事物中显著地体恤和保护全人类的无所不在的仁慈的主所赐予我们的最有价值的恩典;正义和仁慈是宗教的本质,没有宗教不可能使人清除自己对私欲的种种迷恋。
16 世纪30 年代,欧洲新教运动兴起,罗马教皇及天主教势力衰落。英王亨利八世出于维护自己政治、经济和宗教统治的目的,与罗马教皇决裂。16 世纪60 年代,卡尔文教传入英国。卡尔文教宣扬,从事工商业活动是上帝赋予其选民的神圣使命,只有那些发财致富的人才能成为上帝的选民,才能得救。卡尔文教在英国被称为“清教”。清教教义不仅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信仰清教的不仅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有手工业者、农民和平民。因此,它能起到动员和组织革命力量的作用。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斗争以宗教派别之争的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且贯穿始终。从革命前的反封建启蒙运动,到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对革命进程的影响,直到“光荣革命”也离不开宗教的因素。清教运动为英国现代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5. 暴力革命
从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直至1688 年“光荣革命”的最终胜利,英国经历了资产阶级(以克伦威尔为代表) 与封建旧贵族(以复辟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二世为代表) 的殊死较量,最后,在双方的妥协下,才建立起既有封建性又具有较强的民主性的君主立宪制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1688 年的“光荣革命”,用和平的手段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革命后由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即玛丽和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但是,他们是根据议会的条件登上王位的,并许诺要服从议会的法律。新的国王是由议会缔造的,没有议会,新国王不会登上王位。这样,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不再是议会屈从于国王,而是国王从属于议会。
无论是流血的斗争,还是不流血的“革命”,英国民主制度的确立,自始自终都贯穿着各种力量的反复较量,离不开“暴力”二字。暴力革命是英国现代民主制度得以确立的手段。
综上分析,经历漫长过程而形成的英国民主制度,它至少涵盖了五个方面因素:即王权和贵族之间关系的某种平衡;“生机勃勃的城市居民”以及土地贵族转向农业商品经济;土地贵族与城市上层居民在一定时期联手反对王权;解决农民问题;暴力行动[2 ] 。相比之下,由于法国不具备英国那样的社会基础,封建势力强大,它的民主政治发展就曲折得多,从大革命开始,历经几次反复,直到19 世纪末现代民主制度才得以形成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内生型民主国家大致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政治相对稳定。通过权力的相互制衡,政权能够平稳交接,能够有效防止腐败和特权;二是个体政治权利得以实现。选举制度的完善,使人们能够参与到国家的政治进程之中,提高了人们的政治参与热情;三是实现了经济的长期平稳发展。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强了市场的活力;四是社会相对稳定。由于人们的诉求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得以表达,情绪能够得到相应释放,社会矛盾相对平缓。
从现实来看,内生型民主制度国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行政权的过度膨胀;右翼势力膨胀;经济危机频发,尤其是近年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等。[论文网 LunWenDa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