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2年泰国君主立宪改革以来,泰国军人政变就不断重演,政府总理不断更换,在几十年的民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泰式民主”。而所谓的“泰式民主”,概括起来就是:国王在泰国一言九鼎,拥有绝对权威;执政党与反对派斗争异常激烈,双方的争斗常导致泰国陷入周期性动荡;军方仅效忠于国王而非政府,在党派斗争达到无法调和时,军方常扮演“收拾残局者”的角色,往往发动政变进行“政治洗牌”,经过过渡期后重新举行大选,接着新的民选政府往往又会陷入新一轮恶性争斗,导致新的政变。为何民主制度始终不能在泰国平稳有序运作?为何民选政府一次又一次被军方或民众推翻?根源得从以下几方面来寻找。
一、泰式民主的根源
(一)社会阶层严重分化
二战以来的经济发展,泰国形成了一种由富有阶层、中产阶级和大众阶层三部分组成的金字塔结构。富有阶层由极少数上层人物,包括政治家、高级政府官员、实业家和专家组成,他们大多拥有或接近政治权力,处在这一顶层的是人数不多的华人富豪以及少数在军界和政界位居高位的非华人富豪,他们控制泰国几乎全部的财富和政治资源;中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是与泰国现代化进程相联系的。城市中的大批高技术人员、公务人员、商人、学者、医生、律师和教师构成泰国当今的中产阶级,他们集中于泰国大城市特别是首都曼谷。中产阶级作为市场化的产物,具有自己的独立利益和自主意识,这一点决定了他们必然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去争取更多政治权利和民主权利;大众阶层则是那些处于贫困线上下的群体。泰国的大众阶层主要是指刚脱贫的农民、城市体力劳动者以及收入有限的自营人员,其中农民人口占大多数。三个阶层中处于顶层的阶层掌握大部分政治经济资源,而构成泰国人口大多数的是中产阶级和处于下层的大众阶层,主要是农民阶层。不过,中产阶级在现代民主框架内往往与处于顶层的阶层有更多一致的利益,他们组成的联盟与处于下层的大众阶层有着明显的政治经济分野,表明泰国社会还是一个城市与乡村分立的二元社会。泰国在现代民主发展的第一阶段,表现的是城市中产阶级与威权体制卫护者的矛盾冲突,第二阶段则是泰国中上层在议会民主架构下派别之间的矛盾冲突,而第三阶段则是中上层与下层的利益冲突,阶层之间的利益相对独立,导致泰国社会很难找到折中的办法化解彼此间的矛盾。因此泰国的政治危机不仅仅是政党政治斗争的反映,阶级利益矛盾也是一大因素。
(二)政党不成熟
回顾泰国过去近80年的民主历程,政党在泰国远没有扮演好现代政党应有的角色。原因一个是与泰国长期威权体制有关。泰国在实行立宪改革后,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军人在大部分时间以威权治理泰国,政党自由活动的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另一个是与泰国政党自身的不成熟有关。表现在:(1)泰国大多数政党历史都比较短,而且组建比较仓促,许多都是为选举临时组建而成,缺乏延续性。除民主党算是一个老党外,泰国其他所存在的政党历史都比较短。(2)政党组织不严密,缺乏群众基础。(3)政党并无足以吸引一批忠实追随者的政纲和理念。(4)政党只是某些政客逐利的工具,缺乏坚定信念。(5)政党往往具有乡土性或行业性,全国性的有影响力的政党很难出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泰国威权体制的瓦解,政党政治运作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泰国政党在金钱和权力的利诱下也变得家族化、集团化,成为金钱性政党和权力性政党。泰爱泰党就是他信家族控制下的政党,2008年发起街头示威的人民民主联盟其背后的支持者也是与他信集团在商业上有利益冲突的传播通讯行业精英在幕后操控。以至于亨廷顿在其书中也为此说到:“泰国政党从未代表过真正的社会势力,只不过代表着最上层统治阶级内部的宗派集团和他们个人罢了”。“一种政治制度遭受军人干政的机率适与其政党的力量成反比”。在泰国多党林立的格局下,各政党的不成熟短期很难改变,多党竞争多党组阁的局面仍将持续,而由政党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引发的街头抗议甚至时暴力冲突也还是难以避免。
(三)政治文化还处于低层次状态
虽然泰国已效仿西方进行三权分立式的制度运作,但由于泰国还处于社会转型期,农村人口还占大多数,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在泰国民众意识中还占主导,政治运作在大多数状况下往往变形走样。因此,在泰国政治运作中,传统的政治文化仍然起决定作用。由于传统文化中价值观的巨大惯性,使得威权政治具有承传性质。泰国威权政治从本质上说仍然在被承传和延伸,权力崇拜、等级观念等传统文化在泰民族血液中短期很难清除。与民主政治相比较,泰国的君主专制的历史与传统文化是非常密切的。“家长制”是泰国威权政治产生并长期存在的根源之一。在泰国当代家庭、社会成员的关系以及行为习惯中,都留有“家长制”的痕迹。家庭中每个成员的权力和自由是受制约的,如不准妻子与丈夫争论、不准孩子顶撞家长、弟妹要服从哥姐等意识在家庭成员中一直发挥作用。社会上,论资排辈是正统的价值观。尊敬、服从、廉恭是公共交往中必须遵循的礼节。政党内亦是如此。民主制的良好运作依赖于民众高度的法治观念和自觉的守法行为,泰国正是由于缺乏法治传统,法治意识不强,致使民众不能自觉遵守民主的游戏规则,以至于民众迷恋以街头运动的方式推翻政府就成为常态。此外,泰国庇护制的政治文化在广大农村仍根深蒂固。这种传统的政治文化起源于传统的等级社会,其核心是上层对下层的庇护和下层对上层的忠诚。这是威权主义而非民主主义的生长土壤。在大选中,这种社会关系发挥着巨大功能。上层政客借助金钱向下层民众施恩,下层民众自然要知恩图报,选举于是变成了利益与权力的交换,而不是选民独立意志的表达,民主也因此变质。
二、泰式民主的前景
未来泰国的民主将如何走出政党恶斗、街头抗议、军人干政的泰式民主困局?第一,有赖于泰国社会阶层结构的进一步合理化,即中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农民人口比重的进一步下降。一旦中产阶级占据泰国社会结构中的中坚位置,法治、宪政、公民社会、言论自由、公平竞争等现代政治社会应有的一切就会成熟起来。第二,有赖于泰国民众民主素养的培养。在泰国,上至社会精英,下至民众,法治意识不强,都没有遵守民主游戏规则的意识。光有西方的民主制度并不会给泰国带来稳定,现阶段应建设有限度的民主,逐步培养民众尊重法律尊重程序的意识,以替代泰国民众观念中的威权等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