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气象部门为了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采取了多种对策,为减轻或避免灾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随着社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对气象服务需求的日益提升,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还存在着很多难题和不足。如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体系不太健全,灾害信息收集时效性、全面性不够;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业务有关面较窄,难以满足需求;农业气象灾害分析特别是防御技术分析较少,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应对能力还必要大力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农村终端接收系统不够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盖面不够广;农民防范意识薄弱,部分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科技文化宣传不到位,缺乏防灾避灾意识。
1.农业气象灾害以及农业气象基本特点
1.1农业气象灾害
我国相比起世界其他各国来说,气象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占据了自然灾害中的绝大部分,大概在68.9%左右,但是农业又是抵抗能力最差的一个行业。农业气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现象:其一,暴风暴雪;其二,干旱低温;其三,霜冻冰雹;其四,大雾沙尘暴。另外,还有因为气象因素所导致的泥石流、山底滑坡、森林灾害和水旱灾害多农业带啦的巨大负面影响。随着全球的气候逐渐变暖,恶劣的天气情况时有发生,气象灾害这个比较敏感的行业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其健康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和作用。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比较辽阔,人口也比较多,地形比较复杂,而且还是农业发展的国家,所以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大的一个国家。
1.2农业气象基本特点
我国的农业气象基本特点一般来说被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由于国土面积比较辽阔,所以受灾害的区域分布的也比较广。其二,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比较多。其三,气象灾害的发生几率比较高。其四,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也很大。分布区域比较广主要体现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受旱灾的影响很大,发生的几率也很高,在我国基本各个省市的农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影响。在上文中所提到的各种气象灾害在我国基本上都能看到,因此相对于世界其他各国而言,我国的气象灾害发生频多。另外,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随着气候逐渐变暖,恶劣的天气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出现的严重天气灾害比较多,所以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来说有重大的阻碍。
2.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的措施
2.1加快发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观测站网
根据近年来农业结构、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带来的农业生产布局变化和农业防灾抗灾气象服务的新需求,调整完善区域性观测网络。建设高时空密度、自动化、多要素的现代化气象综合监测网络,实现对气象相关资料的准时、准确、高效监测,在县局应能随时调看周边地区的预警信息、雷达回波和各乡镇自动站点的气象要素观测实况资料,还要在时间上加密采集,创建综合数据库,做好相关数据的监测和积累,进一步提升气象监测的能力。
2.2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气象科学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而农业与气象的关系就更为紧密。当前,各种专业户对发掘气候资源、了解当地气候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合理充分地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避免和减少灾害性天气带来的损失有着空前的积极性。在农业生产中,除了解日常的天气预报、安排好农事活动外,有关耕作制度的改革、作物的合理布局、新品种的引进等都必须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减少盲目性。
2.3农业气象服务是粮食安全生产的保障
粮食产量、品质和种植结构与天气、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气候条件,科学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建立粮食安全气象预警系统,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和粮食产量预报工作,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确保粮食安全生产,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4加强对气象灾害的调查,并定期对调查资料进行更新
对我国各个地区的气象灾害的分布情况进行仔细的调查,调查结果需要高度的精确性。可以通过对当地气象局的历年资料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建立科学有效的农业发展政策,把农业气象的灾害适应能力发挥到极致。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对于个人以及社会来说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也就需要适度的潜力对其进行具体的描述,充分把握好气象灾害发生的特点。另外,适应能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从而能够涉及到人们所需要的当地环境和工具,有助于农作物的长期生长和适应。适应的能力不仅与当地的环境有关,也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农业的相关政策是由政府的所作所为来决定的,具有比较大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对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资金方面有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力度,从而培养好专业人才来对防灾减灾技术进行具体的探讨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资料数据库,根据不同的地区进行不同程度的危险划分,并且定期对调查的资料进程分类的整理和更新。
2.5加大科普知识宣传力度,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首先是气象部门要增强对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宣传,使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进一步提升对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认知,制订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的政策和规划,使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作为政府的日常行为。其次是创建由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组成的科普宣传网络,政府、气象、农业和其他相关单位可应用科普宣传网络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本领,使公众知道怎么样去避灾抗灾。再次是创建以农技推广站、气象站为主,农技学校、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为辅的技术培训和科技咨询办事体系,采用培训班、讲座、技术推广、专题咨询、技术指导等形式对基层负责人、农技人员、农业大户,和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普及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使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在防灾减灾实践中切实发挥作用。
2.6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
就气象而言,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还不健全,气象灾害的预报预测准确率还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的针对性以及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抵御能力仍然不强,这就必须大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要千方百计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准确率,特别要提高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报准确率。要开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规模农业等现代农业的干旱、低温冷害、高温逼熟和农用天气预报,要开发并不断完善农业气象情报、预报、分析、评价业务服务系统,大力开展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特别是要着力加强气象灾害综合预警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由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系统,建立健全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防范应对农业灾害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金鑫,刘勇.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对策[J].北京农业.2014(36).
[2]李剑锋.刍议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对策和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
[3]刘建英.气象为农服务途径探索[N].科技与生活,2010,(16).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计划基金(MG201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