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科技论文

汽车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实践探究

2016-11-29 17: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近年来,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对不同的专业学生有所不同,对于汽车类本科生来说,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点在于: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注重课内理论知识与课外科技活动的结合,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活动的环境建设,发挥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主体。

 

  1 引言

 

  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前知识经济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对国家、民族、还是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汽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指出,汽车产业人才需求在2015年将达到500万人,到2020年会突破776.23万人。上海市国际汽车城需要汽车贸易、研发设计以及科技博览为一体的人才以万计,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汽车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实践探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汽车社会正在快步向我们走来,对汽车服务业的需求也因此猛增。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对汽车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已持续多年[1]。基于此背景,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为汽车类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2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我国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较晚,成效并不显著,到目前为止,还处于摸索发展的阶段,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总体就是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起步较晚,仍未得到普及,同时也未形成相应的制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高校既没有列入大学生教育的日常环节,也未普遍开展,只有部分高校将大学生科技创新列入了人才培养计划,但是也不是作为主要模块,仅是增设相应的基础课,比如创新教育课程,或者列入选修模块,参与相应的科技创新获得相应的学分,但是学生有其他更便捷的途径获取选修学分,就会不考虑科技创新方向,因此,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急需构建[2]

 

  2.2 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

 

  (1)学生对科技创新认识较浅显,不能体现活动主体性

 

  目前,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很少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一方面,当一个科技创新赛事出来的时候,大多数都是由老师组队,给学生命题,然后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学生参与的科技活动是以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为基础的,他们只需按照老师的要求做项目即可,这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也减弱了他们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整体素质不高,并不主要是由于他们缺少相应的科技创新能力知识,而是由于他们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够深入,没有发挥他们的活动主体性,缺乏独立的创造过程,没有真实的体验,只有将自身的创新素质运用到实质性的问题上,才能提高自己。

 

  (2)缺乏相应的制度、资金和激励

 

  由于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起步较晚,本身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大多数高校对于科技创新缺少相应的明文规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或激励制度,使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难以持续,难以形成体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有不到1/3的高校有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活动及项目进行资助,而汽车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许多项目科技创新作品是需要做出实物的,都是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盾的,例如本田节能大赛,飞思卡尔等,需要做出相应的赛车,那么就需要资金投入,如果没有学校的资金扶持,是能难进展下去或出好成绩的。同时,如果学校的不资助不扶持,也间接使学生认为学校不够重视创新项目,严重的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校内没有构建相应的制度,缺少宣传,没有激励,学生往往不知道科技创新的时间节点,也没有动力去完成。

 

  (3)注重职业资格证件,轻视科技创造

 

  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得升学考试是我国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目前,在很多高校出现了双证,即学生毕业后都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学生为了使自己在毕业后更有竞争力,能适应岗位需求,因此在大学期间会花时间精力去考虑相应的资格证书,比如二手车鉴定评估师汽车修理工汽车营销师等,且这类资格证书比科技创新更容易,而且同样可以获得相应的选修或课外学分,因此学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去考证而不是去进行科技创新。

 

  3 提高汽车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3.1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对于高校科技创新各级管理部门,特别是系部和学生辅导员、老师要大力做好相关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并且传承。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注重相应的科技创新氛围,大宣传,对历届科技创新的成功案例或获奖作品进行展示,需要的科技创新能力要求进行说明。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科技创新氛围培养,并选择主要科技创新项目作为特色、重点去培养,然后逐渐扩大科技创新范围。比如有的高校,汽车类学生以机械创新大赛全国数字化创新大赛为汽车系的传承赛事,专人专项进行负责,成立科技创新小组,逐渐又发展到节能减排挑战杯等影响力较大的科技创新项目中。

 

  3.2 重视课内外结合

 

  仅限于课外活动是无法使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良好运用,一定要与课内结合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首先要学生有相应的汽车科技前沿知识,那么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引入最新的汽车科研进展,同时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汽车类科技创新很多需要做出实物,需要进行相应的程序编写,那么就需要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最后要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课内学习理论知识,课外将理论知识灵活有效的运用,构建课内外结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3]

 

  3.3 加强科技创新实践环境建设

 

  大学生科技创新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就需要不断去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这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应在资源上给予更大力度支持,比如提供专项实验室,满足相应的创新活动的场地和仪器设备,汽车类科技创新很多赛事需要相应的跑道,就必须有相应的场地和环境,这样学生有了创新环境,也能够全身心去投入。其次是引进科技创新指导老师,目前许多老师没有相应的科技创新经历,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很难将学生带入最高赛项,那么就需要学校引入企业技术人才。同时,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运作,为高校创新项目和企业牵线搭桥,联合各汽车制造厂、修理厂、4S店,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学生创建一个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3.4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主体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应该在教师把关,学生自主实施,包括,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等。而目前,很多高校提倡大学生科技创新,甚至在年终考核中加入科技创新的指导情况,因此,很多都是老师找学生组队,老师筛选题目,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项目,学生缺乏创新的过程,从长远来讲,是不利于学生科技创新氛围和能力培养的。其次,学生过多依赖指导老师,遇到问题不是独立解决而是寻求老师帮助。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多半是指导老师的研究项目,有限的创新能力使得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主要是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基本按教师的计划或方案开展研究,很少有自己的创意想法。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从长远和大学生高层次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来讲,这可能是学生过多依赖指导老师,自己的创新意能力也得不到较大的提升,所以必须鼓励部分原创性的项目,充分未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因此,必须重视这一现象,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科技创新主体[5]

 

  4 总结

 

  由于汽车专业对实践要求高,提高汽车类大学生创新能力,首先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要有完善的科技创新规章制度,使科技创新活动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给予支持与激励,其次要校内外科技创新环境,校内基地,校外实践平台,最后要注重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加强学生科技创新的引导与培养,发挥学生科技创新的主体性。

 

  作者:宋丹妮 代珍珍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 2016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