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一项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务实的举措持续推动战略向纵深发展。
2014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千意见》(2014年国发11号文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2014年国发64号文,以国务院名义就财政科技计划、科研项目和资金改革制定出台专门文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属于首次,足见科技创新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性。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千意见》(中发8号文正式出台,则是中央从全面创新的高度,着力破除一切阻碍创新发展的壁垒,创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
按照中央要求,新一届山西省委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的总体要求,明确把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大突破的任务,必将以更大的力度打造科技创新新优势,支撑“六大发展”“六型转变”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拟就科技创新存在的制约性问题和重点工作举措谈些看法。
1山西省科技创新存在的制约性问题
党的十八大召开特别是2013年以来,山西积极作为,狠抓落实,已经率先提出并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西行动计划和山西低碳创新行动计划,改革省级科技计划体系,实施煤基低碳科技重大专项、创新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方式和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等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作为资源型、欠发达地区,长期形成的对资源的高度依赖、对创新的惰性抵触、对浴火重生式的自我革命,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从当前来看,山西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是观念上的传统、保守和陈旧。所谓“传统”,指的是科技创新还不是现代化的理念,主要模式还没有跳出科研管理的范畴,路径上沿用“指南发布一项目申报一专家评审一计划立项一结题或成果鉴定”的反复循环,对创新的认识停留在对项目完结或成果评审的管理,不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现代治理。所谓“保守”,指的是把科技创新等同于技术攻关,没有形成与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商务模式创新等的一体化统筹体系。所谓“陈旧”,指的是资源配置行政化,在社会上按机构部门分割,在部门内部按处室、单位分配,没有形成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制度体系,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能力上的不懂、不会和不作为。现代创新理论家约瑟夫?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_种新的生产函数”,把_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由此可以看出,创新是内生的、有价值的,也就是学术界归纳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等“5个创新”。所以,创新能力不是生产规模的扩张和市场占有的扩大,无论政府组织科技创新还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自主创新,都需要明确创新的内涵。所谓“不会”就是作为山西的企业,包括大中型企业,长期在以煤为主的资源型经济环境中浸淫,对于创新的关键环节,无论是产品、工艺,还是组织、市场,都缺乏准确的判断;对于创新的方式,是采取自主创新还是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再创新,缺乏清晰的谋划。所谓“不作为”,既是“不懂”“不会”的客观结果,也是“不敢”“不愿”的“等、靠、要”的惰性、惯性使然。
三是资源条件和制度环境上的少、散、弱、慢。从创新资源看,首先是“少”。全省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高新区仅分别占全国的0.76%、2.86%、0.32%、2.93%、1.39%和1.54%。2013年全省每万人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52%,居中部六省倒数第2位。其次是“散”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已经实施了10年,但各类科技资源仍然分散在各部门、甚至各个课题组。第三是“弱”国家级研究所只有9家,没有一所国家“985”院校,院士、杰青、长江学者、中组部千人计划等高层次学科领军人才的总数只能达到一所“985”重点大学的1/3。从制度环境上看,集中表现为“慢”,科技管理改革举措、科技政策设计等速度慢,落实慢,显效慢,被动应对,差距逐渐拉大。
2山西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采取的推进措施
创新的觉醒过程,是不断培训现代科技知识和培养科技创新意识的过程,是不断呼唤、培育对创新的认同感的过程,是不断增强自信心和自觉性的长期任务。山西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必须在打造创新生态系统上持续发力,既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毅力,也需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积累和沉淀。因此,要实现科技创新的新突破,必须要真正按科技规律和市场规律办事,不急不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也要在思想的广度、工作的深度和落实措施的力度上加以突破,高起点,大手笔,强力度,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实现“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性转变。按照“把科技创新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核心位置”的要求,当前应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推进措施。
2.1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第一战略
要在全省确立“科技立省”的理念,在规划、计划中,在文件、讲话中,在资源配置导向和千部考核指标中,要突出科技创新的意义、作用和工作的具体布置。要针对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真抓实千,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项任务、一项任务地推进,让创新蔚然成风,使创新内化为精神品质,让创新成为全省上下的工作习惯和行为方式。
2.2把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是要求把科技创新的成果变成一个产品、一项技术、一个有效专利、一个新兴产业的源头。要树立市场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让科技来源于市场需求和生产生活改善的实际,让创新成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尤其是要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发挥企业靠近市场、了解需求、能够解决问题的优势,在政策措施、投入引导等方面,促进企业参与科技决策,组织重大技术研发,加大技术投入,主动转化科技成果。
2.3把人才作为第_资源
一个创新的城市、地区或企业、单位,一定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活力迸发,欣欣向荣。要想法设法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真正尊重人才,尊重人才的劳动价值,让不同的人才各得其所,充满幸福感。要千方百计拓展人才成长的空间,拓宽人才发展的通道,让每一个人才乐于奉献,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特别是针对山西省高端人才资源缺乏的实际,要采取更具吸引力的措施引进国际、国内一流的创新创业团队,要让他们在为山西创新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名利双收。
2.4把山西科技创新城作为第一工程
2013年山西省综改试验区行动计划中,把山西科技创新城作为头号工程。根据山西省实际,必须集全省之力,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切实把山西科技创新城打造成煤基低碳科技创新的高地,辐射带动周边太原高新区、太原经济区、晋中开发区等,成为太原和晋中结合部不断隆起、壮大的新地标、新基地、新窗口、山西创新发展的新龙头。
2.5把领导千部和企业家作为第一抓手
资源型地区的粗放发展惯性要减速降档,当前最主要的是依靠各级各部门领导千部和企业家齐心协力,主动发力,形成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创新态势。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千部想创新、谋创新、抓创新。要发挥要素价格、资源分配对创新的倒逼机制,促使企业家通过创新吸纳资源、征战市场,不断创造竞争的新优势。
孙波
(山西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