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科技论文

科技创新与大型医院可持续发展

2016-05-13 16: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大型医院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功能于一体的,兼有社区医疗和预防保健功能的医疗单位。不难看出,按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系统,大型医院是一个含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知识应用系统,并且互相支持、互相交叉、开放的有机整体。


  一、背景与启示


  知识经济基本内涵可初步概括为: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表明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内核,唯有创新才能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


  广义的创新几乎可冠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每一领域、内容和人群。科技创新则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重点和主要内容。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技术创新是指学习、革新和创造新技术的过程[2],把我们通常讲的发明创造和科技成果引入应用体系,表现价值的动态过程。


  二、科技创新是大型医院跨世纪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大型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是医、教、研协调发展的结果。近年来我院同许多医院一样,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现代化建设初具规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医疗特点较为明显,医护质量稳步提高,涉外医疗、为军服务成效显著,临床教学任务完成出色。与此同时科学研究也呈现了新的突破。以承担国家“97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为代表,“九五”以来,共承担军队和省部以上科研课题168项,获科研经费资助1550多万元,是“八五”期间所获经费的4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是广东省同期同级医药卫生成果的1/2军队(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成果27项,成果数比“八五”期间有较大的增高。1999年发表学术论文数在全国1300多家医疗机构中名列第5名。


  新的世纪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迫切要求我们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在新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迫切性在于:


  1.全球经济一体化生命科学乃是科学领域中最为活跃的分子之一:医学模式转变一医学任务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主;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将改变医学工作方式;医学工作的范围将从“生命到死亡”扩展为‘生前到死后”;第二次卫生革命处于攻坚阶段,人类平均寿命大为提高;新理论新技术推动医学向前发展;老年社会及措施。


  2中央关于加强科技创新的决定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投入加大。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国家医疗改革。


  3.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强调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院校科研纳入全军科研体系,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军队医学科学创新体系”启动。


  4.医院建设的跨世纪目标整体实力和综合效益显著提高、政治思想、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全面加强,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科、名医,在提高重大疑难病症的诊治水平,出高水平科技成果,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几个方面有更大的作为,把医院建成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作为军队医院还应注重:基本形成符合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求,符合军事规律和医学科技发展趋势具有卫勤保障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平战结合、军民结合、三军联勤,预防医疗保健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保障机构。


  三、科技创新的基本内容


  1.创新以人为本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人们必然会同农业经济时代追求土地、工业经济时代追求资本那样去追求知识,知识产权的价值将显著提高,具有创造力的创新人才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因为他们能使知识创新。要把医院科技队伍建设成政治坚定、作风过硬、技术精湛、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化的群体。这样一个群体应该是受过高水平的国内外系统培训,临床能力与科研水平同步提高,理论知识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技能协调发展的高层次复合性人才。在此基础上其学科带头人更应为学术型、管理型、经营型三者统一,能为医院发展和建设起带头和推动作用的中坚力量。为此,应进一步调整、配备学科带头人,加大培养力度;立足岗位成才;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进一步加强人才库人员的培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我院近年来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培养中青年人才。强化“三基”训练和考核,完善和落实临床医师任期制。抓好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名师带高徒的师承制培养方式,按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要求加强对中青年人才的定向培养。建立优秀人才库,对确有发展前途的优秀中青年骨干重点培养,创造条件让他们承担重大治疗、科研任务。大胆引进、培养、使用优秀中青年让他们挑起学科带头人的重担,在实践中进一步增长才干。落实一系列的科技奖励制度,对科研工作取得成绩者坚持给予重奖,有效调动了多方面积极性并取得良好效果。科技队伍日趋合理,科技干部在年龄结构上基本符合“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高、中、初级职务分布较为合理(分别为18.6%.42.4%和39.0%);并形成了以硕士、博士为主体的科技干部队伍。留学归国人员发挥重要作用。吸引了一批军内外优秀人才,平稳的完成了学科的新老交替,大批优秀中青年走上学科领导岗位,现学科带头人平均为44.6岁比1999年降低了10岁。涌现出了一批知名的专家教授和优秀中青年人才。他们当中有‘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总后“一代名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总后“科技金星”、“科技银星”和“科技新星”、广东省五个一科技教兴医工程“优秀学科带头人”、丁颖科技奖获得者。这些措施和产生的效果,既使医院的人才建设迈上新的高度,又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必将会带来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更高级别奖励的突破。


  2创新基地依托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是科学管理的方针。综观全局,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机构,都不可能在所有的学科实现均衡发展,齐头并进。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这也给我们科技工作创新提供了历史舞台和用武之地。因而,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使整体水平向前发展方为明智之举。大型医院的重点方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博士后流动站,国家、军队(省部)级以及各级各类已成为或通过努力能够成为的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研究所、专科中心。这些机构已有相当规模的人才、学科、研究、设备、管理建设基础,较医院的其它科室更具有创新的现实性和可实现性,是良好的土壤和培养基。应实施倾科政策,在设备、人才的引进、配置,工作场地的保障等诸方面优先保障重点建设。对与军事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建设也应给予高度重视。几年来,我院突出抓好以名医名科为“龙头”的学科人才建设,以增强医院发展的竞争力,引进PET等大型设备,改善学科硬件条件,为创伤骨科、脑外科扩大病区,改进手术室,组建外科中心实验室,每年给予全军实验室投入80万元,校级重点实验室50万元,用于改善实验室条件,充分发挥了这些重点机构新技术应用与辐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成果产出的基地作用。“九五”以来,重点课题的承担,高水平成果的产出、转让,绝大部分都源于我院的中西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2个全军研究所、6个中心和2个重点实验室以及广东省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


  3.知识创新:实、结、新、军”“实,,即临床实用性,应选择与临床工作结合密切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广种薄收的撤“胡椒面”式则不可取。相关科室应集中在1~2个最多3个方向上,紧跟前沿,着力研究,以求突破。“结”即注重临床与基础科研工作相结合,联合攻关,优势互补。“新”即注重创新,创新之重要意义已无需赘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应在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当中体现出浓眉重笔。“军”则为部队医院被赋予特殊的历史使命使然。注重军事医学研究,为部队提供拿得出、用得上、效用好的成果,为广大官兵提供健康和生命的有力保障,是部队医务工作者的天职。近年来,我们注重科学研究与临床结合的方向引导和联合攻关,匹配资助已获得各类资助的课题,从南方战区卫生保障的环境任务的特点出发,努力开展军事医学项目的研究,设立院长基金项目,资助创新性强,有一定基础,而又暂未获各类资助的自选项目研究,解决自选研究资金缺乏,规范性差的弊端,充分调动创新的积极因素和科研的积极性。


  4.技术创新注重实效医院创新的最终目的之一是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大型医院临床诊治水平着重体现在对疑难病症和重大疾病的处理方面。应该重点抓好高、精、尖,新技术项目的开展,实施“技术攻关工程”,设立医疗高新技术启动基金,加大对临床应用性研究的投入,以优势学科为龙头,主攻项目为纽带,技术互补为前提,中青年人才为骨干,建立完善的跨学科攻关协作机制,以此进一步发展医院的特色与优势。本着上述原则,近年我院每年投入100万元,支持10项左右具备学科前沿水平的新技术攻关项目,亚洲第1、2例(世界第3、4例)异体手移植获得成功,肝移植、心脏移植亦获得成功,多弹头自动导航射频治疗等一系列国际先进诊治手段在临床广泛开展,75%以上学科已不同程度形成了技术特色,有的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军内领先水平,使医院在军内外影响越来越大。


  四、实施科技创新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牢固树立科学的理念和思维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一切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骄傲自满和无所作为的论点都是错误的。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实践,科技创新,尤其需要我们头脑里牢固的树立科学的理念和思维。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低消耗的建院标准和“科技兴院、内涵发展、整体优化”的发展战略,增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科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不但是战略计划纲领,还是艰苦的实践过程,在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在改革实践当中,科学的理念和思维,是我们实施科技创新的思想理论准备的先决条件。


  2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创新程度可分为完全意义上的创新和部分意义的创新。首先,从哲学和辩证法观念看,量变带来质变,完全的创新孕育于无数个程度不同的部分创新之中。再者,根据实际情况,大量的完全意义上创新的实现尚不具十分成熟的客观条件。因而,需要我们在科学理念和思维指引下,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创新及所带来的整体发展建设新局面。继承与创新体现在科技创新的方方面面:人才培养,离不开老一辈科学家们对年青人的言传身教,扶上马、送一程;创新的依托重点是多年来辛勤耕耘和积累所形成;科学研究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出更大的成果;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一定的条件支撑。只要是有利于发展,人类的文明成果就应该大胆继承,并通过创新使产生新的内涵与外延,我们要高度注意新生事物,把握医学发展的最前沿动态,早日实现更大范围,使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创新。当然也要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消极懈怠,重点能演变为一般;在内外因合适的条件下,一般可转化为重点,一般当中同样能看到新希望。


  3.科学把握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应该看到,各种创新活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利用。科学技术是一个范畴内的两个概念。知识创新的增进扩充技术创新基础的知识存量,知识深嵌于人力资本和技术中,各种创新行为总可以抽象的理解为增进或利用已有知识存量的活动。技术创新反过来又拓展了知识创新领域,并为知识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撑。科研水平是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研究为临床医疗提供支撑和储备,是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和“源头活水。”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是医院赖以生存的首要要素,医疗是科学研究的依托和生存空间。作为医院,在这种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中,技术创新是居于中心地位的,科技创新的关键核心是技术创新。因为衡量科技创新的成效,从根本上讲,仍然是依照能否增强医院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为标准,是否符合这些标准,最终仍然要落实到技术创新的绩效上。据此强调科研活动应有明确的实用价值。还是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的那句话:知识就是力量。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是大型医院实现发展一批重点支柱学科,形成一批特色医疗技术,取得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培养一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


作者:杨云滨,施长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