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科技论文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综述

2016-05-09 14: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传统农业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均衡状态,要想打破这种均衡状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有新的要素投入进来,这就要求以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支撑。科技创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应对市场竞争,缓解资源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主要动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水平不高,同时还存在科技储备和有效供给不足、农业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扩散能力弱等问题。因此,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在一定的农业发展环境下,由农业科技创新机构组成的,在一定创新动力推动下,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研宄和成果推广的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4个内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农业科技创新的组织制度与农业科技的推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特点是以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为基础,以农业科技创新为中心,以农业科技需求为动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决定了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能力。为了深入研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笔者从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农业科技创新的供给、农业科技创新的组织制度与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广4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1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农业科技投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每年用于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的总支出。农业科技投入决定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资金来源,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经济基础。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一直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宄的重要领域,大多数文献研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规模与结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效益及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体制。


  1.1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规模与结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的主体主要为公共部门与私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主要来自于公共部门,其中农业科研的公共投入主要由中共中央与地方政府对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林院校的财政拨款、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林院校开发创收收入中用于农业科研活动的投资及中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推广活动及其推广基本条件的财政投入构成。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规模研宄本质就是投入总量分析,相关研宄基本都认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总量不足。王平等研宄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研投入增长速度和农业科研人员人均科研支出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研投入虽然保持继续增长的势头,但其增长速度缓慢下降。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结构是指公共投入与私人投资的比例关系。很多学者对农业科技投入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且大部分研宄都采用农业科技投入中公共投入与私人投入的比重、增长速度以及投入强度等指标来进行分析,研宄均指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结构不合理。何利辉等对农业科研投入结构进行了跨国的比较分析,研宄表明:在部分经济发达国家,私人农业科研投入超过了政府农业科研投入,但是整体而言,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科研投入结构还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在发展中国家,私人农业科研投入强度普遍较低,私人部门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强度多数都在0.15%以下,占农业科研总投入强度的比例没有超过30%。


  1.2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效益农业科技投入的效益直接关系到是否进行农业科技投入以及农业科技投入量的大小,因此,农业科技投入的效益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研宄者对比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虽然由于研宄方法和统计口径的不同导致研宄结论有所差异,但是农业科研投入的效益远远高于其他投资领域的预期收益是一个被普遍认同的结论。黄季棍等采用CAPSIM模型对农业科研投入的效率进行模拟,推算得出:在市场开放条件下,中国农业科研投入回报率达到59.6%;而在市场不开放的条件下,农业科研投入回报率也达到55.8%4。有的研宄则关注如何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效益。赵芝俊等对我国农业科研投入的边际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业科研投入的边际收益在1998年达到最高值后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科研产出与农业生产需求之间存在严重脱节H。王拓提出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是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效益的重要途径:在农业科技资源比较短缺的情况下,要选准投入重点,使有限的农业科技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从而提高农业科技投入的效益。


  1.3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机制


  农业科技投入的机制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规模,进而决定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建设和发展。农业科技投入的机制存在问题是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学者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机制是国内的一个研宄焦点。吕建秋指出,我国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存在竞争机制弊端包括盲目引入招投标机制,项目官员与咨询专家责权不清,政府部门与中介机构职责不明,政府与企业分上模糊等,提出了建立竞争投入与预算投入双轨制、直接预算到项目和研宄者个人、建立监督机制与奖惩机制等新措施。李院力提出了构建主体多元的农业科技创新投资机制:强化政府作为投入主体的地位,调节投资结构;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吸引企业和社会各阶层参与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建立农业投入的监督、反馈机制,保证农资的及时到位;提高农业投人的绩效;设立风险基金和提供财政贴息的方式,使金融机构参与融资。


  2农业科技创新需求


  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农业科技需求应是最主要的动力因素。农业科技需求主体包括农户和农业企业,笔者按照农业科技需求主体来整理文献。


  2.1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科技创新需求基于农户视角的


  农业科技创新需求研宄是一个比较深入的研宄领域,己经发展到实证研宄层次,这些丰富的研宄成果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向农户需求驱动型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海明通过对我国7省28县420个农户对不同类型农业科技的需求分析,探讨影响农民科技服务需求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经济实力、科技推广指导和专业协会等是影响农户科技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赵海东对速水佑次郎一拉坦的科技选择模式作了修正后,研宄发现。由于我国农户使用农业科技的边际成本偏高与边际收益偏低,预期边际收益(成本)与实际边际收益(成本)偏离较大,以及货币支付能力不足等原因,农户对农业科技需求很弱M。张博等在分析农业科技成果信息的内涵与特性的基础上,归纳了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信息需求的特点:综合性、地域性、时效性、实用性、层次性、多样化与风险性。


  2.2基于农业企业视角的农业科技创新需求由于农业企


  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企业对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强烈的有效需求,基于农业企业视角的农业科技创新需求研宄目前主要集中在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企业的重要作用上。但是目前还没有基于需求主体不同来研宄农业企业对农业科技创新需求的特点的研宄。吴群提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蓬勃发展是与农业科技创新为其提供的强大科技支撑分不开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业化运作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产业化也是科技成果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是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和检验的场所。林建华在己有研宄的基础上,探讨龙头企业R&D与企业成长之间的互动机理及其环境契合,提出:在一定条件下,龙头企业R&D与企业成长之间存在正反馈关系,契合的企业成长环境加强二者的互动关系。


  3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制度


  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制度是促使农业科技供给与科技需求有效达成均衡的组织、规则及其实施的机制。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承担着创制科技产品的重任。该方向的研宄思路基本为在分析现阶段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合理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措施。归纳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①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与重复建设、投资效率低等问题并存;②科研质量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③农业科技机构行政化倾向突出“市场竞争意识’、“经营意识”淡薄;④企业科技创新地位薄弱,科研组织和人员创新动力不足;⑤与农业科技进步相关的组织制度和法律建设滞后。


  朱广其针对农业科技需求的新特点,提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制度存在科技供给的激励结构不合理、科技供求均衡成本高等问题,其均不利于农业科技进步;为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制度的功能,应该建立农业研宄与推广的企业化系统,完善农业研宄与推广的政府系统,以科技市场作为科技供求均衡的基本途径。刘梅等提出了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措施:通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与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构建“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发挥农业高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积极发展农业科技经纪人队伍,农业产业化组织的载体作用;构建完备的科技创新保障支撑体系。于永德等提出农业科技进步组织制度创新对策:坚持和深化市场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农业科技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的内在积极性;加快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创新;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障农业科技进步。


  4农业科技创新推广


  农业科技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科技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输出,负责农业科技的供给。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既是政府与农民、农业科研与生产应用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农业科研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等问题,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乏力,每年有相当大比例科技成果不能及时大规模转移应用,形成了科技成果的无效输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是一个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宄的热点问题,研宄视角主要集中于模式、推广主体和推广体系等。


    4.1模式视角长期以来,以政府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广大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科技人员、农民以及一些企业界人士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农村特点经过不断的探索,创建了许多适合我国的农业推广模式。王济民等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和归纳,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存在的14种主要推广模式分为四大类型:推广机构主导型、政府科技项目带动型、市场引导型与第3方主导型;另分别对各种模式的特点、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曹鹏宇等政府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模式项目部门推广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契约理论角度重点分析了科技项目协议书的签订及其影响因素。


  4.2推广主体视角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是指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移到生产领域,来满足涉农企业、中介组织或农户的需求。从农业科技推广的主体要素角度出发,其主体类型可分为农业科技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农业科技的供给者是科技成果发生源,主要包括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高校与涉农企业的中介组织等。农业科技的需求者是科技成果的应用者,包括农户与农业企业。柳岩等通过分析农业高校、涉农企业、科技院所等主要供给者和需求者参与科技推广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在对各主体地区之间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科技推广主体共同发展的方向,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黄天柱等为了进一步明确政府、农业高校、涉农企业、科研院所和农业专业科技协会等主体要素参与科技推广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在对各主体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主体协同关系,从而产生协同效应,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M。


  4.3推广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指农业科技推广的各级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可分为政府主导型体系、民营推广组织和私人推广组织3种类型。我国推广体系隶属政府农业部门的直接领导,农业部下属的推广局和推广站(中心)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全国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属于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即以政府农业部门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赵常富在分析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跨世纪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对策: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成果市场体系,使科技成果商品化;实行农科推广招标制;建立农科推广商业化经营机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王军等基于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在理念与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服务型农业推广体系的途径:完善纯公益性的农业推广体系,建立服务性的基层农技推广模式;了解农业和农民需求,引导和提高农民利用信息和科技的意识;建立高素质、综合性的科技推广队伍;建立科技示范样板;建立新型双向、综合的农业推广信息网络。


  5结语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相关研宄甚多。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功能是完成科技的产生与供给,科技的产生由科技资金投入、科技需求分析与科技创新过程3部分构成,科技的供给主要由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成。基于科技的产生与供给这条线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可分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农业科技创新需求、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与农业科技创新推广4个部分。国内外学者对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了大量和深入的研宄,研宄内容日趋丰富,研宄方法不断创新,但仍然需要加强研宄深度,完善理论基础,细化分析框架,探索新的研宄方法,引入其他学科的思想;根据基于农户与农业企业的调查不断扩大研宄范围,得出更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李丽莎

                                                 (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