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科技论文

河南省科技创新建设的区域差异分析

2016-04-19 16: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巳经表现为科技的竞争,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巳成为产业界和政府广泛关注的命题。


  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自改革开放以来巳经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河南省将在更大范围内与科技能力较强的地区直接竞争。因此,加快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是河南省加快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根本出路。


  本文在国内外专家的研究基础上,从创新资源、知识创新、经济效益以及创新环境四个方面,以《2012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年鉴》和《2011河南科技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对河南省各地市科技创新建设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1.创新资源


  地区科技创新决策能否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创新资源的投人与配置,这是科技创新成功的物质基础,它决定创新的规模、速度、能力和效果?。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


  

blob.png

  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本文中,创新资源采用R&D人员和R&D经费的规模和强度来反映。其中,表1重点列出了不同指标排名前5位的地市。


   1.1人力资源


  1.1.1R&D人员全时当量


  2012年,河南省R&D人员全时当量,共计128323人年。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郑州、洛阳、新乡、南阳和许昌,共计80303人年,占全省R&D人员全时当量总量的62.58%,其中,位居第一的郑州,R&D人员全时当量共计31600人年,占全省总量的24.63%;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三门峡、驻马店、济源、信阳和鹤壁,共计8280人年,占全省R&D人员全时当量总量的6.45%,其中,位居最后的鹤壁,R&D人员全时当量共计792人年,占全省总量的0.62%。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R&D人员全时当量约增加10056人年,增长了8.50%。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商丘、襥阳、新乡、开封和焦作,其中,排名第一的商丘,增幅达到60.16%,排名其后的洛阳、周口、南阳和驻马店这几个地市的增幅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增幅排名后5位的是安阳、济源、鹤壁、三门峡和信阳,其中,后4个地市均为负增长。1.1.2每万从业人员中R&D人员全时当量


  2012年,河南省每万就业人员(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R&D人员全时当量,平均为145.63人年。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洛阳、许昌、新乡、郑州和焦作,平均为233.23人年,其中,位居第一的洛阳,每万就业人员中R&D人员全时当量共计305.17人年,排名其后的襥阳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商丘、周口、鹤壁、驻马店和信阳,平均为47.03人年,其中,位居最后的信阳,每万就业人员中R&D人员全时当量仅31.49人年。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每万就业人员中R&D人员全时当量增加了6.88人年,增长了4.88%。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商丘、襥阳、新乡、洛阳和开封,其中,排名第一的商丘,增幅达到46.83%,排名其后的焦作、周口和南阳这几个地市的增幅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增幅排名后5位的是郑州、鹤壁、三门峡、信阳和济源,这几个地市均为负增长,其中,排名最后的济源每万就业人员中R&D人员全时当量比上一年减少了69.16人年,降低了34.86%。


  综上所述,郑州、洛阳、新乡、焦作和许昌无论在R&D人员的投人规模还是投人强度上均排名全省前列,相反,周口、驻马店、信阳和鹤壁则均位居全省最后。南阳市R&D人员的投人规模较大,但密度不高,济源则正好相反。从增长速度来看,商丘、襥阳、新乡、开封、洛阳、周口、南阳无论在R&D人员的投人规模还是投人强度上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1.2财力资源


  1.2.1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


  2012年,河南省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共计3,107,802万元。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郑州、洛阳、新乡、许昌和南阳,共计2,047,783万元,占全省经费总额的65.89%,其中,位居第一的郑州,R&D经费共计807,279万元,占全省R&D经费总额的25.98%;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漯河、驻马店、周口、信阳和鹤壁,共计175,805万元,占全省经费总额的5.66%,其中,位居最后的鹤壁,经费共计12,628万元,占全省总额的0.41%。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增加了462,881万元,增长了17.50%。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商丘、新乡、开封、洛阳和许昌,其中,排名第一的商丘,增幅达到35.30%,排名其后的济源、南阳和三门峡这几个地市的增幅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增幅排名后5位的是郑州、安阳、


  漯河、周口和鹤壁,其中,后3个地市均为负增长,排名最后的鹤壁,R&D经费减少了8,607万元,降低了40.53%。


  1.2.2经费投入强度


  2012年,河南省R&D经费投人强度(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GDP),平均为1.05%。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新乡、洛阳、济源、许昌和郑州,该比重平均为1.57%,其中,位居第一的新乡,这一比重达到1.90%,排名其后的平顶山、开封和焦作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商丘、驻马店、信阳、周口和鹤壁,平均为0.31%,其中,位居最后的鹤壁,该比重仅为0.23%。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R&D经费投人强度提高了0.09个百分点,增长了7.14%。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商丘、新乡、南阳、开封、许昌,其中,排名第一的商丘,该比重提高了约0.10个百分点,增幅为26.69%,排名其后的洛阳、三门峡和平顶山的增幅也均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增幅排名后5位的是信阳、郑州、漯河、周口和鹤壁,并且后4个地市的比重均为下降,排名最后的鹤壁,比重下降了0.19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45.46%。


  综上所述,郑州、洛阳、新乡和许昌无论在R&D经费的投人规模还是投人强度上均排名全省前列,相反,驻马店、周口、信阳和鹤壁等地市则均排名全省最后。济源市R&D经费的投人规模位居全省中游水平,但R&D经费的投人强度则上升至全省第三位。从增长速度来看,商丘、新乡、开封、洛阳、许昌、三门峡和平顶山无论在R&D经费的投人规模还是投人强度上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2.知识创造


  知识创造是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源泉。结合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标准指标和区域自身特点,我们选用专利申请量和科技论文来衡量区域知识创造能力。其中,表2重点列出了不同指标排名前5位的地市。


  2.1专利申请量2.1.1专利申请量


  2012年,河南省专利申请量,共计43,422项。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郑州、洛阳、许昌、新乡和南阳,共计30,920项,占全省专利申请总量的71.21%,其中,位居第一的郑州,专利申请量共计16,254项,占全省专利申请总量的37.43%;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开封、鹤壁、漯河、三门峡和济源,共计


  

blob.png

  2589项,占全省专利申请总量的5.96%,其中,位居最后的济源,专利申请量共计306项,占全省总量的0.70%。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专利申请量增加了9,366件,增长了27.49%。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许昌、南阳、洛阳、周口和郑州,其中,排名第一的许昌,增幅达到572.16%,排名其后的信阳、焦作、商丘、驻马店和济源这几个地市的增幅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增幅排名后5位的是平顶山、漯河、三门峡、鹤壁和开封,这几个地市的专利申请量均为负增长。


  2.1.2每百人员专利申请量


  2012年,河南省每百R&D人员专利申请量,平均为33.84项。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鹤壁、郑州、信阳、许昌和驻马店,平均为48.54项,其中,位居第一的鹤壁,每百R&D人员专利申请量共计71.20项;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濮阳、三门峡、漯河、济源和开封,平均为18.69项,其中,位居最后的开封,每百R&D人员专利申请量仅15.05项。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每百R&D人员专利申请量约增加5件,增长了17.44%。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许昌、南阳、洛阳、信阳和郑州,其中,排名第一的许昌,增幅达到552.78%,排名其后的济源、周口、驻马店和焦作这几个地市的增幅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增幅排名后5位的是漯河、商丘、濮阳、鹤壁和开封,这几个地市的每百R&D人员专利申请量均为负增长。


  2.1.3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量的比重


  2012年,河南省专利申请量中发明专利所占的比重,平均为25.13%。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洛阳、焦作、开封、安阳和郑州,该比重平均为29.03%,其中,位居第一的洛阳,这一比重达到36.98%;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三门峡、南阳、鹤壁、济源和许昌,平均为14.66%,其中,位居最后的许昌,该比重仅为11.72%。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专利申请量中发明专利所占的比重降低了0.81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3.12%。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新乡、焦作、洛阳、濮阳和周口,其中,排名第一的新乡,该比重提高了11.64个百分点,增幅为88.18%,排名其后的安阳和驻马店的该比重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其他地市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重下降程度最大的5个地市是漯河、鹤壁、南阳、济源和许昌,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许昌,比重从2011年的32.20%下降到2012年的19.39%,下降了约20.48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达到63.59%。


  综上所述,郑州、洛阳专利申请的规模、密度以及质量都相对较高,相反,三门峡市则均相对较低。许昌市专利申请的质量不高、新乡市专利申请的密度不大。南阳市虽然专利申请的总量较大,但人均专利申请量以及专利申请的质量都有待于提升。开封市虽然专利申请的规模、密度没有优势,但专利申请的质量较高。从增长速度来看,洛阳、焦作、周口、驻马店在专利申请的总量、密度以及质量方面的发展均较快。


  2.2科技论文


  2.2.1科技论文


  2012年,河南省科技论文共计60,665篇。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郑州、新乡、洛阳、开封和焦作,共计46,552篇,占全省科技论文总量的76.74%,其中,位居第一的郑州,科技论文共计27742篇,占全省科技论文总量的45.73%;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濮阳、鹤壁、三门峡、周口和济源,共计1,497篇,占全省科技论文总量的2.47%,其中,位居最后的济源,科技论文共计151篇,占全省总量的0.25%。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科技论文数增加了583篇,增长了0.97%。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三门峡、济源、许昌、南阳和濮阳,其中,排名第一的三门峡,增幅达到38.05%,排名其后的郑州、驻马店、开封、安阳和洛阳这几个地市的增幅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增幅排名后5位的是新乡、平顶山、鹤壁、焦作和周口,这几个地市的专利授权量均为负增长。


  2.2.2每百R&D人员科技论文数


  2012年,河南省每百R&D人员科技论文平均为48.28篇。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信阳、郑州、开封、新乡和商丘,平均为79.15篇,其中,位居第一的信阳,每百R&D人员科技论文共计100.90篇;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许昌、三门峡、周口、济源和濮阳,平均为11.37篇,其中,位居最后的濮阳,每百R&D人员科技论文仅约8篇。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每百R&D人员科技论文减少了3.53篇,下降了6.94%。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三门峡、信阳、济源、许昌和郑州,其中,排名第一的三门峡,增幅达到69.52%,排名其后的安阳和南阳这2个地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其他地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少程度最大的5个地市是平顶山、新乡、焦作、商丘和周口,其中,周口市每百R&D人员科技论文减少了约21篇,下降了63.68%。


  综上所述,郑州、新乡、开封无论在科技论文的总量还是相对量上均排名全省前列,相反,濮阳、三门峡、周口和济源则均位居全省最后。商丘和信阳科技论文的总量位居全省中游水平,但相对量上升至全省上游水平。从增长速度来看,郑州、安阳、许昌、南阳、三门峡、济源这几个地市在科技论文的总量和密度上都提高的较快。


  一项技术的创新,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技术市场和产品市场两大方面。表3重点列出了各指标排名前5位的地市。


  3.1技术市场


  3.1.1技术市场成交总额


  2012年,河南省技术市场成交总额,共计402,113万元。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郑州、洛阳、许昌、焦作和平顶山,共计381,408万元,占全省技术市场成交总额的94.85%,其中,位居第一的郑州,技术市场成交额共计210,811万元,占全省总额的52.43%;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安阳、开封、驻马店、商丘和鹤壁,共计2,500万元,占全省技术市场成交总额的0.63%,其中,位居最后的鹤壁,技术市场成交额共计51万元,占全省总额的0.01%。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技术市场成交额增加了14,512万元,增长了3.74%。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三门峡、鹤壁、信阳、周口和平顶山,其中,排名第一的三门峡,从2011年的0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1,500万元;排名其后的洛阳、许昌、济源、新乡和濮阳这几个地市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他地市的技术市场成交额则均在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5个地市是南阳、漯河、安阳、商丘和开封,其中,排名最后的开封,技术市场成交额减少了8,099万元,降低了92.04%。


  

blob.png

  3.1.2技术市场成交额与研发经费支出之比


  从投人一产出的角度看,2012年,河南省技术市场成交额与研发经费支出之比平均为0.13。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郑州、洛阳、焦作、许昌和平顶山,平均为0.20,其中,位居第一的郑州,该比例为0.26;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安阳、开封、鹤壁、新乡和商丘,平均为0.005,其中,位居最后的商丘,该比例为0.002。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技术市场成交额与研发经费支出之比从2011年的0.15下降到2012年的0.13,下降幅度为11.71%。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鹤壁、信阳、周口、平顶山和洛阳,其中,排名第一的鹤壁,该比例从2011年的9x10-7上升到2012年的0.005,排名其后的许昌、济源和濮阳的比例也有不同程度地提高,而其他地市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例下降程度最大的5个地市是漯河、南阳、安阳、开封和商丘,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商丘,比例2011年0.029下降到2012年的0.002。


  综上所述,无论从技术市场成交额的规模还是从研发经费的投人产出角度来看,郑州、洛阳、许昌、焦作和平顶山均位居全省前5位,相反,安阳、开封、商丘和鹤壁则均位居全省最后。从增长速度来看,增长较快的是地市是鹤壁、周口、平顶山。


  3.2产品市场


  3.2.1新产品销售收入


  2012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人共计25,762,027万元。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郑州、洛阳、新乡、南阳和许昌,共计16,423,282万元,占全省总额的63.75%,其中,位居第一的郑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人共计5,761,533万元,占全省总额的22.36%;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漯河、三门峡、鹤壁、商丘和信阳,共计1,009,250万元,占全省总额的3.92%,其中,位居最后的信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人共计115,263万元,占全省总额的0.45%。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人增加了260,461万元,增长了1.02%。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三门峡、濮阳、开封、信阳和济源,其中,排名第一的三门峡,增幅达到73.54%;下降幅度最大的5个地市是南阳、郑州、周口、鹤壁和安阳,这几个地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人均有所下滑,其中,排名最后的安阳,下降幅度为23.73%。


  3.2.2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2012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人占主营业务收人的比重,平均为4.93%。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济源、南阳、新乡、许昌和平顶山,该比重平均为8.41%,其中,位居第一的济源,这一比重达到10.72%,排名其后的安阳、洛阳、郑州和驻马店也均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漯河、鹤壁、三门峡、信阳和商丘,平均为1.04%,其中,位居最后的商丘,该比重仅为0.60%。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人占主营业务收人的比重降低了0.40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7.49%。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三门峡、平顶山、新乡、濮阳和漯河,其中,排名第一的三门峡,该比重提高了0.30个百分点,增幅为51.34%,排名其后的信阳、济源和开封的比重也有所提高,而其他地市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重下降程度最大的5个地市是南阳、安阳、郑州、周口和鹤壁,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鹤壁,比重下降了0.56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31.87%。


  3.2.3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占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


  2012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出口销售收人占新产品销售收人的比重,平均为8.20%。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濮阳、焦作、新乡、许昌和洛阳,该比重平均为


  11.83%,其中,位居第一的濮阳,这一比重达到33.90%,排名其后的鹤壁也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驻马店、开封、信阳、周口和商丘,平均为1.93%,其中,位居最后的商丘,该比重仅为0.08%。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出口销售收人占;新产品销售收人的比重降低了0.33个百分点,下降了3.85%。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漯河、鹤壁、南阳、濮阳和驻马店,其中,排名第一的漯河,该比重提高了


  1.42个百分点,增幅为49.35%;增幅排名后5位的地市是安阳、商丘、开封、信阳和周口,这几个地市的比重均有所下滑,其中,排名最后的周口,该比重下降了9.28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95.70%。


  综上所述,新乡、南阳和许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销售的总量、比重以及技术含量上均有较大的优势,三门峡、信阳以及商丘则相反。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的总量排名全省第一,但比重及其技术含量位居全省中游水平。濮阳和鹤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人总量和相对量的优势不大,但新产品的技术含量较高。从增长速度来看,濮阳、


  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要考虑与政府和社会的关联关系,即创新的环境问题。本文中,我们从政府支持、金融水平以及创新合作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表4重点列出了各指标排名前5位的地市。


  4.1政府支撑


  4.1.1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政府的资金


  2012年,河南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政府的资金共计427073万元。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郑州、洛阳、新乡、开封和许昌,共计379,430万元,占全省总额的88.84%,其中,位居第一的郑州,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政府的资金共计160,555万元,占全省总额的37.59%;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信阳、商丘、济源、鹤壁和三门峡,共计5,093万元,占全省总额的1.19%,其中,位居最后的三门峡,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政府的资金共计199万元,占全省总额的0.05%。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政府的资金增加了87,655万元,增长了25.83%。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许昌、南阳、济源、焦作和洛阳,其中,排名第一的许昌,增幅达到151.13%,排名其后的新乡,增幅也在全省水平之上;增幅排名后5位的是周口、信阳、平顶山、商丘和三门峡,这几个地市的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政府的资金均有所下滑,其中,排名最后的三门峡,下降幅度为84.36%。


  4.1.2经费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所占比重


  2012年,河南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所占的比重平均为13.74%。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洛阳、新乡、郑州、开封和濮阳,该比重平均为20.70%,其中,位居第一的洛阳,这一比重达到23.17%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漯河、平顶山、商丘、济源和三门峡,平均为1.99%,其中,位居最后的三门峡,该比重仅为0.35%。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所占的比重提高了0.91个百分点。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洛阳、鹤壁、许昌、焦作和南阳,其中,排名第一的洛阳,该比重提高了5.80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后5位的地市是驻马店、平顶山、三门峡、信阳和商丘,这几个地市的比重均有所下滑,其中,排名最后的商丘,比重下降了4.89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郑州、洛阳、新乡、开封以及濮阳这些地市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政府的资金无论在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上均位居全省前列,漯河、商丘、济源、三门峡则相反。许昌市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政府的资金规模较大,但比重不高。从增长速度来看,许昌、南阳、焦作、洛阳这个地市政府资金的规模和比重都提高的较快。


  4.2金融水平


  4.2.1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金融机构的资金


  2012年,河南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金融机构的资金共计135,138万元。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洛阳、郑州、新乡、开封和焦作,共计128,417万元,占全省总额的95.03%,其中,位居第一的洛阳,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金融机构的资金共计54,652万元,占全省总额的40.44%;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漯河、三门峡、濮阳、周口和济源,共计135万元,占全省总额的0.01%,其中,位居最后三个地市,即濮阳、周口和济源,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金融机构的资金均为0。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金融机构的资金增加了45,571万元,增长了50.88%。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漯河、平顶山、南阳、洛阳和鹤壁,其中,排名第一的漯河,增幅达到1,105.71%,排名其后的信阳、新乡和开封,增幅也在全省水平之上;增幅排名后5位的是驻马店、许昌、周口、濮阳和济源,其中,前三个地市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金融的资金均有所下滑,后两个地市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金融的资金这两年均为0。


  4.2.2R&D经费内部支出中金融机构资金所占比重


  2012年,河南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中金融机构资金所占的比重平均为4.35%。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洛阳、新乡、郑州、信阳和驻马店,该比重平均为7.45%,其中,位居第一的洛阳,这一比重达到11.07%;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漯


  

blob.png

  河、三门峡、濮阳、周口和济源,平均为0.05%,其中,位居最后三个地市,SP濮阳、周口和济源,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金融机构的资金均为0。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R&D经费内部支出中金融机构资金所占的比重提高了0.96个百分点,增幅为28.41%。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漯河、平顶山、鹤壁、南阳、洛阳,其中,排名第一的漯河,该比重提高了0.16个百分点,增幅为11.06%;增幅排名后5位的地市是商丘、安阳、驻马店、许昌和周口,这几个地市的比重均有所下滑,其中,排名最后的周口,比重从2011年的0.62%下降到2012年的0。


  综上所述,郑州、洛阳、新乡、开封这些地市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金融机构的资金无论在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上均位居全省前列,漯河、三门峡、濮阳、周口和济源则相反,特别是濮阳、周口和济源,该指标均为0。从增长速度来看,漯河、平顶山、鹤壁、南阳、洛阳这几个地市金融机构资金增长的较快。


   4.3创新合作


  4.3.1R&D经费外部支出总额


  2012年,河南省R&D经费外部支出总额,共计124,399万元。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郑州、许昌、平顶山、洛阳和新乡,共计87,590万元,占全省R&D经费外部支出总额的70.41%,其中,位居第一的郑州,R&D经费外部支出总额共计35,906万元,占全省总额的28.86%;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济源、三门峡、鹤壁、漯河和信阳,共计4,314万元,占全省R&D经费外部支出总额的3.47%,其中,位居最后的信阳,R&D经费共计29万元,占全省总额的0.02%。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R&D经费外部支出增加了14,449万元,增长了13.14%。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许昌、开封、南阳、平顶山和商丘,其中,排名第一的许昌,增幅达到163.11%,排名其后的漯河、濮阳和周口这几个地市的增幅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增幅排名后5位的是郑州、驻马店、安阳、洛阳和信阳,这几个地市的R&D经费外部支出均有所下降,其中排名最后的信阳,减少了8,198万元,降低了87.17%。


  4.3.2经费外部支出强度


  2012年,河南省R&D经费外部支出强度(R&D经费外部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为0.042%。在18个地市中,排名前5位的是许昌、郑州、平顶山、新乡和安阳,该比重平均为0.07%,其中,位居第一的许昌,这一比重达到0.16%;排名后5位的地市为商丘、驻马店、三门峡、漯河和信阳,平均为0.01%,其中,位居最后的信阳,该比重仅为0.0002%。


  与2011年相比,河南省R&D经费外部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了0.001个百分点,增幅为2.72%。在18个地市中,增幅排名前5位的是许昌、开封、南阳、平顶山和商丘,其中,排名第一的许昌,该比重约提高0.10个百分点,排名其后的漯河、濮阳和周口的增幅也均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增幅排名后5位的是郑州、驻马店、安阳、洛阳和信阳,这几个地市的比重均为下降,其中,排名最后的信阳,比重下降了0.002个百分点,降幅为88.45%。


  综上所述,郑州、许昌、新乡、平顶山以及安阳这些地市R&D经费外部支出的规模和强度均位居全省前列,相反,三门峡、鹤壁、漯河和信阳则均位居全省最后。洛阳市R&D经费外部支出的规模较大,但强度不高,济源则正好相反。从增长速度来看,许昌、开封、南阳、平顶山、商丘、漯河、濮阳和周口这些地市在R&D经费外部支出的规模和强度上的增长速度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综合以上对河南省各地市科技创新建设现状的详细分析,我们看到,


  (1)郑州、洛阳、新乡、焦作以及南阳这些工业发展较快的地市,在各指标的绝对量和大部分相对量上均有较大的优势。说明这些地市的科技创新既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具有一定的强度。


  (2)相反,商丘、驻马店、信阳、三门峡、周口这些地市,由于工业发展较慢,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具体表现为绝大部分指标的总量和相对量的排名都较低。因此,这些地区应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加大创新投人,让科技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3)除以上的三类地市之外,其他地市由于不同的原因在各指标的总量和相对量上,优势高低不同,没有明显的规律。因此,不同地市要针对不同情况来制定相应措施,以消除影响科技创新的各种因素,提高当地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城市竞争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