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环境保护论文

结合退耕还林浅析贵州省天然林保护工作

2023-12-10 11: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 引言 
  生态建设属于我国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其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人民生活以及国土安全。贵州作为珠江与长江的生态屏障,在整个生态建设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不仅可以推动贵州的生态建设,还能够保障两江的生态安全特性。但是,因为经济环境影响,大多数农业参与者不愿意参与到退耕还林的工作当中,导致贵州省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对此,探讨贵州生态建设的现状和出路具备实际研究价值。 
  2 贵州生态建设的现状 
  2.1 生态建设政策现状 
  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根本是农村,但是因为农村本身的经济较为落后,生态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与主导者相对而言无法主动参与到生态建设任务中,导致整体生态建设工作实效性不理想[1]。对此,政策的导向应当以考虑农民切身利益为主,并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任务,以提升农民经济收入为首要途径,逐渐完善相应的政策,从而优化贵州生态建设主体的参与主动性。 
  2.2 管理制度现状 
  生态建设的主体应当是以林业为主,林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展现于生态角度,而林业的经济效益属于一个长期性的累积过程,相对于农业和其它产业而言,在经济投入以及收益等方面的见效并不明显,所以导致许多农民并不愿意主要参与到造林工作中,不愿意投入,在思想角度上存在顧虑[2]。另一方面,在林木采伐手续方面的办理较为繁琐,偏远地区的农民需要使用长时间达到县城并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所消耗的时间、精力以及财力较大,严重阻碍了造林护林的主动性,导致生态建设的效率严重下降[3,4]。 
  2.3 存在随意更改土地用途的现状 
  因为短期经济利益的推动,大多数地区的农民均存在毁林开垦的问题,农民将多年形成的自然森林主动毁掉,并更改种植葡萄、金银花以及各种农作物,导致降低了森林的生态效能。虽然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土地所有权以及使用权仍然是农民,农民对于种植结构的主观意愿对于生态建设存在明显的制约性,在保护生态与提升农民收益两个方面无法平衡。 
  2.4 缺乏市场经济的规律性引导 
  农民普遍存在着追求更多经济收入的希望,但是对于市场经济的认识却并不是非常准确,普遍存在着跟风的问题,不考虑自身的人力、财力资源现状,在种植的经济林经济效益减少的情况下,大多数都会立刻更改种植内容,半途而废的居多,不仅浪费了财力、人力、物力,同时还严重阻碍了生态建设的进度[5,6]。 
  3 结合退耕还林浅析贵州省天然林保护工作 
  首先,在政策角度上,应当加大对于生态林的建设重视度,注重退耕还林的政策落实。例如,加大参与退耕还林参与者的经济补助,以退耕还林工作成效作为标准,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与此同时,将造林的成效当做是调整农民补偿的主要标准,在造林成效越好、越快时,可以适当的提高补偿的额度,反之适当地减少设置时取消惠民的补助,从而构建激励体系,提升农民对于造林、护林的自觉性。 
  其次,在管理角度上,一方面需要提升服务的能力,优化、简化服务的环节,同时构建一个高效率的服务体系,及时应用采伐限额等管理体系,全面、严厉地监督采伐迹地等现象的出现,提升农民的整体经济收入,突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应用价值。另一方面是充分应用多途径的信息资源,按照本地的人力、财力、资源以及市场调节规律等途径,引导农民发展有市场竞争价值的经济森林,造林产量不能过大。与此同时,因为贵州经济本身就与生态相关,贵州国土本质上就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贵州的优势本质上就在于山水,所以应当更好的突出贵州的山水,创建良好的旅游产品与生态物质产品,打造具备观赏价值的混交林,以此提高贵州的生态特性。 
  最后,各个部门之间应当相互配合、协作,共同维护退耕还林政策,并保障该政策的落实合理性。以县作为单位完成关于国土资源规划的任务,并清晰的划分土地的使用途径。贵州大多数地区的粮食单位面积在投入和产出的比例相对平原地区要高,同时粮食竞争力较弱,所以农民大多数已经放弃了在坡耕地中种植粮食的现象。另外,因为贵州地区地理环境以及条件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够满足耕种或林木的栽种需求。对此,有必要在贵州省内推行相应的政策,例如山体和不适宜大面积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规划成为牧地或林地,而非山体且适应小规模农机耕种的土地均可以规划为耕地,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农民更加主动的参与到粮食种植中,对于林地坡度在10°以下且交通较为方便、通水通电的地块,可以作为林下经济的重点发展地区,以养殖业、名贵药材作为主要的发展途径,以高效率、科学地应用国土资源,生产出绿色、环保、生态的物质产品,突出贵州地区的生态经济价值,改善贵州农业生态特征。 
  4 结语 
  对于当前贵州生态建设任务而言,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整体上仍然有改进的空间,尤其是在政策、管理等方面,可以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推动贵州生态建设得以更加长远的发展,从而突出贵州的生态建设实效性,展现贵州特色。 
  参考文献: 
  [1]贾文龙.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的现实困境与出路研究——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0(10):168~172. 
  [2]李远艳,安裕伦,杨广斌.基于PSR模型的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健康动态评价——以贵州省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5,22(6):279~286. 
  [3]杨春玲.天然林保护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绿色科技,2016(23):74~75. 
  [4]丁大彬.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管护探讨[J].绿色科技,2016(15):207~208. 
  [5]李 林.刍议资中县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科技支持问题[J].农业与技术,2014(12):67. 
  [6]石 云.基于景观格局变化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恢复评价与分析[D].银川:宁夏大学,201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