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环境保护论文

水污染治理现状应用措施研究论文(共5篇)

2023-12-09 22: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水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1研究背景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的有效路径。三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口、资源和要素流动,产业升级、企业和人力资源数量的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水质的破坏及水资源的匮乏,生态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制约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阻碍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三地水质安全和水源保护面临巨大压力,迫切需要采取行动加以解决。


  2京津冀水污染现状分析


  京津冀三地同属于海河流域水系,京津两地多条河流互为上下游,河北省位于上游地区,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极为匮乏,据国家统计年鉴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3925立方米,北京人均水资源量12401立方米,天津人均水资源量8356立方米,河北省18246立方米,三地人均水资源量总和仅为390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5,水资源匮乏不言而喻。另外,京津冀地区地表水污染严重,地下水开采过度,近五年三地废水排量以3%~5%的比例逐年增加,水质恶化,水位持续下降,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京津冀三地在水污染问题上的“荣损共俱”的现实状况,使得三地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特点,统筹京津冀水资源调配和山水林田湖等各要素,这成为三地水资源协同治理的不二选择。


  3京津冀地区水污染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


  31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水污染协同治理“不同步”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为三地的水资源协同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战略保障,京津冀在水资源保护诸多环节展开建设性合作,但是对该问题的认识层面仍存在不一致现象,仍存在“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区域间行政化管理模式难以突破,缺乏跨界水资源污染一体化治理的联控机制,使得区域协同发展与共同治理错位。


  32京津冀水资源利用机制和水生态补偿机制“不协同”


  京津冀地区三地地位不对等,产业结构不一致,尽管河北省水资源紧缺,仍担负着为京津两地提供足够优质水资源的主体功能,经常先保障京津两地的需求,却没得到相应的补偿,获得合理的回报,区域水生态补偿机制和污水排放交易机制不健全,没有体现资源与水生态的“共建”与“共享”,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这是制约和影响京津冀水污染协同治理的主要原因,造成水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不“协同”。


  33农村地区缺乏相应污染源控制机制


  就区位环境而言,京津冀地区囊括华北平原、海河流域,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成为不容忽视的污染源。县域经济发展中追求GDP增长,高碳工业依然在发展,特别是农村燃煤散烧、污水乱排、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村环境污染随着不合理的施肥比例而日趋严重,而且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化肥轻有机肥,使得施肥结构不合理。农村目前散居的生活方式,不可能根本改变农村能源利用结构,再加上农村机动车也在不断增加,脏、乱、差状况相对严重,使农村地区是水污染的主战场。此外所采取的水资源保護措施,以及相关整治措施在农村最难以执行到位。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问题已成为限制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之一。


  34京津冀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偏高


  相较于全国,京津冀地下水超采量严重,水位明显下降,据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京津冀地区年均沉降速率超过50毫米的面积达到4569平方千米,这与过量开采地下水息息相关。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三地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可能会引起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加剧,还会进一步扩大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


  4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水污染治理对策构想


  41构建京津冀水资源一体化统筹协同机制


  建立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污水治理的顶层设计,全盘考虑,从水污染防、水态保护与修复到水污染排放总量的限制以及排污标准的设定等方面分工协作,统筹安排,建立相关组织,降低协调成本。


  42构建水资源利用与水生态补偿相协同机制


  京津冀三地定位不同,产业结构不对等、不合理,按照生态补偿的理论,“谁受益,谁补偿”保证保护生态环境的地区有收益,愿意干。京津冀建立流域之间的水生态补偿制度,落实生态补偿资金,让水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得到相应的补偿,此外还可建立用于保护跨区域水源保护专项事项的专项补偿基金。通过建立京津冀水资源补偿机制,重新进行利益分配,使得河北在水资源的防治工作中得到补偿,加快京津冀污水治理的一体化进程。


  43重视农村、农业水污染机制建设


  一方面,建立基层宣传机制,从农业基础进行宣传,近期来看,增加农业科学种植信息,避免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根源上减少地下水污染的机会;长期来看,结合农业土地流转政策,增强生物化种植,利用自身的生态系统进行控制。另一方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方式,通过发展现代新农村和非农产业发展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进而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44实施长期有效的水污染质量监测机制


  根据《水十条》要求“2017年年底前,京津冀等区域、海域建成统一的水环境监测网”。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利用公众监控、监督,不仅可以指导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还可以防止水污染行为的扩张,基于信息平台:一方面综合分析三地的水环境状况,明确治理重点,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建议从顶层成立治理部门,明确制度责任,并探索“河长制”形成跨区域管理模式。最终,建立跨界水污染信息交流平台、完善区域水污染突发状况应急响应预案,加大联防联控力度。


  45呼吁全社会参与水污染治理工作


  区域化水污染治理需要政府全力支持并形成有依据的法律和法规,同时,需要借助于微观群体——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各个层次都纳入到水污染治理的范畴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水资源的利用以及污染的排放,严格遵守水环境保护制度;社会公众在生活过程中自身做起节约用水,按序排放污染垃圾等,从基层环节支援治污工作。


  综上所述,京津冀地区开展水污染协同治理,必须要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原则,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统筹考虑以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关系,体现协同治理对三地生态环境的重要联合支撑作用。


  作者:张丽丽

  第2篇:东莞:“背水一战”完成水污染治理任务


  在东莞,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高水平发展的突出短板,全面深化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2016年下半年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先后三次高规格、大规模召开全市性治水工作会议,围绕水污染治理工作,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在近期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广东省反馈的环保督察情况中,反馈东莞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水污染领域。对此,东莞市高规格召开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会议,动员全市上下强化认识,全面落实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加大以水污染治理为代表的各项环境整治工作力度,以铁的担当尽责、铁的作风治污、铁的纪律问责,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水污染治理翻身仗,力争在绿色发展上走在前列。


  攻坚克难,全力完成水污染治理任务


  此次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涉及东莞市的有6个问题,其中5个与水环境有关,整治形势严峻。经过全面排查,东莞市水污染治理主要存在排污口直排、河涌黑臭、管网规划建设缺乏科学性、区域治污协作有待加强、镇街领导责任意识不够到位等五方面问题。


  對此,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表示,要知耻而后勇,对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反馈意见心悦诚服、全部接受,坚决抓好环保督察整改。特别是要以“功成必定在我”的责任担当,不推卸、不躲避、不畏难,勇于担当、正面问题、积极应对,攻坚克难,全力完成水污染治理任务。


  “要以此次整改为新的起点,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全面做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扎实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吕业升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主动性,压实整改责任,坚决扭转一些地方和部门认识不到位、工作走过场的问题;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存在问题逐条对照研究,分类推进整改;对督察组移交的案件,要逐一迅速进行深入调查,实行“一案一卷”管理,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强化治污的同时,东莞还将建立健全环保工作长效机制。吕业升强调,东莞要建立健全环境责任清单,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明晰、齐抓共管的环保工作新机制;要研究建立村一级的“涌长制”,进一步细化治污责任。


  此外,东莞还将以本次整改工作为契机,试点开展镇街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离任审计,把整改效果、治污攻坚战成效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对治污成效显著,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重点培养、优先提拨使用;对治污整改不力、问题突出的镇街和部门,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主要责任部门负责人在提拨使用上要慎重考虑。要以对历史、对发展、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打好环境保护这场翻身仗,以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措施,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挂图作战,实现截污次支管网全覆盖


  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东莞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3200人次,监测人员448人次,检查企业1168家次,监测企业146家次,查处涉嫌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204家,发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212份,《行政处罚告知书》215份,《行政处罚决定书》96份,共罚款322万元。


  如果说长期保持高压态势的从严环境执法,让东莞在中央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处理上交出了一份相对漂亮的答卷,那么,围绕全市截污次支管网等治污工程建设的挂图作战,则可以视为东莞在全面推进源头控污的治本之举。


  正如吕业升所言,水污染治理是东莞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场遭遇战,是东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绕不开的问题,而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又是其中的突出短板。


  围绕这一突出短板,东莞规划分三批次,到2018年年底前力争建成截污次支管网2400公里,总投资约为169亿元。其中2017年将确保完成不少于50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力争建成700公里,完成全市23项截污主干管网工程建设收尾和竣工验收工作,同时将协调推进厂网一体化改革工作,推动形成厂网一体化运营管理的截污治水格局。


  截污次支管网等治污工程建设任务重、时间紧,且往往投入大,审批时间长。针对基层镇街反映的工作难点,东莞坚持大胆改革探路,创新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治污工程推行“一镇(街道)一包”方式,采用打包实施,减少招标次数和时间,加快实施。凡治污工程项目涉及的前期审批事项,由东莞市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程现场指挥部现场办公、集中办理,并按照“一镇街一总账、一工程一台账”的要求,实行挂图作战,按照时间节点倒逼各项治水工程项目推进。


  在治污资金投入上,东莞充分发挥水投集团等社会力量,通过探索PPP模式创新治水投入,按照市镇5:5的比例分摊建设费用,大大减轻了财政资金投入压力,确保治污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目前,绝大多数截污次支管网等治污工程都按照时间节点在东莞各镇街(园区)全面加速推进建设当中。


  “两河流域”未经有效处理的排污口,年底前必须全面封闭


  4月24日,东莞市专门召开石马河、寒溪河流域(以下简称“两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现场会,以重点流域整治为突破,全面带动推进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展示东莞市委市政府全面做好生态环保工作的坚定决心。


  吕业升强调,要全面增强“两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科学系统推进“两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坚决打赢“两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推进“两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举措,达不到效果,将愧对群众。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力推进各项工作,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惠及于民。


  “两河流域”各镇街(园区)要对本辖区的所有入河、入涌排污口进行全面排查,制订每一个排污口的管控措施。至今年年底,未经有效处理的排污口,必须全面封闭。同时,对本辖区内所有畜禽养殖场进行全面排查,并完成禁养区内养殖场的全面清理、清拆;全面关闭取缔无牌无证涉水工业排放源。“两河流域”各镇街(园区)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全力抓好发源于本辖区范围内的小河涌、小支流污染整治,到今年年底前,确保汇入主干流或流出辖区边界时水质达到五类以上。


  全面推进“两河流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8年底前,完成石马河流域627公里、寒溪河流域796公里截污管网建设任务;2017年前,完成凤岗、塘厦、清溪3个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2018年底前完成东城、黄江、樟木头3个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2018年完成石马河流域12家、寒溪河流域11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2018年年底前建成30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


  “两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议对此强调,要加强市级统筹,科学系统推进综合整治,要全面控制水体污染,逐步修复水体生态,将河流污染治理与环境景观建设相结合,综合考虑城市景观、市民休闲、旅游、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营造独具一格的风情风貌。各地各部门要主动承担责任,尽最大努力确保有关断面水质如期达标;要研究探索流域整体治理的新模式,广泛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PPP、EPC等手段,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确保实现污染治理目标。


  在资金保障方面,会议提出东莞市级要加快成立环保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办法,尽最大可能给予镇街资金支持。同时,要严格责任追究。对于进展滞后的镇街,将由东莞市委市政府领导进行约谈。对有明确时间节点要求而到期未完成的单位,要及时启动问责。要学习借鉴中央、省的模式,试行开展市级环保督察,首批对“两河流域”问题较多的镇街进行督察。对社会关注度高、区域协调难度大的跨镇街重污染河涌治理,采取人大议案落实督查等方式进行重点督办。


  作者:熊国柱

  第3篇:茅洲河扯深圳水污染治理后腿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任務更加繁重,有效治理难度加大,环境质量与中央要求和群众期盼仍有差距。


  2017年4月13日,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广东省委、省政府做督察反馈报告。督察指出,茅洲河治理整体谋划和系统推进不够,截至督察时,深圳、东莞两市每天仍有约45万吨生活污水直排环境。


  茅洲河为深圳市第一大河,流域总面积398.13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市宝安区境内流域面积81.8平方公里。


  督察同时指出,广东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任务更加繁重,有效治理难度加大,环境质量与中央要求和群众期盼仍有差距。


  记者从宝安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了解到,2016年7月,该局接到反映距离茅洲河几公里远的良益实业有限公司(下称良益公司)非法转运污泥的举报,经调查发现良益公司将印染污泥交由无资质的货车司机处理。对此,宝安区环保局作出罚款3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并责令良益公司清理非法转运污泥。


  一位从事印染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印染污泥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地下水等水质造成重大破坏。


  如今,距处罚良益公司非法转运污泥已近一年时间,该公司的排污状况如何?《民生周刊》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环保部门:偷排污水行为未被发现


  记者从良益公司网站上看到,该公司成立于1996年,由原来单一的印染企业,发展成为染色、印花、服装加工和地产开发与管理营运等多元化合作公司。2011年5月,该公司搬迁至宝安区塘下涌社区的同富裕工业区。


  同富裕工业区坐落着多家企业,良益公司负责人施国明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该园区内只有良益公司一家印染企业。


  近日,曾有当地人士向《民生周刊》反映,良益公司将印染污水偷排至市政排水管道,对当地水生态造成破坏。


  进入良益公司办公区,记者看到公司前台摆放着“全国十大杰出企业”“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深圳市清洁生产企业”“深圳市节能示范企业”“全国首届企业质量保证示范单位”“中国印染布产业著名品牌”“中国诚信示范单位”等多个荣誉牌。


  记者从宝安区环保局了解到,良益公司于2011年取得环评批复(深环批[2011]603640号),并办理了排污许可证(编号:4403062016000243)。该公司主要从事棉、麻、丝绸、化纤等纺织品的印染、砂洗生产,日废水总排放量不超过2865吨;该公司建有配套的废水处理设施,并委托相关专业公司运营管理。


  施国明表示,由于不同的生产订单,公司每月排放污水总量会有变化,“平均下来每月大概排放污水3万吨左右,总量不超标。我们将污水经过自己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通过管道排放到市政污水处理厂。公司已经缴纳了污水排污费,而且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我们是不可能偷排污水的。”


  宝安区环保局环保和水政监察大队李队长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该局从未接到过关于良益公司偷排污水的投诉,“通过平时的巡查和监管,我们并未发现良益公司存在违法偷排污水的行为。”


  “被投诉企业”:不会偷排


  对于良益公司的污水排放监管,李队长表示,自2013年以来,宝安区环保局对良益公司保持每季度一次以上的日常监管与采样监测频次。其间存在一次总磷超标排放情况,环保局对其下发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后经复查检测,该公司废水排放达标。


  良益公司负责人施国明对记者说,不管从哪个角度思考问题,良益公司都不会违法偷排。“印染企业的污水是五颜六色的,这个区域内只有良益一家印染企业,如果偷排污水很容易被发现。”“再说现在环保部门对排污监管非常严格,在这种高压态势下,企业是不可能尝试违法偷排的。”


  在良益公司会议室,施国明当着环保局工作人员的面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污水排污费在用水时就已经缴纳,公司自己的污水处理厂处理成本是一吨水1.56元,不算贵。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来说,良益公司更没必要违法偷排。”


  宝安区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企业每个月生产用水量以及向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排放量,也是考量企业是否存在偷排行为的一个指标。“比如每个月使用10吨水,除去正常的损耗,污水排放量大概为八九吨。如果企业仅仅向污水处理厂排放四五吨甚至更少,就不正常了。”


  “目前,良益公司只有一个污水排污口,环保局会对排污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企业无法造假。”施国明说,“全国近些年新建的印染厂,必须要同时建设污水处理厂。一个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成本要几千万元甚至更高,所以现在存在偷排污水的印染企业一般是一些小厂或者老厂,没钱投入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想生产就只好偷排。”


  非法转运污泥


  对于一家印染企业来说,除了排放污水,还需要排放污泥。


  自从2016年7月宝安区环保局对良益公司非法转运污泥行为进行处罚后,宝安区环保局就将良益公司纳入重点监管名单,巡查频次由原来每季度一次调整为每月两次,对其污泥转运情况全部登记造册。


  2016年12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广东省督查期间,交办了关于良益公司污泥处置、废水排放问题的案件。宝安区环保局随即对良益公司开展核查,发现该公司污泥贮存点防渗防腐措施落实不到位,当即立案处以罚款10万元。


  宝安区环保局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现已缴纳罚款,并完成了污泥存放点的相关整改。


  在距离良益公司几公里外的茅洲河河边,《民生周刊》记者看到茅洲河水面上漂浮着泡沫和垃圾,时不时能闻到恶臭味,水体已呈黑色。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深圳市的一些污水处理厂将处理过的污水排放到茅洲河,是导致河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茅洲河治理已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广东省政府2013年将其纳入年度挂牌督办十大环境问题,进行铁腕整治,并实施流域限批。广东省人大连续多年将其作为跨界河流污染整治的重点。而深圳、东莞两地政府也于2015年成立茅洲河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有媒体报道,茅洲河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估算为数百亿元。在前文提到的中央环保督察也曾对此明确指出: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统筹协同不够,一些地方治水工作急功近利,治标不治本,导致钱花了,活干了,但效果甚微。深圳市在茅洲河等流域污染治理中,大量采取箱涵截污,导致清污不分、雨污不分,截污效果大打折扣。还有一些地方在工作中缺乏久久为功的韧劲,治一阵、松一阵。


  第4篇:浅析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一、现代生物技术的概述


  现代生物技术又被称为生物工程,其是指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之上来创建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形态,或者开发具有创新性的实用型的生物技能,是指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进行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产物。就其本身的概念来说现代生物技术是指以DNA技术作为先导,其一系列的整体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物修复技术以及蛋白质工程等,它与传统的生物技术存在巨大的差异,是指一系列的生物高新技术的统称,比传统的生物技术更具专业性、精细性和专业化,现代化的生物技术的每一个方面都有着其独特的概念、理论基础以及不一样的实践领域,而且这一系统内部的各个生物领域是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和衔接在一起的。现代化的生物技术的内容和特点主要有:第一,它的对象是各种生物,其着重点和关注点不是指传统的资源而是指新兴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体现了生物资源的可再生性和一定的不可替代性;第二,其特点是绿色无污染、操作和实施手段简单,其环境是在常压和常温之下进行的且过程简明,对资源的利用率高且对环境的污染性是极少的,其开辟了新的生物开发技术和新的途径,制造出的新的生物品种具有质量高、安全性高、技术性高的特点;第三,其对缓解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问题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与传统的生物技术存在巨大的差异,可以解决常规技术和方法不能解决的陈旧问题,可以创造出新的生物品种和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现代生物技术在水污染之中的应用


  (一)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水环境改善中的应用主要指对生活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中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在废水的处理应用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过程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和转化,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处理方法,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发展迅速且已趋于成熟。具体方法主要有:生物强化处理技术;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的效果,而向废水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菌种或通过基因组合技术产生的高效菌种,以去除某一种或某一类有害物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生物工程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这种具有独特优点的新技术来处理工业废水和分解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一些具有特异性的优势菌种不断得到改造或创造,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


  (二)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将土壤、地下水或海洋中污染物现场降解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工程技术系统。这项技术正被用于清除地下水、废水中的污染物。为了加快去除污染物的进程,常常采用许多强化措施,使自然生态系统维持原状的前提下,使受污染的环境得以修复。生物修复与传统的物化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经济、对环境影响小、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的浓度、修复时间较短且操作方便。生物修复中主要涉及两大问题,即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三)新型的微生物水处理剂


  微生物水处理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微生态制剂;用于环境净化的微生态制剂由于其应用范围广、使用安全、无副作用,为区域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重要手段。生物吸附剂;生物吸附剂是废水生物处理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高比表面积和高吸附率的生物体吸附水中的污染物;另一类是集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能力为一体净化废水中的污染物的生物吸附剂。微生物絮凝剂;利用生物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而得到的一种具有生物分解性和安全性的新型、高效、无毒的廉价的水处理剂,这些是无机或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所不具备的。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微生物水处理剂的开发与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现代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控制领域已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应用前景。


  作者:王喜才

  第5篇:关于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的论述


  面对不容乐观的水污染形式状况,我们应该将污水资源作为核心,了解现状,剖析原因,运用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来减少甚至制止水污染带来的问题。譬如,工业污水排放的不合理,农药使用的不合理,农作物浇灌方式的不正确,城市生活用水的不节约等都需要政府结合国情,积极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水污染的现状


  在维系人的生存、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发展的所有自然要素中,水資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挑战。


  据统计,我国有80%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农村有近7亿人的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农村约有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而且,由于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致使许多地方的地下水已经不适于饮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稳定[1]另外,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41.5万t,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7.9%,比上年减少2.4%;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86.7万t,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2.1%,比上年增加3.2%[2]。


  英国路透社报道,中国虽然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绝大部分人口的生活依靠的是被污染的水源。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废水排放的不合理,农药的过度使用,致使中国的水资源现状不断恶化,近半数河流和湖泊严重污染。所以,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水污染的原因


  (一)工业废水引起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是水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量大、面积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工业废水有可能会造成几公里的水污染,甚至危害海洋生物。有些工业废水还包含重金属,例如汞,铅或铍等,它们会沉淀在河流底部不易清理且难挥发,这些令人不安的沉积物还会增加与人类和动物的接触可能带来疾病。


  工业事故也会导致极端的工业水污染。其中一个引起公众注意的事故是2010年发生在美国路易斯安那海岸的深层原油泄漏,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石油泄漏事件,导致附近海域受到严重污染,小到鱼类,海水植物等都面临死亡,大到整个海洋附近的食物链遭到破坏,海域附近人们的生活也受到了失业,引用水质污染等严重的影响。


  (二)农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


  农业污染主要来自于牲畜的粪便,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我国的农业经济模式相对于国外的规模化经营存在很多缺陷,单个的农户经营,小面积的种植模式,势必会带来水体的污染,农药对水体所造成的污染相当严重,据统计,我国农药总产量目前已超过127.4万吨,每年农药的使用量在100万吨左右[3],人们常常会单方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大肆的使用农药来保护农作物的生产,进而也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快。


  农业污染还来自于政府部门的推广措施不到位,农村居民对绿色生产理念不深,绿色化经营模式没有到位;人们对水环境保护的概念不强,没有意识到我们国家已经处于水资源短缺的状态了。


  (三)城市生活用水引起水体污染


  城市的水污染源是因城市人口集中,城市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洗涤房、浴室和厕所排出的污水,以及城市居民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低造成大面积水污染。


  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各个城市基本都处于缺水状态,但是人们的缺水意识极度欠缺,政府并没有提出相关的政策以警示人们;政府部门在整治水污染的时候也没有做到很有效的处理,并没有对城市中的污水进行集中式处理。


  三、水污染的治理措施


  (一)加快工业生产的整改


  第一,积极推广清洁生产,从生产的源头就防止水源污染,实行对工业生产全过程监控,促进工业持续发展;政府也可以对积极配合整改的工业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第二,工业废水的大肆排放归根到底还是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相关法律法规职责明确不到位,工业废水在排放的时候,政府等相关部门要积极有效监督,规定废水的排放量,排放位置,以及废水是否达到排放的标准,此外法律法规也应当做出相应整改,明确到责,不让少数工业企业钻漏空,偷偷排放污水;


  第三,不仅要对城市周边工业企业的整改,也要加快步伐对乡镇工业企业的治理,对企业宣传可循环式经济发展,譬如提升工业用水的利用率,让乡镇工业企业在开始生产之初就遵循着绿色循环的生产模式。


  (二)加快农业生产的转型


  农村要推广类似国外的农业发展模式,全面推广农村种植业余养殖业的“大农业”生产模式,现在农村的农业种植面积越来越少,人们更多的选择外出打工,相关部门可以对农村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调整,倡导大面积种植,集中式种植,培训农民在农业种植时进行绿色种植,环保种植。


  另外,还可以把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精华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开发生物农药技术,将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生物技术取代农药杀虫,教会农民如何更有效的进行现代化种植,在杀虫时不使用各类农药,科学杀虫,从而减少地下水资源的污染,降低水土流失的可能。


  (三)杜绝城市生活用水的肆意排放


  首先,要实现对城市生活用水的源头控制,相关部门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及《水法》确定出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和污染到水资源的现象惩戒措施,加大社会新闻的宣传力度,让人人都能深刻明白水资源的珍贵,


  其次,应当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机制,对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进行集中式处理,进而对城市生活用水进行分类处理,合理循环应用。同时相关监管部门要职责到位,加大监管力度,做到双管齐下。


  最后,相关部门还可以进行相关的市场调研,对家庭用水进行统计,再对居民生活用水进行价格调整,正常用水之内的收取正常价位,超过正常用水的调高收费标准,对居民用水进行严格控制。


  结语:搞好水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充足的水资源,是提高生产经济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然而近年来,水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但是社会生活中水又是人们必不可少的资源,导致政府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变得尤为重要。


  水污染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了,水土流失导致种植面积的减少,河流湖泊的污染导致鱼类的大面积死亡,城市生活用水的浪费导致水资源极度匮乏等等,迫使政府部门不得不从工业生产转型,法令限制,加大监管力度等各个方面着手,治理和保护水资源。


  在工业生产中,政府就该让法令明确到责,对肆意排放的污水的企业加以严惩;在农业生产中,促进农业正产模式的转型,加快绿色农业的生产进程;在城市生活用水中,对生活用水进行集中式处理,根据正常的家庭用水状况制定收费标准,对过度使用水的家庭增加收费标准,杜绝浪费水资源。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生产环境,居民生活环境。


  作者:董文怡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