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环境保护论文

探究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建设措施

2023-12-08 05: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创办于2001年,同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2年10月,以环境工程作为核心专业的“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基地”得到了北京市教委的批准,环境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专业”。2005年6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下发文件[京教高[2005]16号],环境工程专业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品牌建设专业。2008年9月环境工程专业被列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8月,主要依托环境工程专业的环境工程教学与实验中心入选北京市实验示范中心。2010年7月,环境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十年来持续不断的努力,环境工程专业在本科教学、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学科发展优势。


本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社会经济及环保产业发展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按照现代人才质量观,发扬“宁静致远,务本维新”的优良校风,通过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以及配套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形式等多方面的综合改革,进一步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平台,培育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进一步突出环保设备特色,强调石油石化行业渊源,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建设措施


(一)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鉴于我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专业的发展必须考虑到相关产业的实际需求以及我校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问题。基于上述思想,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是“在兼顾常规环境工程专业共性培养的基础上,突出环保设备特色”。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市政部门、环保产业部门、工矿企业、科研院所、教育培训等机构从事评价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销售服务、技术咨询、教育认证、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突出环保设备特色


通过调研分析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冶金建筑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环境工程专业迄今总体上经历了2001、2004、2008三个版本的培养计划。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是跨环境工程与安全类(0810)、机械类(0803)等学科领域的工程应用型专业,具有知识面广、知识结构合理、体现现代工程教育的特征。目前在制定本专业培养计划时主要考虑了两个问题。


1.考虑了突出环保设备专业特色培养与环境工程专业共性培养的有机结合问题,将机械工程学科和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培养体系尽可能地有机结合。以必修课程为例:体现环境工程专业共性培养的主线,四大化学化学实验、环境分析与监测、水污染/大气污染/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等。


体现“环保设备专业特色培养”的主线,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成型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环保过程仪表与自动化。


2.鉴于我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于“为北京市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体系的设置注重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些常规教学环节之外,还开设了工程测量、计算机绘图实践、污水管道工程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等实用性较强的必修实践训练环节。校内实验环节上,主要开设了化学类实验、环境监测类实验、流体力学实验、机械基础类实验、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等五大模块。


(三)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环境工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培养学生从事工程设计与实践的能力至关重要。为了将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我们构建了以实验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为基础、以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为主线、以环境污染治理企事业单位为依托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实施了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做中学”的环境工程专业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了对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持续培养。提高了综合型实验教学水平,开设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拟定实验程序、分析实验结果的设计型实验。


二、建设探索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对教师提出高要求,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融汇在传授知识的教学中,并且在教学中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真正保证教学质量的落实和提高。学校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励年轻教师既教好书,又育好人;既搞好教学,又搞好科研。


为了使得科学研究和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回归工程”,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年轻教师全方位地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对学生工程现场实习环节的指导水平。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选派年轻教师参加专业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提高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学历层次。选派年轻教师参加执业资格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并为学生开设1~2种职业资格认证类培训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的实施,从敬业思想、业务水平和工程素质等各方面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使师资梯队结构更加合理,教学团队水平不断提高。鼓励本系教师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放眼全球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


(二)重视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并体现出该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特色。环境工程系在“十一五”期间逐步建设和完善了环境工程水质工程技术、环境工程化学分析检测、环保过程测试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环保多相流分离技术五个专业实验室。


我们密切跟踪石油石化行业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治理所面临的新形势、首都社会经济以及环保产业的发展动态,深化环保多相流分离技术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内涵,提高科技竞争力和学科影响力,为本科生开设更多的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巩固石油石化行业优势,増强社会服务能力。


在实验环节的建设方面,我们进一步完善优化了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在对基本教学内容从严执教的基础上,我们深入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将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开发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充分体现基础与前沿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验中接触到环境工程领域的最新科学技术在増强其自信心的同时,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切实提高科研水平


为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现有的物质基础和人员条件,通过适度组织引导和政策支持,形成一定的专业研究方向。同时,带动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设计能力,有助于专业建设向深层次、高目标迈进,有助于体现我校“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基地”对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服务功能。


三、总结


根据环保产业发展需求和学校定位,围绕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成功探索出了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发展之路,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己推广应用于校内其他工科专业,成效显着,并在同多所高校的交流中获得了广泛好评。我们认为,这些经验对一般院校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从市级品牌专业到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环境工程专业先后取得了一些标志性成果。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活动方面,荣获了2008年度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1项,《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并入选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治理与调控技术”教学团队入选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先后主持或参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环境保护部公益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0多项;学生的就业签约率逐年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作者:周翠红,陈家庆,孔惠,梁存珍,常俊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北京10261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