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2016-05-16 09: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部分研究者认为,实施环境保护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污染密集型的产业(pollution~intensiveindustries,PSI)和企业而言,这种影响尤为显著①;而以M。波特为代表的一批研究者则认为,实施严厉的环境保护政策在短期确实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有所提高,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但在长期意义上,由于环境压力的刺激,企业在进行环境投资改造的同时,也在进行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等活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反而会使企业的竞争力得以大大提高>34),并获得环境和经济的双重红利(doubledividend)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对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式的划分,多年来学者们一直以技术创新活动的诱因为标准将其分为技术推动模式和市场需求拉动模式20世纪80代以后,出现了一种折衷观点,即双重作用模式除上述三种模式外,一些学者还提出了其他的模式,如行政驱动模式、政策驱动模式综合作用模式等依据技术创新动力的作用途径,本文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分为内部综合驱动力和外部综合驱动力两股力量内部和外部综合驱动力又分别由方向相反的内阻力和内驱力两股力量所构成(一)内部综合驱动力的构成要素内部动力因素是指由企业内部所产生的驱使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动力因素,分为内驱力和内阻力。内驱力构成要素为:(1)企业家和员工对创新的追求,它表现为创新精神和创新偏好,这种精神和偏好能激发或诱导他们的创新行为。(2)企业对技术积累的追求,因为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前提条件是提高企业的技术积累(3)企业对自身形象的关注内阻力构成要素有:创新的R&D费用、创新的风险和惯性因素等。


  (二)外部综合驱动力的构成要素


  外部动力因素是指那些存在于企业夕卜部并对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行为产生较大影响或形成“外部动力场”的诸多因素。企业内部动力因素只有在外部动力因素的诱导、唤起和驱动作用下,才能转化为实际技术创新行为中的内在动力机制。外部动力因素较多,一般讨论中所涉及的技术市场、政府等均属于外部动力构成要素这些力量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种:科技发展的推动力、社会需求的拉引力、市场竞争的激励力以及政府政策的影响力等这些驱动力的作用大小,会受到资源(包括科技资源、人才资源、资金信息、自然条件等)制度(主要包括包括知识产权制度)文化(包括观念)以及产业的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资源、制度、文化产业状况等要素也是构成企业技术创新的约束条件,是技术创新的外部阻力。


  (三)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来自于两股力量:外部综合驱动力和内部综合驱动力。外部与内部综合驱动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向分别取决于相应的驱力与阻力的大小如果阻力大于驱力,则(内或外)综合驱动力为负,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抑制作用。反之,则具有促进作甩同样,企业是否进行技术创新,要视内外综合驱动力的相对大小。如果最终的影响力为正,则企业具有创新的动力。


  二、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政府政策对技术创新活动影响的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得出的结论也迥然有别比如,曼斯菲尔德在1996年对美国、加拿大以及瑞士三国的税收政策的效果作了评价研究后,认为税收政策在激励创新活动上的效果并不理想吣而国内有学者则发现在国家各项宏观政策中,只有税收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作者解释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中国是一个资金较为紧张的发展中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不足,从而有效地减少技术创新因资金不足引致的疲软


  从70年代开始,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相继对政府管制影响技术创新的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有学者认为,技术创新活动是在政府的管制下诱导出来的,因为政府管制产生了对于技术创新的需求,从而人为地开拓或者说创造了一个新的技术创新领域或者方向。也有的学者认为,政府管制可能成为技术创新的一个障碍。比如,环境方面的规章制度使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下降了大约1%,有些估计甚至更高。还有学者认为,无论管制的效果是正的还是负的,证据都表明它不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丨性有学者对美国11个工业部门中管制影响技术创新方向的研究后发现,政府管制通常是一个影响技术发展的次要的而不是主要的因素。


  笔者认为,政府政策作为影响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影响是肯定存在的。至于其影响力的大小以及方向,应视不同产业部门的具体性质以及相应的特定历史环境来具体分析。政府政策之所以能够对技术创新活动产生影响,是因为政府政策可以影响到技术创新过程中制度环境方面的不确定性,从而改变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并通过这种改变来影响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更确切地讲,政策的影响在于增加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约束条件,使创新行为在新的约束条件下重新达至新的均衡,拿环境政策来说,一项具体的环境政策和标准的实施,必然会迫使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加清晰技术创新的领域更加特定化。


  三、环境政策对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


  环境保护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环境保护政策是否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二是这种影响的方向如何,即环境保护政策是激励还是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三是这种影响的强度有多大,即能否刺激实际的技术创新行为发生。


  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和手段主要有:法律规范手段(包括环境标准);与绿色技术创新相关的专利保护制度;经济手段;财政手段;产业政策;其他措施和手段这些手段和措施作为一种外生的约束力量从不同的侧面会影响到企业技术创新的行为。


  环境保护政策是从内驱力、内阻力、外驱力、外阻力四个方面对技术创新施加影响的。


    (一)对内驱力的影响


  由于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外部性的存在,即企业的生产活动是建立在内部经济性的前提基础之上,而很少考虑生产的外部性问题,这实际上暗示在现有的生产和技术范式条件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创新活动都是致力于减少生产的边际内部费用,而不考虑生产边际外部费用的增力卩。简言之,传统范式下的企业,本身是缺乏(绿色)技术创新的内在激励机制的只有在受到环境成本政府法规、市场力量和公众压力等因素的刺激作用下,企业才有可能在技术创新时考虑和采用“同时减少生产和消费外部边际费用”的技术[7]整体来看,环境保护政策有利于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驱力首先,环境成本的加大,受利润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企业的创新意识以及技术积累的追求将更加强烈。因为企业只有通过进行技术创新来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才能最终减缓或抵消由政府环保政策硬约束所带给企业的环境成本其次,随着绿色化意识向生产、消费和贸易等领域的逐步渗透,绿色已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大绿色技术的积累,以提高其整体的竞争实力环境法规环境成本以及消费者偏好等竞争要素的改变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战略决策依据、方法与过程,并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竞争舞台。企业只有以积极主动的战略去面对新的竞争结构,充分利用新的环境 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次,随着环境保护强度的加大,社会整体环境意识的提高,绿色化的企业无疑将在融资、获得政府支持获得同行信赖、赢得消费者认同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将迫使企业更加注重其环保形象,从而主动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


  (二)对内阻力的影响


  关于技术创新的内阻力,安立仁和席酉民等学者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将内阻力分为创新的R&D费甩创新的风险和惯性因素等三类。


  创新的R&D费用取决于某项技术的转化和应用难度、企业对某项技术的掌握程度、开发的时间等,其中,创新时间的长短对R&D费用有着重要影响。Scherer曾作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创新时间越短,则开发成本越高,创新的阻力也就越大


  创新的风险主要受制于技术创新失败的最大损失值和创新失败的概率或风险度,最大损失值越大,风险度越高,创新的风险也就越大一般说来,具有开拓精神,且对市场信息有充分把握的企业,其风险度的赋值就小。


  惯性阻力因素反映的是创新产品与原有产品之间的资源重叠使用的程度当创新产品同原有产品相比资源差距很大时,则阻力将会很大,从而成为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的主要阻力。这一点能解释为什么那些技术实力雄厚、且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往往创新动力不足。


  环境保护政策如何影响这三种阻力因子呢?我们可以从积极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来进行分柝。


  积极方面的影响表现为:首先,政府的财政和产业倾斜发展政策能大大缓解企业在进行技术开发时所面临的R&D经费的不足,从而降低了R&D费用。其次,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开展,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绿色技术会逐步成熟,绿色技术的扩散速度也会明显加快,这将有助于企业对绿色技术信息的掌握,增强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信心,并降低创新的风险。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创新的内阻力或总费用相应降低,从而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


  消极方面的影响则表现为:首先,绿色技术的开发需要投入额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增加了与R&D有关的创新开发费用。其次,由于绿色技术本身的不成熟性和小批量,绿色技术创新在初期往往表现出高成本低收益的特征,所以,这种创新缺乏益还与知识储备、技术技能有关,因为现有的技术系统中的知识储备仅适应于已有的技术范式(非绿色技术范式)此外,绿色技术的扩散需要有一个通过“干中学”、“用中学”来提高技术工人的操作技能并完善技术的过程。上述诸因素决定了绿色技术具有技术性强、复杂程度高、难度大、风险大、技术投资和运行费用高扩散速度慢等特点,并且绿色技术还必须与原有的技术进行耦合,从而导致开发的难度和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从成本的角度看,环境保护政策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又施加了不利的影响第三,虽然绿色技术使创新的方向和边界更加清晰,但同时也增加了创新成功的风险程度。一方面,由于绿色技术尚不十分成熟,与其他技术相比,同绿色技术有关的生产工艺、原材料、循环技术的知识积累相对缺乏,相关信息的交流和传递也十分有限,这降低了信息的可获取性,增加了创新的风险与成本,使得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某项技术在经济和技术上是否适用于自身的具体情况缺乏信心,从而使风险度变大;另一方面,增加的创新投入无形中又加大了技术创新失败的最大损失值,使得创新的风险增大第四,从对惯性因素的影响看,环境保护政策导致企业转换成本的增加。随着污染治理由末端治理向预防控制(全程治理)的转变,环境原则被整合进创新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包括认知、分析、定义、开发、选择、精炼、详细规格、开发实施、生产扩散市场化等,这必将导致企业的生产工艺改进幅度增加,管理等非技术因素的变更较大,资源重叠使用的可能性相对会变得较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会受到抑制。


  应当指出的是,绿色技术创新的内阻力有些在环境政策引入之前就已经存在着,如开发费用的昂贵、信息的不确定、转换成本较高等,这些内阻力往往还成为阻滞企业创新的主要障碍因素有些则是环境政策引入后加大的内阻力,如开发投入的额外增加、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时间耗损、污染治理模式变革(由末端治理向全程控制的预防治理转变)所引起的转换成本增加等


  (三)对外驱力的影响


  首先,假设在环境保护政策引入之前技术创新的动力已处于均衡状态,那么,环境保护政策在四种外驱力中影响最甚的是社会需求拉动力不言而喻,绿色需求及其形成的巨大绿色市场将成为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强大外在动力。调查表明,有89%的美国公民对其购买产品的环境影响十分关 的费用。绿色需求正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且不断增长的需求热点,它必然推动绿色市场的不断成长据预测,在本世纪初期,绿色市场总交易额将突破3000亿美元。


  其次,环境政策的实施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政府制定的其他政策这是因为当现有的政策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和目标相冲突时,政府会逐步改变已有的政策规定,以使政策体系更加科学化这种由环境政策的实施所引发的政策体系的自我调整,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环境政策刺激效应的发挥资源价格政策是这方面最明显的例证由于现行的自然资源价格一般都远远低于边际机会成本,有的甚至低于边际生产成本,因此,“资源无价,原材料低价”的扭曲价格体系被公认为是导致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绿色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为了达到推动环境保护的目的,必然会逐步建立全面反映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的资源价格政策,而这种政策的调整则会在相当的程度上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推动作用。


  (四)对外阻力的影响


  相对来说,环境保护政策对外阻力诸因素的影响就小得多,并且这种影响多数是积极的。比如,环境产权体系建立等制度性改革将有助于外部性问题的解决;绿色文化的兴起将有利于缓解文化观念的约束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有利于企业开展原创性的技术创新活动;国家对相关产业(如环保产业)的支持将有助于改善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使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更易于进行


  (五)综合影响


  以上分别从四个方面讨论了环境保护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综合起来分析,环境保护政策总体上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图1)

  

blob.png

  四、时期效应和强度效应


  环境保护政策对技术创新的激励分为两种效应:时期效应(time~e?fect)和强度效应(stiingency-effect)时期效应指随着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时间的延续,其对技术创新的刺激力逐步增大这种效应来自于:(1)政府管理技能的提高。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逐步实施,政府对执行有关政策的熟悉程度不一定意义上也意味着刺激强度的增加(2)政策的连锁效应环境政策的实施,将推动其它的政策做相应的调适,从而引起政策的连锁效应,后者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政策的约束力和刺激力。(3)公众和舆论的压力环境政策的实施,将唤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改变其消费偏好。(4)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绿色贸易壁垒等。上述四种因素的影响力,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加大 新的刺激力之间存在着的相关效应,即政策强度越大,刺激力越强但政策强度与刺激力之间并非简单的线形对应关系,而存在一突变点或临界点,或者说环境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刺激具有阈值效应(thresholdeffect)在阈值以下,政策强度与刺激力之间存在线形的对应关系,但不足以触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实际行为发生当环境政策强度达到临界水平时,其刺激力开始成倍增加,并触发企业开始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之所以存在阈值,是因为在阈值以下企业技术创新的阻力(外阻力和内阻力)尚十分巨大,环境政策积极效应的刺激力不足以抵消这种阻力的影响虽然企业会因此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对企业来说,在权衡创新收益与环境成本损失时,这时进行技术创新的风险仍然较大,创新的收益无法抵消环境成本的损失同时,政策强度的不足也意味着法律行政制度强制监督力不大,企业也有机可乘,并往往采取不运转治污设备、偷排、漏排等手段降低环境成本的不利影响。


  环境保护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刺激是在时期效应和强度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发挥的。在临界点之前,其刺激力为一种潜在的动力,并不必然引发实际创新行为的发生。而在到达临界点以后,其潜在的动力才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判断环境政策是否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刺激作用,需要对政策强度的临界点进行分析。关于阈值的大小,由于存在多重不确定性因素,阈值有时可能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有效的区域此外,由于不同政策手段的作用机制不同,其阈值也会有大小之别而对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管理体制等)以及对于不同的对象(产业间的差异、企业间的差异)而言,情况同样如此。


  五、主要结论


  第一,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来自于两股力量:夕卜部综合驱动力和内部综合驱动力外部与内部综合驱动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向分别取决于相应的驱力与阻力的大小。如果阻力大于驱力,则(内或外)综合驱动力为负,其对创新活动具有抑制作用。反之,具有促进作甩同样,企业是否进行技术创新,要视内外综合驱动力的相对大小。如果最终的影响力为正,则企业具有创新的动力反之,则否


  第二,环境保护政策在内驱力、内阻力、外驱力和外阻力等四个方面均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施加影响。


  最后,环境保护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刺激存在着时期效应和强度效应,这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决定其综合刺激力(驱动力)的大小。


                                                                 赵细康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63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