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城镇建设论文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绿色发展

2023-12-09 12: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绿色发展的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最大的挑战之一。所谓气候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大气成分的变化,引起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人为因素主要是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土地利用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使用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在急剧增加。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1.1万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排放占80%,美国占26.9%居首位,而中国也已经居第二位,占8.2%。1950—2002年期间,中国的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占世界同期的9.33%,仍居世界第二位。由此可知,不只是美国负有减排的第一大历史責任,同样即使人均排放量仍然很少的中国也已经负有第二大历史责任。其实通过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已经是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受灾人口最多的国家。从1990年到2007年,全世界因为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受灾人口平均每年大约2.1亿人,而中国占到了其中的1.1亿人,相当于全世界受灾人口的52.4%,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国情。正是这个基本国情告诉我们,中国本身是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者。尽管在温室气体的制造和排放上中国是后来者,但是我们的受害却是最严重的。


  二、我国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绿色发展无疑是必然的趋势。中国绿色发展已经、正在、必将承受着来自国内外、主客观方面的压力。在中国国内看,其中最大的压力就是包括水、土地、能源和生物等在内的自然资源的强约束压力;其次是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在内的自然环境的强约束压力;还有包括生物多样性下降、水土流失、湿地萎缩、河流断流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的巨大压力。从国际看,在生态环境系统遭到破坏,能源资源日益紧缺的全球化时代,世界资源环境问题演变涉及到资源环境、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综合性的复杂问题。中国粗放式发展方式,经济高速发展,却牺牲了生态环境。不仅威胁到本国的生存和发展,也引起国际环境摩擦。西方国家一直制造中国威胁论,并就此攻击中国,将中国生态问题复杂化,对中国施加压力。虽然中国在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并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国际上生态环境等问题还是对中国的发展形成了遏制,中国要正视生态环境问题,一方面要调整传统的发展方式,促进绿色发展,以积极的姿态去解决国内环境污染问题,积极地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活动,消除国际上对“中国环境威胁论”等论调的负面影响,为中国的发展构造一个和谐的国际环境。同时,中国政府对环境、生态、食品监管、水、大气、土壤等信息公开,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对生态环境的披露,公民获得信息量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关注度越来越高。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冲击,唤起了公民环境觉悟的提高,不断发生环境保护群体性事件,促使绿色转型发展。


  三、开创中国发展的新道路

  未来,环境保护部将继续坚持走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的道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为核心,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培育壮大绿色经济,着力从5个方面推动绿色发展:

  一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积极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关注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注重推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建设等环节的节能增效,加强保护生态环境。

  二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研究绿色投资政策,促进重点产业的绿色化生产,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推动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建立相应的统计、跟踪和评价机制,科学预测绿色发展趋势,为更好地制定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提供有效支持。

  三是加快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绿色发展,绿色技术是支撑。环保部门将对绿色技术发展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促进绿色生产技术开发示范,进一步加快环境友好型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推动绿色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

  四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把节约文化、环境道德纳入社会运行的公序良俗,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条件,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创新合作方式,加强科学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充分利用已有实践成果,积极宣传相关经验做法,促进有助于绿色增长的环保技术转让,共同研发新的绿色技术。


  参考文献:

  [1]郝栋.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道路选择[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1):18-21.

  [2]宋刚.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发展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1):7-10.

  [3]胡鞍钢.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J].林业经济,2013(1).


  来源:速读·上旬 2017年7期

  作者:赵红敏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