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城镇建设论文

小城镇建设与人的城镇化

2016-06-09 16: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就为城镇化指明了发展道路,即要实现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始终坚持以追求“人”的最优化生存和发展为根本价值标准和终极价值目标的城镇化规划与建设过程。对于人的城镇化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义,但至少应包含几方面内容:一是要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即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激发其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热情;二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城镇化是为了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能够更好地提升幸福感;三是要体现人与城、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和谐发展。小城镇建设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理应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


  ―、实现人的城镇化对于小城镇建设意义重大


  (一)实现人的城镇化是小城镇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小城镇作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在吸纳农民方面的作用不断显现,但同时我国经济步人新常态,下行趋势明显,工业进人转型升级调整期,小城镇不论是工业基础还是产业结构都会受到影响,必须转型升级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小城镇转型升级,就是要实现物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的转变,在小城镇建设中要把人的因素放进去,把人放在第一位。小城镇第二产业要有利于促进居民就业,第三产业要能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需要,能吸引人气和商气。同时小城镇住房要能满足不同居民的居住需求,使居民有良好的居住环境;教育方面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和城市孩子一样接受平等优质的教育。此外,还要有能够满足小城镇居民需要的文化、娱乐设施和生态环境,推动小城镇转型升级。


  (二)实现人的城镇化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要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人的城镇化。实现人的城镇化是促进小城镇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人的城镇化进程与产业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现在很多小城镇产业发展迟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人的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人的城镇化可以为小城镇居民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可以促进小城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即第二产业提档升级,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这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可以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更多地吸纳小城镇居民就业。人的城镇化还有利于提髙小城镇居民的综合素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人的城镇化是构建和谐小城镇的客观需要


  人的城镇化的本质是使城镇居民平等地享有公民身份和公民权利,无论身份地位还是就业、居住、教育等公共服务待遇方面,原有城镇居民与新转入的农村人口都是平等的,任何居民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都不存在实质差别。因此,小城镇建设中首先要实现的就是人与人的平等和谐,而人的城镇化就是要营造人与人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共同追求幸福美好的未来。小城镇建设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人的城镇化就是把人与自然共生共融、和谐相处的价值观作为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遵循,以不断推进城镇的生态化建设。在未来小城镇建设中,尤为重要的是实现人与小城镇的和谐,而人的城镇化就是要解决城镇人口与小城镇建设之间的矛盾,使二者能够保持合理、适度的统筹性和协调性。


城镇化


  二、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实现人的城镇化面临的障碍


  (一)多数小城镇仍以传统发展模式为主’忽视人的城镇化


  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专注于“物”的城镇化,而忽视对“人”的关注。以物为本的城镇化不但不会提高人的幸福指数,反而可能带来更多的社会矛盾。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助推了小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更迎合了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地区产值的心理,表现为大拆大建、大兴土木,把街道拉长、加宽,把房子建多、修高,追求视觉上的GDP。这些做法忽视社会效益,其结果是很多小城镇硬件上去了,却出现“有楼无人”、“有场无市”、“人气不旺”、“商气不浓”的现象,人的城镇化被忽视。


  (二)小城镇地位魅尬,缺乏对人的吸引力小城镇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虽然比农村生活


  环境更好、更方便,但与城市相比还是逊色很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在选择进人城市还是小城镇时,都会有自己的考虑,都会再三权衡0由于小城镇地位尴尬、吸弓丨力不够强,条件稍好一点的农民往往更愿意选择进人城市而不是小城镇。农民进城需要买房,除了一二线城市,按现在的房价,农民宁愿多花些钱到城区置业而不是去乡镇买房,因为进人城市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孩子可以更好地接受优质教育,而选择在乡镇购房置业发展空间明显不如城市,社会保障更是无法和城市相比。


  (三)小城镇配套服务不完善,无法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小城镇规模虽然有所扩大,但相对于城市来说仍然偏小。小城镇常住居民普遍较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种配套服务不完善,满足不了居民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城镇综合管理水平低下,在环境卫生方面没有建立常态化、无死角的保洁机制,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不够完善。二是医疗、教育、就业岗位提供等方面的服务水平较低,小城镇居民遇到疑难杂症一般会去城市就医,很多居民更是把孩子送到城市上学而不愿就近接受教育,而且小城镇产业基础薄弱,无法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三是文化娱乐方面的服务更不到位,很多小城镇缺乏必要的文化娱乐场所,满足不了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小城镇生活环境不佳,未能达到人的宜居标准


  目前许多城市污染严重,小城镇也不例外,一些次污染,而有些小城镇为了增加财政收人,对这些企业的污染行为不制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小城镇缺乏绿化,整条街道看不到一棵大树,大风吹过,尘土飞扬,乌烟瘴气。脏乱差现象在小城镇普遍存在,这样的环境根本达不到人的宜居标准。小城镇生活环境不佳,必然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使城镇化建设陷入歧途,人的城镇化更会成为一句空话。


  三、人的城镇化的实现路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改变传统发展模式


  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客观要求,更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推进人的城镇化就要在小城镇建设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强调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更好地实现人的美好愿望。人的城镇化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人们的社会福利得到应有的保障,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融洽,人们的生活环境舒适宜人,人们对整个社会的发展状态比较满意。而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这种理想状态的具体体现,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必须放弃传统的扩张造城的发展模式,摈弃只追求有形之“物”的发展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求在创造良好的硬件设施的同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农民进人小城镇,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各方面需求。首先要为他们创造比农村更好的生活环境。其次要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使他们能够获得体面的工作和提升技能的机会,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空间等。再次要考虑小城镇居民未来的发展需要,如子女教育、休闲娱乐、文化消费等。如果在小城镇建设中能够考虑到这些问题,就不会出现“有场无市”、“有楼无人”的情况。人的城镇化就要超越传统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人的作用,不断提升小城镇的质量和内涵。


  (二)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突出小城镇的特色


  实现人的城镇化要求对小城镇加强规划、准确定位。对小城镇加强规划是为了给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指明方向,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小城镇的功能,提升小城镇的品位,促进小城镇转型升级。规划必须具有超前意识,目光要长远,规划的标准要高,功能定位要更准确。各个小城镇在规划时切忌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小城镇规划首先要进行功能定位,由于它们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传统文化等不同,所以要挖掘各个小城镇的特色,按照综合型、工业型、生态旅游型、农业型等大类进行规划定位。要根据现在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家保护耕地的要求,对那些发展潜力大的小城镇可以适当鼓励扩大规模,对于优势不明显的小城镇可以采取适度发展的原则,对于产业基础薄弱、交通不便的小城镇可以采取限制发展的措施,能撤销的撤销,不能撤销的可以使其与周边条件好的乡镇合并。另外要合理谋划小城镇的空间格局,突出小城镇的优势和特色,明确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加强社会建设,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


  相对于农村来说,要吸引更多的农民进人小城镇,就要让小城镇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更优越的发展条件和更完善的社会保障,要在搞好小城镇经济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搞好社会建设。要加大小城镇公共设施投入,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满足小城镇居民对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如小城镇要建高标准的学校、医院、文化中心、图书馆、健身娱乐场所等,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符合小城镇特点的就业、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满足小城镇居民的民生需求。


  (四)推进生态建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加强人的城镇化建设,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推进生态建设,更好地改善小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首先,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就是要在绿色产业上做文章,杜绝一切污染企业,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农业进行招商引资,围绕生态农业发展特色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做大做强绿色生态产业,为小城镇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次,要加强小城镇绿化建设,加大绿化投人,在街道、小区、校园等地方搞好绿化,创造良好的绿色生活环境,让小城镇居民每天都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生活在绿色环境中。最后,要加强小城镇环境卫生整治,对街道、小区等地方进行净化、亮化、美化,营造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茆顺苗

                                                          (江苏农民培训学院,江苏宿迁2238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