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城镇建设论文

关于小城镇建设规划的若干思考

2016-05-07 10: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促进下,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辐射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多层次城镇体系。公路、铁路交通以及电信、互联网的发展,使城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信息传送更加迅速,快速促进了城镇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在珠三角、长三角小城镇经济发展迅速,一些城镇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一些中、西部地区县级市甚至地级市的水平,在国民经济振兴、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十二五末期"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步增强”。这就意味着到2015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47.5°%提高到51.5°%,城镇人口数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数,数量达到7亿左右,这将标志着我国的"三农"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从农业国家到工业国家的重大飞跃,城镇化建设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之一。该文主要就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方面问题,谈一下个人的浅见。


  (1)小城镇建设规划应把握小城镇在所属区域经济体系中的准确定位。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的经济特性和产业重点,小城镇建设首先要明确自己所处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的特性和重点。对于没有人文积淀、历史资源、自然资源的新建小城镇,不妨明确小城镇相对于邻近中心城市的从属地位,围绕中心城市的经济特点和中心城市对于生活物资、生产物资以及劳动力需求开展建设,在主体经济中占有一定位置、在产业链中占有若干的环节。小城镇作为衔接城市、乡村的纽带,既具有乡村属性,也具有城市属性。可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人口转移的过渡环节,也可以作为某些一线、二线城市人口负担过重导致的住房和就业紧张、以及建设项目用地紧张的有效缓冲。


  有学者认为:“工业化是以劳动要素、资本要素为基本要素的工业生产替代以劳动要素、土地要素为基本要素的农业生产的蜕变过程”。但在工业化进程中以往那种


  过度依赖资源、浪费资源的粗放型经营,由高投入、高消费带来的高增长以及不顾生态和环境的发展路子已难以为继,今后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道路。


  (2)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过于重视房地产、道路、工业区等硬件措施建设,忽略了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辅助设施的建设,导致建成的小城镇功能缺失,魅力不足,缺乏发展后劲。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两大基本国策,也是小城镇建设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两大关键。


  设计、建设较高水平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设施,形成足够的特色和城镇魅力,不但可以满足农村进城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庭成员的教育需求,使小城镇居民相对稳定,不断提高小城镇人口文化素质和劳动力素质,为小城镇工商业发展培养建设、生产、管理、服务领域的急需人才,也可以使小城镇比较中心城市具有宜居吸引力和某些领域的竞争力。当然,单纯有优良的教育基础设施还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制定优厚政策,吸引城市富余教师、退休教师、应届大学生来小城镇定居住和工作,鼓励企业工程师和能工巧匠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职业技能、技术培训。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剧,城市聚集了大量老龄化人口,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是政策性退休,退休后尚有很大余热需要发挥,小城镇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这部分人的文化优势、技术优势,营造宜居氛围予以吸引,利用小城镇的环境优势、宽松节奏吸引这部分消费资源,并建设配套医疗、养老设施,形成新的产业链,以破解老龄化社会到来引起的中心城市养老负担过重的难题。


  ⑶环境保护。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很多地区采用粗放型小城市建设模式,导致小城镇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如:地下水、土壤、空气严重污染,人居环境恶劣,疾病率居高不下。这种牺牲子孙后代幸福的经济增长模式得不偿失,将来用于污染治理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因此,在小城镇建设之初就要建立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技术政策和社会政策。


  (4)小城镇的特色建设。我们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个民族、地区都有各自的传统文化、地方特色,这些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要得到弘扬,而不是因为城镇化的到来失去生存的土壤,不要因为政策引导的缺失而消失,传统文化、特色产品、技艺永远是小城镇存在、发展的灵魂和魅力,不要因为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商业化遗失传统。传统村落、历史遗址、民间手艺的保留和传承,才是小城镇持久生命力之所在。小城镇的特色建设不仅仅是产品的特色、产业的特色,规划、建设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文化特色的保留和传承。


  小城镇的城镇容量设计。城镇化的重要目标是建立一个合理的城镇体系,是围绕城市中心,实现各自功能、布局合理的小城镇群体。小城镇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纽带,既具备辐射、带动周边农村的功能,也有服务中心城市的功能。每个小城镇建设规划中不但要明确小城镇的定位,还要考虑小城镇未来容量问题。要充分考虑城镇经济发展后的人口集聚效应,小城镇建设规划中要根据中心城市的未来发展规模预计小城镇的建设规模,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国外有好多先进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建设规划部门应审慎论证,拟订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为子孙后代负责。


                          刘仲一

                   (吉林省四平市规划局吉林四平1360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