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现代城市结构的转型,服务城镇化建设,注重培育和强化办学特色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顺应这个发展趋势,办学者要以科学发展的战略思维和价值取向,全方位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高质量特色发展,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智力支撑,培育满足城镇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那么如何突出特色发展,提高人才质量,更好的为区域经济专业群充分发挥自身聚集人才激发活力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从中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
一、城镇化坚持突出发展特色
学院在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经几年的实践,从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方面主动服务城市建设,较好的尝试转型与发展有机统一,使学院彰显了特色发展。
1、坚持服务与发展统一。城镇与大中城市相比具有人才聚集的特征,而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新型城镇化人才培养上有鲜明的区位优势,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服务与发展的统一。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多,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再经若干年发展每年将近1400万人口转到城市。城市人口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总人口比重将达到70%,大量人口转移城市,给社会管理与服务,消费与供给水平,资产占有与配置都带来了新发展、新要求。同样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必须升华办学理念,促进学院发展与服务达到理念上的高度统一。要做到这点,我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认识和实践的把握,要实现系统转型,达到和谐的高度统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化的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农业化与城镇化互相协调同步发展。
2、坚持特色与特征的统一。高质量的城镇化需要高质量职业教育功能提升,坚持新型城镇化是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的必然。所以我们对新型城镇化特色和特征要有充分研究把握。他具有:一是鲜明性。围绕城镇建设培养适应性人才,既是学院发展特色,发展质量定位,也是学院发展内涵与品牌定位,更是发展规模与增量定位。多年来在实践中认识到,办学特色具有兼容城市经济建设,社会服务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性要求的鲜明特征。二是独特性。办学特色是校长独特的观念,他以独特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人文文化诸要素的生动体现。一个学校建设和发展从内涵如外延都能满足城市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教育的不同需求,就能体现办学的特殊价值。
我校更名为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经过二年多来服务城镇化的实践,认识到新型城镇化同样具有明确特征:一是新型城镇化有别城市化,体现为以县城和城镇为主要载体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二是随着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粗放型的管理不适应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需要现代化农业技术管理人才。伴随着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加速,坚持把握特色,正确认识特征,使二者的优势互为补充,就能在城镇化建设中履行自觉责任和重要使命。
3、坚持理念与定位统一。在发展和实践中要深化办学思路和发展定位,既要深化改革又要不断创新。一是办学理念。要坚持十八大和中央工作会议精神,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和历史性服务,是扩大内需的动力所在。只有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城镇化建设职业岗位群对人才需求,为陕西建设西部强省提供坚强的人力保证。二是发展目标。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城镇化的总体布署,将我院建设为管理规范、规模适度,条件鲜明、特色突出高水平民办院校。三是办学思路。适应城镇建设、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群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出发点,是举办者价值取向的实践再现。
二、城镇化坚持突出专业特色
紧密围绕城镇化建设,为高等职业院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立足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专业建设必须主动与区域经济相适应,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走质量立校、特色专业发展之路。
1、专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一致。学院在专业发展中,突出城镇化方向,面向西部大开发为背景的西咸新区建设,西安高新区三星电子产业,陕西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城市的重点产业为学院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我们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组建了“建筑工程类、经济管理类、交通旅游类、机电信息类”四大专业课程群建设,直接服务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突出的区域产业特征。如学院为陕西四大产业园中央企业、外资企业的落户发展,我院“四大”专业群为园区培养高技能人才,毕业生81%被这些企业选用。在专业设置方面与先进电子产业同频共振、水乳交融,形成了多专业交叉协调发展的格局。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城市轨道运营与管理等30余个专业直接服务于城镇化建设和发展。
2、专业建设特色与产业服务一致。根据学院专业建设定位,举办者突出正确价值取向,科学预测发展趋势,探索教育发展道路,实施质量立校,突出重点,专业建设特色与服务产业的一致性。我们分析和把握城市职业岗位群,突出“实际、实用、实践”在充分考虑市场人才因素,教育资源供给因素,学院资源配置因素的同时,形成企业需求旺盛,学生首选专业。为城目前我院特色专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良性发展的科学专业生态群。
3、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一致。新型城镇化需要工业化、信息化、农业化同步发展,高职教育融人产业要素专业结构的课程体系建设,是构建高职特色教育的重要特征。在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体系改革中,与企业共同探讨时认为,专业结构要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专业服务产业能力要强,要满足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才能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要求。所以在实施中我们强化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是学生构成的知识体系,有了优质专业,还必须实施优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来完成。只有建立起满足企业和服务产业转型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才能满足产业需求,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创造良好人才发展空间。
三、城镇化坚持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新型城镇化将产生大量的就业方向,就业岗位和对人才的需求,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发展步伐。
1、提高新型城镇化人才支撑水平。最关键的要职业能力强的人才,适应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突出优质人才培养。我国城镇化近几年发展较快,东西部相比,西部城镇化率不足45%,东西部差距较大。在今后若干年要达到70%的水平,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任务繁重。近几年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劳动者达到1.6亿,是城镇化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新型城镇化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特别是高层人才的需求,这样才能适应工业化、农业化对人才的需要,和城市支撑水平。
2、提高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城镇化产业经济服务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有鲜明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的特征,每年学院为地方产业培养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5000余人,这都取决于我院办学的定位和特色。让学生走进西安工业园,国家级西咸新区田园都市新城服务产业,实施校企联动。
3、提高新型城镇化助推学院内涵建设水平。学院具有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动力,从理念上明确教师、学生是一所大学的基本要素。所以要注重学院特色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创新发展,他们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在内涵上保持特色发展,投人3000万元打造综合实习实训基地,建成高水平的实训综合大楼,培养学生的服务能力,在学生个性化发展上注重:一是课堂平台。为他们提供实验课堂平台,突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维。二是校内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成为平台主导者,使学生完成课外创新。三是校外平台。利用假期让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自我完善,作为社会人推向社会。从而使学生在校是一个学习者,在校外是一个自我完善者,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和企业的服务力。
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高等职业教育历史性任务。他必须立足地方产业经济建设,树立核心理念的价值取向,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主动与地方产业布局相适应,探索出一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之路,就能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在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