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

略论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

2015-09-09 09: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介绍以及分析,指出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极大丰富势必将会实现,而与物质的极大丰富相适应,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必将达到一个极高的阶段,共产主义实现有其必然性。接着,简单介绍了社会主义,指出马克思在其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一些不太准确的部分。最后,由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解释了社会主义在当今的重大意义,以及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性。
  [关键词]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物质极大丰富;和平进入共产主义
  而今许多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转型蜕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有人说搞社会主义是不现实的,有人说共产主义是空中楼阁,那么,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是否就是可望而不可即,是否就只是人们心中的乌托邦呢?
  1 原始共产主义
  “没有压迫和奴役,没有固定的分工和阶级分化,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极少生产资料的社会形态称之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低,氏族社会的人类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团体共同合作劳作,按最低生存需要进行分配生活资料,不存在商品交换。氏族首领由大家选举产生,没有任何特权。氏族内部都是平等、自由的……
  原始共产主义是现实可见的,它给我们无限启迪。
  2 共产主义
  2.1 共产主义概念的诞生
  先是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此后,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人类由“类人猿”演化为“现代人”的事实,以及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创立共产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结论,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该理论所预示的美好社会,不再是人类理性的产物,不是所谓永恒真理与正义的要求,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2 共产主义是物质生产、精神文明极度发达的必然
  2.2.1 物质生产规律决定共产主义必然实现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使共产主义实现成为必然。
  共产主义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生产资料完全公有的前提是生产力极高、物质极大丰富。仅以美国物质生产为例,美国的粮食生产效率极高,美国农业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5%左右,其中从事粮食种植业的更少,有数据告诉我们,每个美国农业工人每年所产的粮食可以供40个人食用一年。美国的粮食就是按需生产,美国的粮食产量如此充足,以至于在美国粮食也可以按需分配。在美国,“按需生产”、“按需分配”的还远不止粮食。共产主义是生产力极高,物质极大丰富(物质种类、数量)的社会,如果美国粮食的生产能力再提高10倍(说不定,某一日,粮食可以由某些原料直接合成,肉类在培养液中生成,在车间里生产,不受季节的限制,那时,食物的生产效率将更高),那当然也是可能的。从美国的现实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美国的每一项商品生产能力都能达到粮食的生产力,我们所讲的“共产主义”就达到了。现今西方发达国家,人们的工作时间在缩短,人们花大量时间、金钱用于自身教育、医疗健康,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小,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即因如是。共产主义在物质上必将实现。
  2.2.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因物质生产发达而实现
  物质的极大丰富,必将带来价值观的改变,这将促成共产主义道德的形成。比如,如果所需物质能达到按需分配,对物的自私、贪婪,所谓的见利忘义、好吃懒做、假公济私、为富不仁就会消失。如果一个地区不缺水,就没有谁会在家中储存水;如果孩童将交由社会管理、抚养,家庭就不会存在。由管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以看到,在人的低层次需求必然得到满足后,人的需求就只剩下“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
  社会发展的本质就是为了人的更好的生存、发展。而人具有生物性与社会性两大属性。即发展要求满足人类自身需求,如对食物的需求、保暖的需求……身体健康的需求;以及社会对人的要求,如最低的道德要求、“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法律强制保证的要求等。只有充分满足以上两大属性,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将对人的两大属性要求产生影响,将产生新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
  2.2.3 共产主义可以自发实现
  生产力的极大丰富,新道德的形成,也将促使政治建设达到一个新里程碑,大量的空余时间使人们能更好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使之具备相应的才能,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使信息能够在瞬间传到每个人。国民较高的素质,能获得及时、准确的信息交换,使真正的民主变得切实可行。
  自然情况下,不是无产者夺取政权,使生产资料公有,而应是所有无产者都变为有产者,都成为巨富,以至于私人自己拥有财富变得没有意义,所有生产、生活资料共同拥有,共同使用。共产主义可以通过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建立,以和平方式进入。
  2.2.4 后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就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长期性。这个过程究竟有多长,还要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是否已发挥出来,只要它能容纳的生产力还没有全部发挥出来,资本主义还会存在和发展,而不会灭亡。对于这一点马克思曾指出,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得到完全发挥以前,其是绝不会灭亡的,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的出现,不会早于它的物质存在条件成熟形成以前的。
  资本主义从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至今已数百年,从最初的工人占多数(包括童工、女工),每天要从事繁苦的劳动,艰苦的生活,只有少数人能参加政选,到现在基本实现8小时工作制,丰衣足食,所有成年人都有选举权,生产的物质种类、物质生产效率,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们的政治制度仍然是议会制,没有本质的变化。
  在进入共产主义后,生产力将继续发展,物质生产率将继续提高,产品种类将继续增多,精神文明的内容将更加丰富,但共产主义的本质将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3 社会主义
  3.1 社会主义的概念
  我们现在所指的社会主义指科学社会主义,指社会主义制度,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所有制的形式主要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清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2 当今世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
  当今世界社会主义有两大主要流派:①科学社会主义,即“阶级专政社会主义”;②民主社会主义,又称“社会民主主义”。另外还有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等流派。社会主义是全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不同。资本主义社会是以个人的利益为基本点,强调个人利益不可侵犯,这也就使得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自由制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明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越来越大,由于西方国家对凯恩斯主义的采纳以及人民素质的提高使得大家对公共利益的关心度提高,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利益至上观念也日益增强,西方发达国家的道德建设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3.3 我们要具备社会主义的正确观念

3.3.1 当前,许多社会主义观念错误
  我国许多地方开会,动辄就提“向南方先进地区学习”,本地区发展得慢了,要向那些先进的地区学习。哪些地区是先进的呢?那就是温州等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发展较快,值得学习,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仅发展快就是先进的吗?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就是先进的地区吗?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社会主义的先进性是什么?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如何得以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依靠什么得以实现?选对建设发展的方向,就是社会主义大业尽快实现的关键。为何会出现某些不太准确的说法,是好猫还是坏猫,不仅要看能不能逮住老鼠,还要看有无副作用,有无其他危害。******主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很好地解决了新时期的新要求,具有极强的适时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最大限度的解放生产力,最大限度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优越在哪里呢?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吗,有些共产党干部没有领会马克思《资本论》的精粹,没有真正学好马列主义,内心指导他行动的不是马列主义,指导他的原则是:上级领导的指示,如何干,怎么干,全凭上级说了算。我们应大力发展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尽快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障。放弃国企,国企难搞,搞不好,为什么呢?我们某些共产党干部图省事,嫌麻烦,从不深入的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企业,私企搞得就比较好呢?在同样的环境,私企茁壮成长,国企却难以为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我们的国企底子不厚,基础不牢吗?是国家的政策不合理吗?是我们国企的管理人员不合格吗?恐怕问题不那么简单。这是有深层原因的,那就是,现在的某些共产党干部是假共产主义分子,不是不学无术,没有真本领,就是从来只把党章、党纪当幌子,脑袋里没有那个概念。国企要搞好,不是徒步上青天,青岛港、青岛啤酒等一大批企业就是好例子。
 3.3.2 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比如,在封建社会,世袭的国王、君主的普遍存在似乎是个必然,不过是谁来担当的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人们意识到,可以通过选举来选出一个总统时,国王就过时了。那么,人们是否意识到那些垄断巨头们完全可以由“公共资产管理委员会”来替代时,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企业是否就可以社会化(共有化、共产化)呢?答案似乎是很明了的。列宁曾断言,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是很有道理的,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可以实现生产资料的部分共有化,这就为我们所定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奠定了物质基础。
  3.3.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有错误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也不见得完全正确。马克思曾论断:资本家掠夺走了本应属于工人的剩余价值,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马克思解释为:源自资本主义制度。实际情况不仅仅是这样的。马克思犯的最大的错误在于将普通的工人等同于具备管理知识、投资知识的经营者和投资者。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除了工人的直接劳动外,还有管理人员的脑力劳动——在过去,大多数投资者、企业经营者往往就是资本家。投资建厂是凝聚着大量智慧的辛苦脑力劳动与风险抉择,剩余价值部分意义上是这种脑力劳动与资本投入的回报,管理工作是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的工作,在一定历史阶段,培养费用及稀缺程度决定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与普通工人会有明显差距。如果用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地租、雇农举例,将地租假设为“投资”所得,似乎也会有剥削率。在生产力达不到相应高度的情况下,消灭资本家是错误的,共产主义似乎应该将每个人都变为“资本家”才对。我认为,正确的方法是限制资本家的投资、管理回报率,西方税收控制个人所得等一系列手段验证了这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缺乏掌握管理知识的专业管理人员,依靠工人自己管理企业不可能比资本主义搞得更好。将工人培养成合格的管理者,又使得无产阶级出现分化,而评价经营者的因素很多,且复杂,完全依靠国家投资建厂,选聘经营管理人员“成本非常高”——当然不仅仅是钱。
  3.3.4 计划经济不完备
  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宏观上是比较乐观的,如在全国上下还有很多人穿不上衣服或者说多年穿一件衣服的情况下,国家干预服装制造业,使其生产能满足国人都有衣穿,是很有意义的。但从微观上看,仅以衣服生产举例,一个国家,每年生产多少衣服为好呢?生产什么料的衣服为好呢?生产什么颜色的衣服为好呢?有没有替代品呢?百姓对衣服有没有其他需求呢?怎样满足全国国民的不同需要呢?如何得知相关数据?统计成本是多少?相关人员的生产效率如何确定?这些问题如果能早些提出来,那么管得过宽,管得过严的问题可能就不会出现。管得过宽、管得过严,限制了人民的需求,必然限制创新,限制生产的发展。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资源在全国范围和企业间的有效分配和合理使用。中央政府往往是根据政治或军事考虑分配资源,而忽视是否经济。如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就是如此。由于指令性计划的约束,各个部门或地方都试图建立各自独立的小系统,而牺牲规模经济利益。
  3.3.5 一切有利于社会的理论都属于社会主义理论范畴
  社会主义不仅仅就只有马克思社会主义是唯一正确的理论。各种社会主义派别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福利、环境保护。许多国家在不同方面实施社会主义政策,如民主社会主义,在社会再分配等方面就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让世人羡慕的成绩。
  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是存在于社会各个部分的社会主义成分。美国的民族平等,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中国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西方发达国家的公立教育,就是社会主义在民族平等、收入分配、福利、经济、教育方面的成就。社会主义政党可以从社会的各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不断进行社会主义改良,逐步建立、构筑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造福人民。
  4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4.1 共产主义是精神财富
  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人们的信心,提高凝聚力。资本主义最终要走向灭亡。资本主义面临着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虽然使经济的自发调节能力变强,但它仍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无法克服的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致命问题。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代替者,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决定人民的价值取向,增强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4.2 共产主义理论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解放了生产力,具有极大的进步性、适时性。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宏观上实行国家干预——实现整体经济供给略大于需求,微观上有更稳健的企业制度——稳健的企业是社会经济机体的健康器官,社会主义经济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选择了符合自己国情的,并且能够使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科学对应的发展之路。
  4.3 共产主义最讲民主
  4.3.1 全民民主是共产主义的基本组成部分
  共产主义理想的民主制度为我们设定了目标,那就是全民民主。社会主义事业本质上是人民的事业,社会主义政治也必须有人民大众的广泛参与。因此,只有广大公民的积极参与,才能体现人民当家做主这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4.3.2 对西方民主要辩证分析
  西方的民主制度从形成、发展到稳定,经历了数百年时间,在理论与实践上是比较成熟的制度。两党制、多党制虽然在资产阶级专政本质上没有区别,但我们应当看到竞选的过程本身就是去陈去腐的过程,有较强的竞争性与较好的监督效果,形式上能够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竞争与淘汰是发展的强有力的驱动,在当前阶段,监督的意义更是巨大。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要辩证分析,要有选择,不可一概摒弃。
  4.3.3 在社会主义特殊阶段,人民专政是必要的
  在社会主义不同的阶段,可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形式,社会主义多党制不是不可能的,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国内外资产阶级极度利己主义思想意识形态还比较强大,就会有阶级斗争。在阶级矛盾较严重的时候,就应该实行人民专政。我们所要做的不应是消灭某些阶级,而应是通过发展经济,以及法律、道德、社会财富再分配等因素缓和矛盾,协调各方利益,促进经济最快发展。应该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民主制度,既避免多党竞争造成政治动荡,又要避免一党****、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

4.3.4 社会主义民主要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联系
  我国国企实现了政企分开,能否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建设社会主义成败的关键。国有资产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有资产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例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发展阶段可以有所不同,如果公有制经济占30%,国家政府能管好、用好国家企业,那就比公有制经济占到90%,而管不好,无法管要强。社会主义经济是要用社会资源为大家服好务,而不仅仅是一个公有制所占的比数。如果一个政府能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己任,那么由谁来执政就不重要了,这将成为社会主义多党制的基础。没有社会主义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
 4.3.5 要重视政治一点一滴的改良
  我们不赞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所谓的民主制度,那样会使广大人民付出无数牺牲才获得的领导权,但我们应借鉴其有益的方面,力求将监督权与行政权分开。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犯的一系列错误,就是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造成的。因为监督不力,造成少数人一己之错、一己之私,以致害国害党。我们不能将国家大事决策的正确性寄托于某位领导人“自觉”与“英明领导”的基础之上。
  “日清日毕,日清日高”,是海尔的管理思想,一点一滴的进步是重要的。绝不能轻视一点一滴的进步,没有真正的民主,没有健康向上的民主制度,就容易造成政治上的弊端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4.4 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现实需要
  在过去那腥风血雨,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甚至“人吃人”的日子里,马克思主义给广大受剥削、受压榨的无产者进行斗争的动力,给那些受奴役、受迫害,甚至被屠杀的经济落后地区的人民、民族带来了发展经济、独立政治的希望。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都有过曲折反复的斗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其间交织着进步与反动、共和与帝制、革命的恐怖与******的恐怖、内战与外战。社会制度每次曲折反复,无不对生产力造成巨大破坏。我们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要避免彷徨,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使社会持续不断向前发展。
  5 结束语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共产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的本质飞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激活了国企活力,解放了私营企业,解放了生产力,取得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就,具有极大的创新性、进步性和科学性。尽管行进的路途中,还会出现种种问题,还会有迂曲险阻,但是有邓小平改革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必能克服一切困难、障碍,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坚持马克思主义!将社会主义进行到底,共产主义必将实现!
  参考文献:
  [1]高放,李景治,蒲国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岛环球网.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符合国情——不能搞西方多党制[EB/OL].(2009-6-8)[2009-07-01].http://www.stnn.cc/china/200906/t20090608_1040240_2.html.
  [作者简介]李宁(1978—),男,山东青岛人,青岛大学2010届MBA研究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